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形势下城市拓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2020-03-18童心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

童心

摘 要 新形势下,贵阳市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但也面临着来自人口规模控制、生态环境建设、产业规划布局、土地和水资源底线、交通发展模式等方面的挑战。本文基于贵阳向东拓展的愿景,分析一系列发展问题和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东部发展的策略和构想,抛砖引玉,思考新形势下城市拓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枢纽经济;人口规模控制;产业布局

作为省会城市,贵阳向哪个方向发展,一直是市级乃至省级层面推进贵阳城市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贵阳的核心问题是市域范围小,大城市可以直接辐射带动的人口和范围有限,大马拉小车既造成了中心地位的下降,又制约了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加强区域协同,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是发挥贵阳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研究贵阳下一步的拓展方向,必须做好前期的研究和发展构想。

1贵阳现状城市建设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综合比对

1.1 贵阳现状城市建设情况

2017年,贵阳市建成区面积1230平方公里,贵阳全市常住人口约480万,城镇化率达74.8%。纵观贵阳的整个城市发展,贵阳始于以云岩南明老城,形成单中心多组团的格局,该阶段为贵阳市城市发展的1.0版;从2000年以后至今,贵阳打造西部的观山湖区,贵阳形成以老城和观山湖为核心的双中心多组团的格局,该阶段为贵阳市发展的2.0版。目前已形成“两核多组团”的城市格局,老城区和观山湖区已无更多的拓展空间,老城进入以旧城更新为主的发展阶段,观山湖区发展已趋于饱和,外围城区发展缓慢。

1.2 贵阳北部方向

贵阳北部主要包括白云、修文、息烽和开阳4个区县,白云区环城高速北地区城乡结合特征明显,修文、息烽、开阳三县均以“小县城+重点工业镇+若干农业镇”的布局,在龙场、久长和扎佐片区有部分较为平整的用地,有部分发展潜力,但存在与贵阳市中心城区山脉阻隔,距离较远等问题。

1.3 贵阳西部方向

贵阳西部方向主要是清镇市,随着产业外迁“退城进园”的调整,清镇和修文的扎佐成为产业外迁的主要承载地,清镇市西抵红枫湖和北靠百花湖,是贵阳市的生态样板区,拓展空间小。

1.4 贵阳南部方向

贵阳南部主要为花溪区,花溪北部的经开区潜力用地相当有限,花溪西南与贵安新区接壤,大学城基本建成,向南的燕楼、孟关青岩三个乡镇有部分发展用地,再往南受山体阻隔,与黔南的惠水接壤,总体拓展潜力也较小。

1.5 贵阳东部方向

贵阳东部主要为南明东部的双龙航空港、永乐及乌当等区域,双龙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潜力用地较大,且有部分龙里县用地由双龙托管,空间拓展潜力较大。

相比其他三个方向,东部区域具有更好的土地区位优势,也是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土地优潜区,另外还有龙洞堡国际机场、双龙高铁站、贵阳高铁东站、改貌铁路货运站、汽车客运东站等交通枢纽,综保和双龙2个国家级的经济开发区和乌当大健康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以及铁路物流港和公路物流港,产业基础和政策优势突出。

2东部作为承载贵阳3.0版主战场面临的挑战

2.1 人口规模控制问题

东部作为贵阳未来5-15年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是打造未来城市的增长极,建立贵阳国际化的新窗口,同时,有利于调整优化贵阳的空间、产业、交通和人口布局。以东部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及估计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出适度人口,进行合理人口规模控制,是生态环境保护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1]。

2.2 产业结构与工业布局问题

贵阳市大力培育先进装备制造业、中高端消费品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数字产业、健康医药产业六大新产业,建设东部新区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发展高端高新产业,以产业促消费,促进经济转型,减少资源依赖度,培育地区经济发展新动能。

2.3 交通组织问题

作为一个“山中有城、城中有山”的组团式布局的城市,该区域拥有航空枢纽、铁路货运枢纽和高铁客运枢纽,如何处理好组团间的交通联系,发挥其交通枢纽集聚优势,带动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在新区规划建设中必须提倡绿色低碳。

2.4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问题

基于以往大城市环境建设不佳导致的一系列“城市病”问题,要对东部新区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在环境建设方面也将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此外,农村地区的环境建设也不容忽视,要贯彻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原则,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合理调整、安排农村产业结构。

3概念规划

3.1 战略定位

助力贵阳3.0版建设,其主战场是贵阳东部,应该抓住对外开放的大机遇,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航空和铁路枢纽经济为引领发展现代制造业和现代综合服务业,打造“贵州国际港、开放创新城”。引领贵州走向世界的国际化窗口、实现贵阳动能转换的产业化引擎。

3.2 产业规划

依托三大核心动力发展四大类型产业。以陆港动力,抓住西部陆海通道的契机,发展物流产业,构建大贵阳物流格局;以空港动力,依托临空经济区,扩大机场货运规模,强化空港的国际运能力,发展国际贸易产业和中高端制造业,塑造贵阳实体经济引擎和西南地区最大的中高端消费品的国际交易中心;以城市动力,重点发展城市服務业,强化城市创新功能,构建源头创新为主的产业创新体系。

3.3 空间规划

通过东部新区的顶层设计,形成政府、企业双轮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对标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实例,确定东部范围蓝绿空间目标,通过生态修复工程优化生态空间,活化城市和自然相融,构建 “一轴两带多廊”山水林田相依的生态结构。按照城市中心-片区中心-新镇中心-小区中心—社区中心的模式组团有机布局,盘活政府预控的储备土地,加快战略地区的土地预热,解决远景规划与近期开发诉求的矛盾,政府将基础设施完备、土地出让较慢、潜在价值较高的地块,短期租赁给承租人进行过渡性开发利用 ,待片区预热、低价提升后,政府按约定收回土地,并按远景规划实施。同时,以TOD提升土地价值,引导土地开发,以不同的站点类型规划不同的城市功能,构建“交通、服务、经济”三大网络叠加的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3.0版的贵阳东部产业新区,“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必须坚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然成为规划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理论水平和资料欠缺,本文仅对主要问题作了简要分析,未来东部新区的开发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参考文献

[1] 常纪文:雄安新区的科学定位与绿色发展途径[J].党政研究,2017(3).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
元宇宙价值链与产业政策研究
基于空间结构的发展中大国产业布局模式和经济布局模式
我国风电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浅谈城市物流中心建设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国都市工业园的家具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宁夏产业空间布局调整优化策略研究
关于江西省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
辽宁体育旅游产业布局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