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常态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

2020-03-18罗筑华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机遇困境

罗筑华

摘要:文章通过广泛查阅相关资料,文章对新经济常态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所启发。

关键词:新经济常态;大学生就业;困境;挑战;机遇

一、新经济常态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1960年以来,虽然“世界的总产出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增长,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率超过了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均GDP出现了有规律的增长”。但是,由于很多国家和地区人口多、底子薄,地理位置差、工业基础差、战争还没有得到平息、被殖民化依然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能力差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率远低于平均水平,不足以带动就业的充分增长,失业、不充分就业和贫困等时有发生,就业问题仍然严峻。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18趋势》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失业人数达到创纪录的1.927亿人,相较2016年增长了5.6%,不充分就业(工作时间严重不足或工薪收入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人数为7.5~9亿人,约占世界经济活动人口的25~30%。按照世界银行2015年10月4日宣布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每天生活费低于1.9美元国际贫困线,有12亿人,其中东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达到2.93亿,在拉美3700万,在南亚4.07亿,撒哈拉以南非洲4.16亿。

2009年《信息时报》在报道中指出:“美国次贷的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着世界各国实体经济,各行各业均举步维艰,企业纷纷忙着准备“过冬”,随着裁员减薪潮的到来,或许预示着二战后的世界性的“经济寒冬”正在上演”。国际劳工组织当时发出警告,到 2009年年底,金融危机可能使世界失业人数首次突破两亿大关。另据人民网在2009年4月8日报道:德国3月份失业率从2月的8.5%上升至8.6%,失业率经季调后从8%升至8.1%,相当于340万人,增加了69000人;俄罗斯3月份的失业大军已经壮大到610万人,占全国经济活动人口总数的8.1%;拉脱维亚3月份失业人数已达11.5万,而职务空缺仅有2000个,平均56人竞争1个岗位;美国自今年1月经济衰退以来﹐已有510万份工作流失。3月份失业率创下25年来的新高。失业率由2月的8.1%上升至8.5%,为1983年11月以来失业率最高值,失业总人数达到500万人,为战后最大衰退;加拿大从2018年11月到2019年2月底的4个月来﹐加拿大已流失29.5万份职位﹐加拿大总理哈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预计还会有更多的人失业。

国际劳工组织(ILO)在最新一期《2016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中预测,掣肘于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经济在未来两年将持续放缓,2017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超过2亿。ILO预计全球失业人口在2016年会增加230万,到2017年再增加110万,2017年的总体失业人数超过2亿。金砖国家中,ILO预测中国的失业率将从2015年的4.6%升至2016年的4.7%,巴西失业率则从2015年的7.2%上升至2016年的7.7%,俄罗斯在此期间将从5.8%上升至6.2%,南非从25.1%上升至25.5%,印度则从3.5%下降至3.4%。需要注意的是,大型經济体的劳动力市场恶化将对其所在区域的邻国产生溢出作用。

上述一系列数据表明,人们的就业问题在过去几十年里早已上升为全球性问题,而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缓和的迹象。而就业问题作为全球性问题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二)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依然严峻

1. 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图表数据显示(见图1所示):尽管2016年城镇登记失业率较前几年下降了0.1%,但2011~2016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由2011年的922万人上升至2016年的982万人。

2. 我国乡村就业人员数量逐年降低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按城乡分就业人员数统计图表数据显示(见图2所示)。从图表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从2011~2017年全国就业人员数和城镇就业人员数逐年增加,但全国乡村就业人员数却逐年降低。而上述城乡就业的变动趋势充分说明,当前乡村就业人口正在大规模向城镇转移。而对于农业大国的中国而言,乡村就业人员数的逐年降低必将影响今后农村经济的发展,长远看来,可能为中国总体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带来隐患。

3.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数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统计数据显示,尽管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出现先增加后逐年降低的波动,而第一产业就业人数却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当然,除了上述影响城镇就业的负面因素之外,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增加城镇就业的积极因素,比如第三产业占比的不断提高和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都有利于增加城镇就业率。根据人社部公布的数据,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的城镇退休人数已由本世纪初的不足200万人上升至600万人左右。尽管如此,这些都不足以改变目前中国城镇就业日趋严峻的形势。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13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用“新常态”这一概念来揭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性特征。他指出:“我们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经济新常态下,经济降速、产业转型与升级、劳动力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双创”热潮为贫困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

2019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834万人,大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巨大,面临着很大调整。首先,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第三产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多,而大学生专业结构与此并不适应。其次,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第三,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向城镇转移,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第四,部分高校办学目标定位模糊,缺乏专业特色,缺乏企业课程,实践教学走过场,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错位,就业结构性矛盾因此产生。第五,大学生就业难以实现专业对口,造成了大学生毕业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困惑,同时对择业产生失落和畏惧心理,这也是一部分大学生难以就业的重要原因。第六,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关产业的中低层劳动力总需求减少,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这对于高校毕业生也有一定的影响。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

首先,目前我国高校正在实施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和新工科改革与实践,而随着改革和建设的顺利实施,学生的综合素养预计将大幅提高,从而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其次,随着我国产业重心逐步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将带动整个就业市场,新企业、新岗位将不断涌现,将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再次,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如“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这些新兴行业,就像一个强劲的引擎,飞速发展,和传统行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学生是一个对于新事物充满激情与好奇的群体,总能掌握国家、乃至世界前沿信息,对于七大新兴产业及相关领域的了解更加全面,大学生可选择创业,也可选择就业,这对于大学生就业方向提供了更多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庚辰.世界就业失业状况及措施[J].劳动保障通讯,2001(05).

[2]世界银行金融危机可能化为就业危机[R]http://informationtimes.dayoo.com/html/2008-12/19/content_414521.htm.

[3]失業人数知多少.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09-04/08/content_228303.htm.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R]. http://www.stats.gov.cn/tjsj/.

[5]范建军. 就业形势还好吗?[N].中国经济时报,2014-07-22.

[6]中评网. 当前就业形势分析[R]. http://www.crntt.com/doc/1033/0/2/7/103302795.html?coluid=50&docid=103302795&kindid=1085.[2014-07-24]/[2015-06-11].

[7]侯鹏.经济新常态视野下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及对策[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

[8]马宁,刘家豪.经济新常态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分析及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

[9]季俊杰,陈仕平.经济新常态对大学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江西科学,2018(02).

*项目基金: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重点课题“高校弱势学生群体成长成才的社会支持研究”(XSP17ZDI025)。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机遇困境
跟踪导练(一)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机遇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