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三代同为“九三人”

2020-03-18苏基杰

民主与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九三学社儿童医院理事

苏基杰

今天又是一个周末,有时间去养老院看望我大伯苏肇仁,这是自新冠病毒肺炎流行趋于稳定后,第一次有机会进入养老院。虽然大伯已96岁高龄,由于疾病影响已完全不认识去看望他的人,但只要是我去看望他,他的前三句话永远是:你好吗?最近忙些什么?“九三”最近有什么工作?他的问话,勾起我对我们家三代“九三人”的回忆。

我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最典型的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当我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时,居然还听说有一个叫“九三学社”的(民主党派),加括号的原因是幼年时根本不懂什么政党,所以更不敢问。越是不懂又不敢问的事就越记得牢,这个秘密在我心中一藏就是20多年。

那个隐藏的秘密起始于我的祖姑母。她是一位儿科医生,托她的福,我从小没怎么进过医院,小毛病她都会为我们解决。她让我知道了医生的重要性。正是因为经常走动,在她家总是能碰到很多大人们在谈些工作上的事,“九三学社”也是从那里听来的。虽然年幼无知,但觉得他们都是些了不起的好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在“文革”期间有闲学了几年毛笔字,我与祖姑母的交流就增多了。她经常让我帮她把讲稿誊写在白报纸上,供她讲学用(这就是当年的PPT),就这样我成了她的第一个学员(虽然后来我放弃了医学院)。她严谨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贡献,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等我长大了,终于证明我小时候的判断是正确的。

她就是我国小儿科的创始人、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教授。

1935年,应颜福庆院长邀请,苏祖斐来到湖南湘雅医学院,创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业儿科。1937年,上海中山医院建院,恰逢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专家访华,经富文寿先生介绍,与波士顿儿童医院联系后,她获邀赴美进修。此时“八一三”事变爆发,苏祖斐决定放弃赴美进修,留在上海为难童服务。1937年12月,富文寿先生创办了上海难民儿童医院,邀请她主持医务,我国首家儿童医院从此诞生。1947年,她赴纽约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博士后回国成立了上海市儿童医院。1978年,在她80岁之际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儿童营养研究室。

苏祖斐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新中国建立之初,选举上海市各界人大代表,医务界有20个名额,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推举苏祖斐为代表,自第一届当选后连任至第五届,而后又当选第七届和第八届人大代表。

1950年,全国科学代表大会代表普选,苏祖斐当选,赴京参加全国科学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朱德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会后成立了科学联合会,苏祖斐是唯一女性委员。

中华医学会成立于1932年。在1950年召开的全体代表大会上,苏祖斐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举为理事(1950年至1985年任理事,1985年后任名誉顾问)。195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召开,苏祖斐被推举为副主委,1985年后任名誉顾问。

1950年冬,苏祖斐被选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会长。此时上海会员800余名,居全国地方分会之首。1950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成立,苏祖斐作为主席团成员出席并担任委员,自1986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者协会恢复后,担任名誉顾问。1957年,全国妇联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推举苏祖斐为代表及执委。

上海市科学联合会成立不久即改组为上海科学技术协会,苏祖斐被选为委员,后又连任两届,至1986年退出。自新中国成立后,苏祖斐即为上海红十字会理事。

1956年,苏祖斐加入九三学社,并当选为九三学社上海市委会委员,直至1987年,主动恳请换届时不再任职,1988年起为顾问委员。

中国营养学会于1981年成为一级学会,苏祖斐被推举为荣誉理事。作为上海生化学会会员,她被推举为副会长,后任顾问,同时担任上海营养学会(全国第一个地方营养学会)顾问。1986年,宋庆龄基金会成立,推选苏祖斐为理事。1984年起担任《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1985年,在87岁高龄时,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7年,上海“儿童世界”基金会成立,推举苏祖斐为名誉副会长。1989年起担任全国儿童食品学会营养临床学组顾问,同年担任上海市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1989年苏祖斐发起创立上海少年儿童营养基金会,该组织1999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

小秘密始于幼年,长于少年。当我刚开始上学懂点事了,“文革”开始了。在“文革”中,我被扫出家门,寄宿于大伯苏肇仁家,这一住就是10多年。期间,大伯白天要挨批斗,但晚上回家还做研究、写文章,居然是用英文,了不起啊!起初,我用英文打字机帮着打字,也就这样,开始了我的英文学习之路。最终,我在“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时,放弃了医学院而改为机械工程专业。后来,我才知道大伯是中国最早的无线电专业杂志的创办人,上海力学学会的理事,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加入九三学社的老社员。今天,他已经96岁高龄了,见到我时,九三学社的工作是他永远的话题。

我是50年代出生的独生子,从小到大没有和父母亲一起生活过,90年代初期我赴北京工作,有幸与他们共同生活了4年。母亲也是一名医生,我只知道她是医生和教授。當时只看她忙进忙出,白天看病,下班回家写书,而我帮她接的电话都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原来,母亲于1985年就加入了九三学社。她对社会问题的预判能力令我惊讶,90年代就在研究医患关系、医药关系;2002年前就在研究医疗应急体系及应急教育问题;2003年SARS暴发期间,作为最早获得国务院津贴的呼吸内科专家,她不分昼夜,始终通过电话工作(由于健康原因),为全国各地的医疗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她对于工作的执着精神是我的榜样,她就这样忘我工作,直至2007年离开我们,期间与癌症斗争了36年,手术20余次。她就是九三学社北京市第八届副主委、北京市政协第八届常委会委员、著名的呼吸内科专家刘世琬女士。

作为九三学社前辈,他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该讲讲我自己了,也许我在他们眼中什么都不是,但我还是跟着他们的步伐加入了九三学社。作为国内最早涉足智能制造领域的专业工作者,我自2000年回国即联合有志者创建了上海慧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有意将国际先进制造运营管理体系引入国内的制造型企业。之后响应国家号召,协助制造型企业走向“中国制造2025”。尽管20年来经历了各种困难,但我始终信念不变,坚持引导企业少走弯路,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制造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数字化道路。

这些年里,我始终追随前辈的步伐。我通过努力,分别担任上海市静安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静安区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老年基金会静安区分会第一、二届理事会理事;九三学社上海市静安区第七、八届区委会委员;并被国家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分会和中国国际商会商业行业商会聘为“标准化引领中国管理咨询服务业发展促进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我不知道父辈们对我的期望是什么,但我能做的就是,脚踏实地把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好,当然最好还能够影响到一些人。在新时代,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如何为国家作一些微薄贡献,将始终是我前进的动力。

特此献给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

(作者为上海慧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尚国敏

猜你喜欢

九三学社儿童医院理事
毛泽东阻止九三学社解散
庆祝九三学社创建75周年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
安徽首家“民办公助”医院开诊试水新模式
北京又添一家大型儿童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