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观点速读

2020-03-18

决策探索 2020年23期
关键词:红利要素高质量

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完成工业化进程之后,怎么进一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TFP)。第二个挑战是如何提升中国经济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在全球化的新阶段形成产业供应链的相对闭环。第三个挑战是我们的资本、人力、土地等要素流通不畅,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经济并不匹配。这就意味着“十四五”要更加关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关注产业结构的均衡,更强调人民福祉,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依靠“需求驱动”“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

打通全面转型堵点

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发展的全面转型,需要在一系列的政策上和相应的体制上进行调整,这个变化相当艰难,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观念上要转变,开放不是目的,只是发展的一个条件。其次体制和政策也要進行调整,让其更有利于畅通内循环。目前内循环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体制上的堵点,这些堵点只有通过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才能解决,其中政府怎样加快自身职能的转变是关键。为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实施就业驱动的内需扩大战略。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破解“卡脖子”问题

“十四五”产业发展的路径中,最关键的是破解产业链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这是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十四五”产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关键。我国要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努力夯实全产业链发展的安全基础,力争到2025年实现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摆脱当前高科技产业发展中关键技术有时会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助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

把握城市发展新要求

新发展格局给城市发展带来的新要求主要体现在: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增强大都市圈和城市群“双循环”的枢纽和战略支点作用,增强中心城市的创新策源功能,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城市群,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可及性,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增强沿海城市“外引内联”的纽带作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

认清高水平开放新特征

高水平对外开放最大特征是让商品和投资的便利化、自由化达到一个高水准、完美的结合,比如真正实现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等,让中国市场成为外资的热土。另一个特征是打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对内外资一视同仁,不断缩短“负面清单”,不断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成本和打击力度。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

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增长,但经济增长主要源于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和环境红利,发展动力主要是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境红利逐步消失,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是引不来、买不来的,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产业升级和新一轮科技革命都需要科技创新支撑,必须把科技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放在核心位置,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供需平衡,在产业链供应链上不受制于人、不依赖国外,只有这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新发展格局才能形成。

——河南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谷建全

掌握发展主动权

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找准新阶段发展定位,找准与国家重大战略的衔接点和融合路径,推动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贯彻落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等创新性举措。切实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进一步塑造竞争优势,确保发展行稳致远。

——河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皇甫小雷

猜你喜欢

红利要素高质量
推进充分就业 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富硒红利一触即发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健康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