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如何人人可及

2020-03-18王金虎

决策探索 2020年23期
关键词:城乡之间保障法服务设施

王金虎

不久前,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吴桂春打算回老家之前,给17年里度过了诸多闲暇时光的东莞图书馆留言:“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留言“上网”后,吴桂春对图书馆的留恋和图书馆给予读者的温暖,打动了很多人。

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之一。“十一”假期,很多人在博物馆、大剧院、美术馆等场所获得了丰富的文化滋养。公共文化具有整体性、公益性、公开性等特征,而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则从根本上对此进行保障。目前这项法律的实施情况如何?

记者走访过程中了解到,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实施落实,各地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文化服务场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越来越有力的保障。但同时,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

促进资源向薄弱环节倾斜

在石家莊市、太原市、鄂尔多斯市等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较好的地区,博物馆、公共图书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随处可见,配套设施完备。而与城市相比,乡镇的场馆、设施则简单得多,一个不大的乡镇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通常要承载包括舞蹈、音乐、绘画、书法等诸多项目,空间有限,彼此干扰。就全国范围而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工作普遍存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文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分布差距较大,而部分地方政府受财力制约,全面落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难度较大。

《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方面潜在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问题作出了宏观规定。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韩永进说:“考虑到法律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平衡问题,《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了国家扶助‘四区,即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当然,在落实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细化宏观法律规定。”他建议,应当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由国家统筹规划,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通过数字化减少乃至消除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此外,转移支付等原有制度安排对于缩小区域、城乡之间的不平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应当继续坚持。

变单向“输血”为多方参与

资金制约不仅体现在建设上,也体现在运营中。

呼和浩特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在执法检查座谈会上说:“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建成之后,人员经费、购置图书经费等一般也依赖于地方财政拨款,水电、设备维修更新等支出其实也占相当比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运营维护成本是一项长期、持续的投入,但多数公共文化服务是免费向公众提供的,这就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单向“输血”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事务,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占主导地位。“但是考虑到地方财政持续投入存在压力,应当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列举了社会力量的五种参与方式,即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捐赠产品等。”韩永进说,“公益性的公共文化事业,可以借助市场机制的灵活性,发挥其在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应当尽快细化法律规定,健全社会力量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机制,填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制度建设的不足,变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单向‘输血为多方参与、共建共赢的‘良性循环。”

“场馆建设后,可以鼓励志愿者参与运营;鼓励民间力量、社会资本进入,如寻求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捐赠,寻求当地企业的赞助;相邻、相近的场馆之间可以联合建设,在资源上互通有无。”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吕芳建议,比如图书馆除了提供核心业务外,也可以提供手工艺品、艺术品的零售服务,或者提供信息资源的深度研究等有偿服务,提供扫描仪设备、3D打印机等。

“15分钟生活圈”让文化利用可及性增强

“市里修建了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各种场馆设施挺齐全的,但是离家有些远,平常并不怎么去那儿。”河北省邢台市市民韩先生说。

针对这样的问题,吕芳认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对可及性有一定要求,应当更加便利。她建议,首先,场馆建设之前,一定要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选址、布点等进行充分论证,避免出现低水平重复与资源闲置。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最好与居民“15分钟生活圈”相衔接。其次,以图书馆为例,在场馆建成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居民的阅读,可以设立图书馆社区分馆、城市书房等,使中心馆专注于传统的公共图书馆功能如典籍收藏等,而分馆更方便居民就近阅读。最后,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除了提供核心服务外,还可以挖掘提供一些与公共文化服务相近、相似的其他公益性服务,开展各种社区服务,提升场馆的使用价值与吸引力。例如,为老年人提供娱乐活动、举办公益讲座、为弱势群体提供技能辅导等。

资金之外,人才问题同样需要引起重视。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有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建设完毕后,活动开展频率较低,甚至闲置浪费,部分原因在于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文化站无专人管理或者专人不专用。

韩永进认为,应当培养专业的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人才队伍,完善激励机制,调动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使用率,就要站在群众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应当提高服务效能,我国文化供给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改变基层文化站‘吹拉弹唱四件套这种传统单一的文化供给方式,只有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形式,提高文化供给的质量,才能吸引到群众”。

猜你喜欢

城乡之间保障法服务设施
数字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和粮食安全保障法列入2022年立法计划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城乡之间(组诗)
用汗水浇筑收获 以实干笃定前行
关于加快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建议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粮食安全保障法》起草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如何提高春节期间城乡之间公共交通的承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