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群众的牢骚话,要换位思考
2020-03-18
文萃报·周五版 2020年11期
“群众在家隔离时间长了,发几句牢骚是可以理解的,谁愿意老闷在家里啊!要看到我们取得这场斗争胜利要靠人民群众,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对群众出现的一些情绪宣泄,我们要多理解、多宽容、多包容,更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包括心理疏导、解决实际困难。”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新城社区考察时的一席话,饱含深厚人民情怀,温暖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对待公众情绪的基本原则:多理解、多宽容、多包容。遇到群众发牢骚,先不要排斥,而是要换位思考,搞清楚牢骚从哪里来,这是理解。让群众宣泄一些情绪,天塌不下来,要有治理自信,这是宽容。很多民间声音其实蕴含着解决问题的途径,从中吸收合理意见,改进工作方法,这是包容。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明了化解情绪的方法,即用心理疏导、解决实际困难等具体工作来服务群众、赢得群众。只有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才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近日,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调查了全国5万多名普通民众的心理压力和情绪状况,结果显示,约有35%的受访者遭受心理困扰,有明显的情绪应激反应。情绪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人们为疫情防控做出的最大也是最有效的贡献,便是自觉隔离在家,主动减少甚至摒弃社交。这有利于疫情防控,却不利于情绪疏导。
另一方面,从疫情发生至今,从治理体系到大量的决策乃至一些具体岗位的具体人,不仅经受着疫情的冲击,而且持续接受着公众的审视与评价,暂时出现一些解不开的疙瘩在所难免。但从长远看,这对于我们完善现代化治理体系是有帮助的。
如果說防控病毒传播需要全社会组成一张网,对待公众情绪也需要一张网。这张网要足够灵敏、足够畅通,将各处的声音、诉求连接起来,用我们共同的智慧去解决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
(综合澎湃新闻、《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