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中劳作,在劳作中习得
2020-03-18王莹莹
王莹莹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在戴荣33年的教育生涯里,他一直笃信这句话,并持续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究竟如何才能融入学生的生命?
来到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以下简称“泰州二中”)任校长后,他通过开展劳动教育,带领学生从课堂出发,走入田间地头,寻获到了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
种下一棵树的喜悦
“毕业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会慢慢淡忘,但他会记得在学校种的那一棵树。”戴荣说,这就是他理解的能够走入学生心中的教育。
与其他开展劳动教育的学校不同,泰州二中的学生不用走出校园,就能体会到劳动的乐趣。2016年还在老校区的时候,学校将校园卫生包干及环境整治任务分解到班,师生共参与。2017年,泰州二中整体搬迁至新校区,占地220多亩,种庄稼的面积约20多亩,种植有花生、蚕豆、萝卜等,满足学生劳动和教学之需。校园面积变大了,清理打扫的任务也变重了。加之维修改造工程尚未完全结束,许多绿地存在经年累月的建筑垃圾,尤其校园南部区域一片荒芜,杂草杂树丛生。
“这不正是让学生参与到劳动中的契机吗?”面对卫生环境不太理想的校园,戴荣和其他校领导灵机一动,开始着手考虑如何把新校区的瓦砾清理、卫生包干、绿化、美化、香化等工作设置为课程。他始终坚信:劳动的最高境界是融入课程中,我们不能因劳动而劳动。
此时,适逢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经过广泛讨论,泰州二中启动了“三园”建设:将学校西南侧和食堂西侧,开辟为“稼穑园”,由高一年级组和一些对此感兴趣的老师负责;将学校图书馆、师儒楼以南地区,命名为“芳草园”,由高二年级组负责;将图书馆以北及教学楼周围命名为“桃李园”,由高三年级打理。
戴荣介绍,“稼穑园”主要根据时令种植农作物,取意“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让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芳草园”主要栽花种草,希望学生根据时节变化,充分利用劳动课、班会课,栽种各类花卉,亲手描绘“百般红紫斗芳菲”的美好画面;“桃李园”主要栽植果树,希望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为已有树木挂牌,并新栽上一些桃树、李树、枣树、枇杷树等。
每年6月底,在学生拿到高考成绩,踌躇满志地准备迎接大学生活的时候,学校都会组织他们走入桃李园,高唱《毕业歌》,让“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的美妙歌声,成为母校送给学生的最好礼物。
随着节气的韵律劳作
“三园”的建立,拉开了泰州二中新校区劳动教育的序幕。三个年级先后行动起来,清理砖瓦砾、分田种地、播种移栽、浇水施肥、采摘收获,使学校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7年以来,泰州二中以“三园”建设为依托,把劳动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把我国传统节气和劳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劳动中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并通过劳作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不易。
“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2019年小寒节气的第二天,生物学科的孙三勇老师便在课堂上讲解了萝卜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和营养价值。夜晚的食堂格外热闹,学生们齐聚一堂,品尝着学校为大家准备的萝卜馅饺子。高一(4)班的姚世程同学说,稼穑园的萝卜丰收了,食堂包成水饺免费给同学们品尝,轻轻一咬,汤汁四溢,清香满口,回味无穷。用来包饺子的萝卜正是高一学生在“稼穑园”收获的果实。
“稼穑园”还有“扫盲”的作用。2018年11月至12月间,黄小娟老师利用通用技术课时间,陆续带领高一学生走进“稼穑园”,给学生们献上了几节别开生面的校内劳动课程。她从节气和植物生长的关系开始讲解,学生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走进菜地观察。这里有他们认识的青菜、菠菜,有相似却辨别不清的油菜和萝卜,还有很多他们叫不出名字的蔬菜。在这个过程中,黄老师适时告诉他们种植的蔬菜的名称、生长条件、周期和营养价值,拉近了学生与田地的距离,充分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生产的热爱之情与探索之趣。
2018年“霜降”节气,“稼穑园”迎来了丰收。农谚有云:“秋霜降,薯归仓”“霜降到,薯刨完”。当日,全校学生来到“稼穑园”的山芋地,参加“红薯飘香滋味长”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分为识红薯、颂红薯、扒红薯、品红薯4个环节。生物组袁丞墅老师为学生们简要介绍红薯的特点、分类和生长习性。
戴荣也饶有興致地去过上述课堂。他告诉学生,这里曾是一片又脏又乱的荒地,经过一年的辛勤付出,这片土地变成了良田。把通用技术课开在“稼穑园”,可以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劳动教育,在生活和学习中培育劳动精神。一名高一学生告诉记者,劳动教育让他明白了“只有耕耘,才有收获”的道理。
种下希望,就能收获希望。“桃李园”的植树活动是泰州二中学生的保留“节目”。2019年3月12日下午,桃李园人头攒动,13个班的高三学生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栽下了一棵棵树苗。劳动过程中,学生们有的挖坑、有的扶苗、有的填土,整个植树活动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泰州二中副校长梅蕊认为这个活动意义重大,桃李代表了勤勉,也代表了同学间的友谊,更代表了传承与感恩,“桃李园的文化、桃李园的青春故事将一代代传下去”。
在收获的季节分享丰收的喜悦,也是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2018年中秋佳节前夕,适逢稼穑园的花生成熟了,为了让学生参与必要的生产劳动并分享劳动果实,学校精心策划了实践体验活动。活动共分三个环节:一是诵花生,二是挖花生、觅花生和摘花生,三是吃花生。上午放学之前,食堂的师傅们将煮好的花生送到全校各班供同学们品尝。学生们在品尝劳动成果的同时,思索着劳动的意义。
逐渐地,劳动实践活动不再限于节气和节日。2019年10月份以来,泰州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少雨天气,50多天降水量不足10毫米。学校各年级组以此作为开展劳动教育的契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活动。11月11日下午班会课时间,高三年级的同学们带着水桶、水盆等工具,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来到本班的“桃李园”为果树浇水抗旱,并进一步清理园中的零碎建筑垃圾,美化校园环境。
在戴荣看来,这些活动虽然只是一些粗浅的尝试,但仍有积极的意义:既美化了校园环境,也让学生们(特别是城里的孩子)在劳动中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磨砺了意志,并逐步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习惯,更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进一步领悟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道理。同时,也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
还有劳动以外的收获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大教育家孔子心目中幸福教育的模样。
泰州二中把课开到了田间地头,领略夫子的教育智慧,让师生回归教育本质。
2019年春天,以“稼穑园与田园诗的美丽邂逅”为主题的语文“学习活动周”在“稼穑园”拉开了帷幕,高一14个班的同学全部参与其中。韭菜和野麦子如何区分?同样是金黄色的菜花,为什么叶子不同?三叶草为什么长不同形状?……同学们侃侃而谈,讲述在园中看到的美景、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自己的感悟。面对着绿油油的庄稼,闻着菜花香,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随之而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就此展开。高一(2)班吴婧同学感叹:“这一课我终生不会忘记,自然与诗歌间的千丝万缕将永远环绕在我心上。”在劳动教育中,学生们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写作文的时候变得有感有料,不再凭空想象,对语文课本里面描写的一些心理活动的体会也更深刻了。
基于农业劳作,我国传统文化中还衍生出了诗歌、绘画、音乐,政治、文化、美学,天地观、人生观、价值观及生活方式……二中人深以为是。美术老师带领学生在美术课上写生,桂靖宸同学的素描作品《收获成功》和孙瑾怡同学的水粉作品《栽种希望》分获江苏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学生艺术作品比赛二、三等奖。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劳动教育活动中,同学们深刻地认识到“读书如稼穑,勤耕致丰饶”和“一勤天下无难事”的道理,教师们也逐步树立起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需要慢慢来、需要静待花开的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