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1.5万次胸外按压救活猝死男子

2020-03-18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雅兰麻醉科心肺

2月24日,在广东广州,作为陪护人员的李灿(化名),本坐在暨大附一院脊柱骨科的病床旁照顾住院的父亲,小伙子突然栽倒在地,一旁的家人立即开始大声呼救。当时正预备下班的年轻医生阳华,火速跑到李灿身旁,进一步探查发现,小伙子已然没有脉搏、毫无意识,心脏业已停跳。一名护士开始打电话寻求医院ICU、心外科、麻醉科的支援。阳华则奋力地为年轻猝死者进行心脏按压。每分钟100~120次,每次下压胸廓要达到4~5厘米。看似简单、重复的机械动作,此时成为最能保住年轻生命的法宝。

在ICU医生黄世芳赶到之前,阳华独立支撑了快20分钟。在重症监护干了10多年的黄世芳,对于监测、抢救等徒手心肺复苏的专业操作,自不在话下。紧接着,赶来会诊的心脏外科李小辉医生也加入到了救援团队中来,专业的胸外按压队伍,庞大起来。阳华也有了更多的时间休息。

“前后一共有5名医生、护士参与了对李灿心肺复苏的按压操作”,之后赶来的麻醉科主任李雅兰也很快加入到了救援队伍当中。作为麻醉专家,她更能从心电监护设备中的波形中观察到心肺按压的直接效果。“还有一个直接的证据证明我们心肺复苏的有效,小伙子心源性猝死已经20多分钟了,可瞳孔依然没有散大,说明脑部供血依然在持续着。”李雅兰告诉记者,这种持续,是医生护士们坚持不中断徒手奋力下压胸廓得来的。从阳华开始进行心脏按压算起,到最后停止心脏按压,这群医生、护士们一共坚持了两个半小时,合150分钟。前前后后持續的有效心肺复苏,超过1.5万次。直到人工膜肺的离心泵开始发出细微的嗡嗡声时,阳华他们才彻底停下来。

现在李灿生命真正保住了,只是因为短暂脑部缺血缺氧带来的脑损伤,他丢掉了1个月的记忆。

(摘自《东南早报》3.10)

猜你喜欢

雅兰麻醉科心肺
院前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教育部:将心肺复苏急救纳入学校健康教育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historical inheritance of ink lace
心肺复苏纳入学校教育是必要的补课
基层医院麻醉科工作是怎样的
骆一乐、沈禹琪、唐嘉欣、王雅兰作品
麻醉门诊都看啥
某市级医院手术室护士标准预防行为的依从性与影响因素分析
最美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