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研究

2020-03-18李玉才

中共石家庄市党委党校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李玉才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提出充分体现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视,它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总结与规律的深化体现,这一根本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它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从而更好地巩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根本制度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69(2020)03-0020-0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并将其提升到根本制度的高度,这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这一根本制度的提出既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极度重视,也体现了我们党意识形态建设日趋成熟完善,它是我们党过去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总结的集中展示,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化发展的体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这一决定意味着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一、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制度化的原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根本制度的形式确定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这不是偶然的,其背后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它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意识形态工作是极端重要的工作

在新时代,我们党充分意识到意识形态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经济工作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它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而言,第一,在国际社会中,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纵观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这就决定了两种制度的竞争和较量将长期存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的背景下,以战争、冲突和对抗的形式的较量明显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因此,意识形态领域则自然而然成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较量和斗争的重要战场。在意识形态领域,只要阶级斗争继续存在,党和国家就不能允许意识形态“自发”或“放任”发展。对此,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思想宣传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2]。在当代,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宣传新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等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策划“颜色革命”,从而给不少国家和民族带来无尽的灾难。意识形态的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它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破坏却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任何国家或者政党如果轻视意识形态的作用,那么它必将犯历史性错误,因为“没有意识形态守护的国家不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一个稳定的社会”[3]。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戈尔巴乔夫等苏共领导人放弃主流意识形态、忽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从而导致社会主义运动的一大悲剧。从某种程度来说,近期香港发生的大规模暴动也是香港当局长期忽视青少年的意识形态教育的结果。第二,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继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强调,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意识形态作为思想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整个时代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意识形态是否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它直接影响政治安全和国家政权,“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的覆亡”[4]。就新时代的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各族人民进行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锐意进取。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够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较好地协调各方利益,画出各方利益的最大同心圆,以寻求社会最大公约数。此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始终占据着人类学科和道义的制高点,它对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和战略布局的实施具有指引作用,从而为我们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坚强的堡垒以及清晰的指路明灯。正因为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国家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才从根本制度的高度确立其指导地位。

(二)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意识形态斗争依然严峻复杂,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形形色色的反(非)马克思主义共同冲击甚至挑战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第一,从意识形态的具体内容来看,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并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在经济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新自由主义以改革为名、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噱头,企图在中国全盘实行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金融化,大力渲染“国企垄断”“国企低效”“国退民进”等观点,人为制造国企、民企的对立,有意削弱国有企业和公有制经济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从而从根本上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在政治领域,不少学者受西方政治思想的影响,打着自由民主平等的旗号,盲目崇尚西方的“三权分立”“宪政民主”以及两(多)党制,从而“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5]。在历史和文化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打着重新解读历史和还原本来历史面目的旗号,随意裁剪和曲解党史、国史,污蔑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英雄人物和革命先辈,歪曲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企图通过虚无历史来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这些林林总总的社会思潮,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否定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態、否定党的领导。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制度为切入点,从根本制度的角度筑牢主流意识形态之基,强调根本制度在整个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坚持从制度出发,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对各种错误思潮则给予强有力地回击,从而强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第二,从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来看,网络的普及导致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面临新的挑战。在现代社会,网络已经成为思想交流和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网络的普遍发展为各种思潮的迅速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土壤和媒介载体。互联网尤其是自媒体自身的交互性、信息传输量大且迅速等特点为错误思潮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再加上相关部门对网络意识形态的监管难度较大,因此,各种错误思潮在互联网中能够迅速蔓延并产生较大的危害,这些都直接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构成威胁和挑战。第三,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自身建设来看,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创新亟待加强。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向纵深,但是与此同时,作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其自身的发展和创新还不足以支撑现实实践的发展,无法很好地为新的伟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总而言之,受内外环境的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主流意识形态依然受到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都是我们目前亟待克服的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强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从根本上筑牢全体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从而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开启了国家制度建设的新时代,它对于我们全面巩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确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对于我们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防范和规避社会重大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重大意义。

(一)经验的总结与规律的深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体现的是党和国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它是我们党和国家七十多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就的集中体现。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就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自觉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从而确立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宣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开始的。在初期党和国家通过开办夜校、政治培训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毛泽东思想)。此外,在此阶段,党和国家积极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斗争,彻底批判和肃清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想,党和国家积极以马克思主义改造旧知识分子。对此,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在我们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当然不能让毒草到处泛滥。无论在党内,还是在思想界、文艺界,主要的和占统治地位的,必须力争是香花,是马克思主义”[6]。经过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长期的宣传、教育和批判,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新的国内、国际环境,我们党和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了系列成就,从而巩固了我们党的主流意识形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入,思想价值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冲击。面对这些意识形态问题,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强调“思想战线不能搞精神污染”。面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国际背景,“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层出不穷,市场经济交易原则等严重挑战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时,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断强化主流意识形态。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处理思想领域的一元和多样的关系,从而实现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面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的国际背景和历史条件,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坚持不懈,积极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从而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敢于作为,面对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的局势,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解决了意识形态领域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意识形态领域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攻坚战,坚决同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宪政民主”等错误思潮作斗争,从而从根本上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新时代,党中央以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不断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从而完善发展了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确立,到改革开放的巩固,再到新时代的完善发展等几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这种经验的总结需要进一步升华,实现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而我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根本制度的角度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某种程度上说,它实现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经验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变过程。因此,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的这一根本制度,它凝结着我们党七十多年的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成就和主要经验,集中体现了我党、我国对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把握。

(二)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党确立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的目的既是为了巩固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的既有成果,同时也是为了用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来助力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首先,作为一项根本制度,它能够从制度约束和制度规范的角度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根本依据。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强制性,制度的作用在于能够以自身独有的权威规范群体的行为,使得整个系统的运作高效有序。一旦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根本制度的形式加以确立,我们将能够以强有力的制度手段去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就能够以根本制度和与之配套的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进行管人管事。其次,坚持这一根本制度对于我们应对当前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的意识形态态势、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打赢防范化解重大意识形态风险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面对国内国际社会前所未有的意识形态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具备一整套层级结构清晰合理的意识形态制度体系,才能为意识形态建設提供基本抓手,从而达到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效果。最后,根本制度的确能够有效防止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人为性,从而保证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意识形态建设缺少相应的规范化、法制化和制度化的保障,意识形态建设严重脱离现实实际而充满着主观主义色彩,因此,在此期间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遭遇了较大挫折。

总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这是从制度视角为壮大意识形态提出的管全局、管长远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宣言书”,它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一套更加完备、更加稳定和更加管用的根本制度。

(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

我们不仅要研究分析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对意识形态建设本身的作用,而且要把这一根本制度纳入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进行考察,探析这一根本制度对其他制度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影响。事实上,我国的社会制度是一整套严密的制度体系,它既包括管总的、管全局的根本制度,也包括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的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还包括在此基础上具体运作的一般制度和体制机制。整个制度体系体现为系统与要素的关系,在这个制度体系中,各种制度(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对制度体系发挥作用(合力)。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作为一项根本制度,同其他根本制度一道在整个制度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并起着支配作用。作为根本制度存在,它只能加强和完善,不能削弱和废除,否则将有可能改旗易帜。它作为关键要素而存在,离开了这一根本制度,制度体系中的其他制度必然无法正常运作。具体而言,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这一根本制度,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题中之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制度,在我们国家制度架构中属于总的指导思想,对所有制度都发挥着思想引领作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指引社会前进的方向。在新时代,如果我们要发挥制度优势,保障如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必须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如果整个社会缺乏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共同的理想价值,那么整个社会的力量就无法拧成一根绳,无法形成社会合力,其他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必然要大打折扣。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必须以统一的思想和意志为前提,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其他制度的执行和发挥作用必须以这一根本制度为前提,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凝聚社会共识、统一社会思想,从而为其他制度的实施和执行充分发挥其引领力和感召力,为其他制度的落实凝心聚力。总而言之,我们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立的这一制度不管是从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等制度体系的层级地位来看,还是从这一根本制度对其他制度发挥思想引领的作用来看,它对于我们整个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决定的形式将其加以固定,它在新时代的制度建设中必将具有重大意义。

三、巩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经确立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制度,但是确立了根本制度并不代表意识形态建设能够一劳永逸。根本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于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完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重要举措巩固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

(一)全面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党的领导是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保障。习总书记曾重点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7]。如果意识形态建设脱离党的领导,那么必将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中国建立的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主流的思想价值观念必须符合党和人民的意志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首先,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各级党委尤其是“一把手”要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到意识形态工作层层压实、压力层层传导,从而保证意识形态建设始终处于党的领导之下。坚持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才能保证意识形态工作始终同党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相一致,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其次,各级党委及党员干部要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党员干部要认认真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努力提升自己的意识形态建设创新能力。意识形态建设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要求,党员干部在领导意识形态工作时必须遵循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和创新规律。最后,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强化媒体的政治意识。媒体是宣传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媒体的宣传必须符合党的政治需要和人民的利益诉求。在新时代,要加强党对新闻媒体的管控,确保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党报、党刊要积极从正面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于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要及时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解释和说明。要把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落到实处,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8]。

(二)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不同阶层利益日趋多元化,表现在思想观念领域则是思想价值多样化。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以及马克思“非学术化”、马克思主义儒化等错误观点甚嚣尘上,它们严重干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对待这些错误思潮,首先我们要发扬斗争精神,要敢于斗争、要掌握斗争本领,要认清楚意识形态之争本质上是信仰、制度和道路之争,要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决的立场,要求旗帜鲜明。意识形态领域没有真空地带,如果我们不去占领,那么敌人必将占领。对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我们党和国家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性。我们党是在斗争中成长的,我们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就也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的基础之上取得的。因此,面对这些错误思潮,我们要敢于斗争、敢于批判,对错误思潮的成功批判就往往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其次,我们要善于斗争,提升斗争策略。我们的斗争不是盲目的,而是有方向的、有原则的,斗争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而且斗争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多样性。同理,我们在同错误的社会思潮作斗争的时候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结合每种社会思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批判。针对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这一问题,习总书记曾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着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战场、主阵地,我们一定要坚守这块阵地不动摇。黑色地带是负面的战场,要坚决遏制、管控。灰色地带要极力争取,使之转变为红色地带”。我们要在坚守自己主阵地的基础上,争取灰色地带、孤立瓦解黑色地带,从而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我们要结合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错误思潮,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化瓦解。而且各种错误思潮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环境土壤,它们的产生、发展也有其自身内在的演化规律,我们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错误思潮的内在机理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批判甚至铲除这些错误思潮。

(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要坚持和完善主流意识形态就必须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即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快速发展的现实急需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要通过马克思主义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例如,我国经济的发展急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从而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话语体系以讲好中国故事。但现实的情况却是,面对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存在边缘化、失声、失语的现象,西方经济学却在此过程中获得大量的话语权,在国际社会上同样存在“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此外,面对马克思主义“非学术化”“说教化”等观点,我们在积极批驳这些观点的同时要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只有真正为人民群众掌握,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价值力量,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凝心聚力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它必须同实践相结合、同人民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物质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身体力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例如,习总书记以其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语言大大增强了马克思主义的受众面,使得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深入人心。总而言之,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推进自身的时代化、中国化和大众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才能更好地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

[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60.

[3]张骥,程新英.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面临的挑战和回应[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7.

[6]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97.

[7]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08-23.

[8]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1.

[9]党的十九大报告輔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

责任编辑:王玮玮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