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员(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0-03-19丁云霞赵红红

体育科研 2020年2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技运动员

丁云霞,赵红红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4〕46号)(简称国发 46号文)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体育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要超过六百万”。而国家统计局2018年的数据显示,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大约在400多万。既懂体育项目规律,又具备体育职业化管理素养的体育从业人才缺乏问题显现[1]。与其他行业院校[2]相比,作为运动项目相关人才的主要输出机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被赋予了新的重要使命,同时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运动项目产业所需人才培养上具有较强的优势。首先,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员(学生)通过较为严格的方式进行选拔,并经过一定时间专业化训练培养,运动员(学生)在所属运动项目领域拥有专业特长或在竞技比赛中取得公认成绩,相比其他院校学生总体上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包括形态、体能和机能等)优势;其次,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员(学生)是国家、社会、个体等多方投入的结果,能为国家、组织、个人带来多重的回报,具有一般人力资本不具备的特定目标和任务能力。

运动员人才培养对新时代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现有人才数量和质量无法满足体育产业的人力资本需求,如何与时俱进地结合新的行业态势给予运动员人才培养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3],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非常必要,也十分迫切。本文在分析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员(学生)培养的现有模式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基于对新时代体育发展社会背景的剖析,从运动员(学生)的身份定位、培养设计和能力养成等方面,探讨运动员(学生)培养的创新对策。

1 传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运动员(学生)培养承担主体单一,多元活力不够

我国竞技体育曾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组织将运动员(学生)及相关的体育人才等同于体育系统争金夺银的内部要素,强调其“公有”的性质[4]。运动员(学生)培养一直由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或类似机构代表政府承担,没有形成多元开放格局。虽然随着竞技体育职业化、社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加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关机构和单位已经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着手推进篮、排、足、乒、羽、网等项目的职业化发展进程[5],但由于涉及项目范围仍然较小,职业化、多元化发展运动项目的机制还不健全,政府一元主体发展竞技体育的格局仍未实质性改变,社会资源较少、发展效率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

1.2 运动员(学生)培养目标诉求单一,培养方案简单

在计划经济时期,运动员(学生)是国家财政出资培养的“国有资源”,赛场上争金夺银、为国为省争光是运动员(学生)的唯一职责使命[6],但随着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和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产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运动员(学生)作为“大体育”发展格局中的关键要素,其就业空间将逐渐转向竞争性市场领域,支持运动员(学生)全面发展等理念和思路愈发受到重视。进入新时代,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大部分承担竞技体育发展任务的机构和单位仍然将争金夺银作为首要的目标任务,忽视运动员(学生)全面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教学计划的实施,使运动员(学生)能力得不到全面提升,很难适应现阶段体育大发展的市场需求,极大地浪费了人才资源[7]。

1.3 运动员(学生)培养投入环节单一,体系结构不全

我国的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一般都由国家或者地方体育部门直接领导,长期以来,政府通过强有力的资金投入和专业化的训练管理,整体保障了运动员训练成绩的提升和优秀运动员再就业的相对稳定,基本维持了制度的、机械的、稳定的竞技体育发展体系[8]。然而,国家对竞技体育的投入主要聚焦在专业运动训练这个环节,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承担竞技体育发展任务的机构是政府体育经费保障的重点,对运动训练前端的基础培育和运动训练后期的就业生活保障等方面投入较少[9];同时,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的经费主要用于运动员的训练组织、生活保障、设施设备和器材的完善,财政投入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使竞技体育“一条龙”发展模式的效率和效益没有得到根本性提升。

2 运动员(学生)培养模式创新背景

2.1 培养目标向市场化方向转变

《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广泛组织优秀运动员从事义务健身辅导,普遍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对运动员、运动队从事商业活动的引导和规范管理,切实维护运动员合法权益和运动队管理秩序。”优秀运动员可以从事健身辅导,但需要以志愿服务为前提;而加强对运动员从事商业活动的引导和规范管理,也是基于优秀运动员举国体制培养的体制诉求。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融合,与过去相比,运动员(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了极大的拓展。国发46号文提出:“拓宽职业体育发展渠道,鼓励具备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化道路,支持教练员、运动员职业化发展,鼓励退役运动员从事体育产业工作”[10]。2016年5月,我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转变运动员职业转换社会扶持体系,引导和鼓励退役运动员积极从事全民健身服务、学校体育、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2016年7月,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指出:“充分利用运动员创业扶持基金,鼓励退役运动员创业创新,投身健身休闲产业”[11]。

总体上来看,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发展,尤其为以运动员为主体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市场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上述的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在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国家根据新环境、新问题和新需求,赋予了运动员(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内涵,并倡导多元化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新思路,运动员(学生)角色定位的变化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树立了新的理念。

2.2 培养主体向多元化方向转变

举国体制在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劳动人事制度的不断变化以及社会转型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方式、路径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1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变革不断促进竞技体育体制的改革,也慢慢影响了运动员(学生)培养机制的嬗变。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政府职能日益趋向宏观,市场机制作用日渐增强,社会力量表现出强烈的参与需求。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运动员在社会结构中受到国家集体利益、自我专业技术和体育消费需求三者合力的影响,决定了其在体育发展中的特定地位。而其中,依然发挥显著作用的因素是国家培养和国家利益。同时,运动项目普及性、比赛观赏性、大众关注度和个人运动成绩、综合素质、性格志向等因素的影响也不容易乐观。

相较于过去以参加比赛、获取奖牌为主的培育目标,不同主体正在不断深入挖掘如何更充分地发挥运动员的专业优势,如何全面设计与其项目规律高度关联的课程体系,依托专业成绩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实现运动员无形资产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良性互动[13];同时,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研究运动员无形资产在消费者运动、休闲、社交等需求的功能实现,不断拓展运动员(学生)在体育发展中的空间。在高校、政府和企业三主体的相互作用下,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校运动员(学生)从日常训练学习、参加各类体育比赛到参与体育培训市场建设,再到自主创办体育俱乐部等,说明运动员(学生)可以参与到更加丰富的体育市场活动中,其参加社会活动、体育产业的主动性明显增强。

2.3 运动员(学生)能力向复合型方向转变

自国发46号文发布以来,体育市场化、社会化、商业化运作以及运动项目产业化,不断推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运动员(学生)成为体育发展中的重要资源和力量。具有数十年专业训练、比赛经历的优秀运动员,不仅在训练场、赛场练就了高超的、难以被模仿的体育专项技能,还具备了坚强、隐忍、永不言弃、团队合作的性格特质,并积累了可供企业依法开发的运动成绩、社会关系、金牌荣誉等无形资产。结合市场的需求推动机制,有效且最大限度地转化优秀运动员等体育人才的资源优势,不仅可以缓解退役运动员就业难的困境,更可以帮助企业在体育产业市场中建立与竞技体育精神高度契合的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随着体育事业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运动员培养、参赛、保障和再就业等问题也逐渐转移到竞争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运动员竞技能力和综合素养作为其参与市场交换的核心资本,逐渐凸现出市场价值。伴随着大众对体育产业发展信心的增强,专业运动员也敏锐地觉察到了多元就业和发展机会的来临,在校运动员(学生)的训学行为愈发向市场化方向转变。部分运动员(学生)正试图打破金牌这个唯一的追求目标,在努力践行提升运动成绩等竞技体育特定任务使命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成才、发展模式,如关注体育市场的专业需求,并积极做好服务准备;和俱乐部合作,进行专业技术输出服务;投身创新创业,开办自己的俱乐部等。一大批运动员(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在老师指导下制定并逐步清晰定位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既积极投身于高水平的体育专项技能训练,注重于提升自身竞技训练水平,又加强有利于今后转型发展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训学融合”已进一步成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师生的共识,成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竞技体育人才以及其他各类体育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规范。

3 运动员(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对策

运动员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如何科学培养运动员人才是当今中国竞技体育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而运动员(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培养改革的关键。

3.1 培养导向上要满足运动员(学生)的发展需求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运动员(学生)均已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决断的基本能力,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引领下[14],本文提出的构建运动员(学生)培养融合互动生态联合体的对策建议,其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均是运动员(学生)的需求,这种需求既包括竞技体育赛场上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的满足,也包括体育社会化、市场化背景下,运动员作为特殊人力资源共享、共建、受惠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满足运动员的发展需求、保障运动员的利益,这不仅是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政府部门的职责,也是运动员的基本诉求。运动员(学生)发展需求是运动员人才培养融合互动生态联合体持续发展的培养导向,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一是要将培养体系是否覆盖院校内所有运动项目、所有运动员(学生)作为构建人才培养融合互动生态联合体的重要问题加以研究和完善;二是要深入了解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学生)在培养目标上的具体需求,并理性分析运动员(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持续提升培养水平,使运动员人才培养融合互动生态联合体成为运动员(学生)认同、接受、满意的人才培养体系。

3.2 培养理念上将运动员(学生)定位为服务全社会的独特资源

进入新时期,竞技体育“要拿金牌”的使命不变。就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奥运、全运等各类赛事上夺取金牌、再创佳绩是其为体育事业作贡献的使命担当。但同时,在体育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拥有其他行业院校所没有的人才资源优势,这些稀缺的运动员(学生)资源是形成其高校竞争力的源泉。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应该善于转化,采取积极措施,不能再以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作为运动员(学生)培养的唯一目标,还应该把大体育发展的格局转化成学校的内部发展优势,把对运动员(学生)资源的优先享有权转化为学校的先发竞争优势,根据市场需要改革并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指导思想,顺应竞技体育社会化、职业化发展的要求,逐步将运动员(学生)竞技体育赛场争金夺牌的技术、技能以及在夺取金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文化价值,通过多元方式,拓展、辐射到社会体育乃至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进一步拓展和提升竞技体育发展的当代价值。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要积极发挥发挥竞技体育创造参赛佳绩、彰显大国责任、展示国家形象、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消费升级、扩大就业、促进体育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发扬拼搏精神、树立青年榜样、激励社会进步、引领体育时尚等独特效应,同时,探索开拓并实现运动员人才的市场开发价值,发挥体育明星和专业运动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精神引领作用,满足社会主体和社会大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助推体育高质量发展,进而夯实竞技体育更高水平持续发展的基础。

3.3 培养目标上努力将运动员(学生)打造成全面发展人才

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应突出竞技体育专项技能训练,并在运动员(学生)已具有高水平运动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理论教学和素质教育,促进他们真正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方面,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要切实加强并不断深化“训学融合”下的教育教学改革[15],调整和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符合运动员人才特点,有利于运动员(学生)提高运动技能认知、促进运动技术创新、增强技战术能力,适应于他们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校本教材,并切实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充分利用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良策,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和加强社会体育、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保健与康复、休闲体育、健身指导与管理等社会体育类专业的建设。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要从高职、高等教育规律,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出发,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寻求更深入、更广泛的合作办学,使运动员(学生)不仅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还能真正学到更多有益于开发智力、拓展视野、提高技能、提升素质的知识,使其成为富有真才实学的体育人才;充分利用运动员(学生)参加各类大型比赛的契机和平台,鼓励他们通过赛事展现体育精神,促使他们不仅当前能更好地在竞技场上克敌制胜,今后也能在广阔的社会平台上发挥才能,在新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3.4 培养思路上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双轮驱动

政府、市场和社会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三大主体,因为“奥运争光计划”的施行,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我国竞技体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发展主体[16],政府从组织、管理、资金、人员等各方面对竞技体育进行强有力的行政干预。从这个方面来看,政府的作用将直接影响着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对于运动员(学生)培养的发展导向。近年来,在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效应和市场作用的双重驱动下,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开始显现,一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探索采用PPP方式,吸引社会力量与其共同培养部分职业化、产业化比较早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学生)[17]。但是,在政府对竞技体育振奋民族精神、提升国际影响等独特的战略需求没有明显削弱的当下和将来一段时期,政府必将仍然是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之源,因此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要在运动员(学生)培养的发展导向上坚持政府对竞技体育的主导作用,也要对市场规律有全面的认识,并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发展规律,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对市场价值比较低、市场主体不愿参与的运动项目的投入,同时采用政策引导、市场驱动的思路,将市场价值高、发展前景好的篮、排、足、乒、羽、网等项目,以及武术、跆拳道等运动项目的青少年基础培训阶段的任务,以特定的合作方式或直接交给市场主体来承担,让企业、俱乐部等主体在在运动员(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独特的功能作用。

3.5 培养机制上构建院校与政府、市场和社会协同推进的共生模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战略性调整、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推进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应用型转变,必须提升其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使其在服务全社会的体育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运动员(学生)资源的拥有者,要以满足运动员(学生)需求为中心,以分工协作和利益共享为纽带,以协同发展为目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主动牵头建立各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开放式合作平台,积极与运动员(学生)招生、培养、用人等有关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进行整合,形成融合互动的生态联合体(图1)。

图1 运动员(学生)培养融合互动的生态联合体Figue 1 An Ecology of Athlete (Student)Talent Cultivation and Interaction

首先,地方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作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上级指导单位,需联合地方民政、工商等部门,从各司其职不断转向融合互动,积极引入包含政界、业界、学界在内的专家评估团队,以保证运动员(学生)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落脚点,共同研究问题、制定政策,搭建运动员(学生)信息共享平台、营造良好的运动员(学生)培养、创新创业环境。如针对运动项目的市场化发展现状以及学院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政策引导,制定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培养运动员(学生)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运动员(学生)培养的积极性。其次,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该联合体的发起者、构建者、管理者和维护者,是联合体的核心,要做好分析运动员(学生)培养需求变化、整合更新服务资源、建立协调共享机制、设计培养实施方案等工作,如聘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赛事策划工作人员、场馆运营管理人员、体育传媒人等行业企业专家加盟学院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企业组织共同谋划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质量评价、互聘互培等工作[18]。围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注重针对性、前瞻性、创新性和战略性的专项研究,以此为纽带推动运动员(学生)要素优化互补,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运用,并主动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的体育技术指导等服务。其次,在服务联合体的运行过程中,社会组织应从响应政府资源配置、关心自身发展、反馈合作情况等方面开展工作,保障联合体的顺利实现。最后,满足运动员(学生)需求是构建联合体的出发点,这就要求运动员(学生)主动传递培养需求信息,积极参与课程方案设计,及时评价和反馈政府部门、院校以及社会组织的服务情况,以此不断促进该联合体的改进和完善。

4 结语

办学理念是大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决定着办学进程中的价值取向。纵观国内现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现状,让运动员(学生)接受好的教育,“训学融合”的理念虽已基本达成共识,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从培养运动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更高要求来讲,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还需要进行顺应潮流的谋变。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应当顺应运动项目产业化改革的趋势,积极探索实践,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各种资源,以更加富有成效的方式培养运动员(学生),向国家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一流竞技体育人才,为中国竞技体育作出贡献,同时,应调动和发挥运动员的专业技术力量,广泛参与到体育教育、体育培训、体育竞赛等领域的工作,运动员在出色担当竞技体育争金夺银核心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独特优势资源,为全社会体育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竞技运动员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最喜爱的运动员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体育产业之篮球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花与竞技少女
运动员
同台竞技
Sports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