APP下载

大学生近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2020-03-19韩娟娟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戴镜低度中度

韩娟娟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当眼调节静止时,外界的平行光线(一般认为来自5 m以外)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若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则称为近视[1]。近视已成为全世界特别是我国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大学生的近视患病率达80%以上,且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但许多学生在近视后仍不注意用眼卫生,导致近视度数加深[3],影响学习和生活。为探讨吕梁市某医学院高校大学生近视程度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对吕梁市某高校医学院大学生近视患者进行抽样调查。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吕梁市某高校医学院2015—2018级本、专科500名近视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0%。调查对象中男92 例,女373 例;年龄18~22 岁。按近视度数分组:低度近视(≤-300度)组116 例(25.0%),中度近视(-325~-600度)组287 例(61.7%),高度近视(>-600度)组62 例(13.3%)。

1.2 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自行设计近视大学生用眼卫生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级、何时戴镜、用眼习惯、户外运动、睡眠时间、眼睛保健、家族史等内容。调查以问卷微信的方式通过手机或电脑终端答题并提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问卷数据的整理和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遗传因素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关系

在所调查的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中,低、中、高度近视大学生的父母近视者所占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遗传因素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关系 例(%)

2.2 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戴镜行为的单因素分析

对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戴镜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戴镜习惯、首次戴镜时间和戴镜后近视程度是否控制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见表2~表4)。

表2 戴镜习惯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情况 例(%)

表3 首次戴镜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情况 例(%)

表4 戴镜后近视程度控制与否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情况 例(%)

2.3 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用眼卫生和生活习惯的单因素分析

在用眼习惯和生活习惯方面,持续用眼强度、饮食习惯对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和表6),而坐车或躺着看书/手机、每日睡眠时间、运动周期、近距阅读距离对低、中、高度近视发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用眼习惯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情况 例(%)

表6 生活习惯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的情况 例(%)

3 讨 论

我国是近视的高发地区,其中以在校学生为主。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目前确切的发病机制仍在探索中。遗传因素对在校学生近视的作用有限,仅是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前提,而环境因素提供了近视眼发生的现实性。环境因素中已知的主要因素是近距离工作,这与在校学生近视密切相关,其他原因还有待研究[4]。本文分析了不同近视程度与近视发生相关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合理制订近视防控策略有重要意义。本次调查中,大学生高度近视患者其父母近视者比例高于低、中度近视者,说明遗传因素对高度近视的影响高于低、中度近视。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相一致[5]。调查还发现,首次戴镜时间、戴镜习惯与不同近视程度大学生近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从小学开始戴镜的重度近视的大学生比例明显高于低、中度近视的大学生,达51.6%;初中开始戴镜者,低、中度近视比例开始增加;高中开始戴镜者,低度近视比例明显高于中、高度近视,达52.6%;大学开始戴镜者,以低度近视为主。从戴镜习惯看,高度近视患者总是戴镜,低度近视患者多在需要时偶尔戴镜。高中时期近视的发生以低度近视为主,这可能与该时期学生面临高考压力,课业负担较重,加重了用眼负担有关。此外,戴镜后近视程度是否控制与不同近视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低度近视者戴镜后近视控制的比例明显高于中、高度近视者,高度近视者戴镜后近视未控制的比例明显高于低、中度近视者。总体来看,近视发生时间越早,近视进展程度可能越高,虽然高度近视戴镜后近视仍在进展,但正确戴镜矫正,仍是控制近视进展的主要方式[6]。因此对于近视的防控应从小学开始抓起。

最后我们分析了用眼卫生和生活习惯等相关因素对近视的影响,发现持续用眼强度下眼睛酸涩也不休息,导致中、高度近视者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度近视者,而经常休息和放松可减轻中、高度近视的发生,这说明用眼强度大且没有及时休息放松,会增加罹患中、高度近视的风险。挑食不爱吃蔬菜会增加罹患高度近视的风险。持续用眼强度下经常休息和放松、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罹患中、高度近视的风险。虽然以往研究报道,如果学生长期在学习中视线距离小于30 cm,睫状肌处于持续紧张状态,会使晶状体变凸,近视屈光度增加,而户外活动通过缩短眼轴长度,减少屈光度,可以阻断此进程,预防近视发生[7]。但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运动周期、近距阅读距离对低、中、高度近视发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还不能说明增加运动周期和增加阅读距离可以降低低、中、高度近视进展的风险。此外,坐车或躺着看书/手机、每日睡眠时间对不同近视程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虽然环境对近视的发生有影响,但近视程度的进展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戴镜低度中度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控制中低浓度阿托品和角膜塑形镜的联合应用效果
视力下降的机动车驾驶员驾车时戴镜行为研究
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脉络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
中药日钟阴阳方控制低度青少年近视的效果分析
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幅度的改变及其控制近视进展的临床观察
光学离焦时长对小鸡屈光度及眼轴向参数的影响
小米手表
五粮液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概述
一清胶囊联合米诺环素胶囊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