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驱动建模方法在海相三角洲储层中的应用
2020-03-18董洪超
许 磊,乐 靖,梁 旭,董洪超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28)
惠州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以北部断阶带为界,南部以东沙隆起为界[1]。研究区位于惠州凹陷南部,前人结合区域背景、钻井、岩心等资料认为西江X 油田属于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且以三角洲前缘较为发育[2],目的层段珠江组纵向上可以划分为H1B1~H13 13 个砂层组。因此,有必要对西江X 区进行储层精细研究,进行剩余油预测,指导开发调整井的优化。目前本地区储层分布规律研究较为缺乏,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本地区取心少,井距大、动态资料少,传统密井网建模方法难以应用。而基于地震资料的地震驱动建模方法,则可将地震资料的功能最大化,通过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的有机结合,合理预测空间储层物性分布。此次研究选取重点调整层位H11 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地震驱动建模研究。
1 H11 储层沉积特征
西江X 油田珠江组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纵向上沉积类型丰富,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湾微相。
H11 层为重点调整目标层位之一,纵向上发育两套箱状砂体,可划分为3 个小层。H11 发育一套厚度较大的泥质夹层,同时还发育多套局域可对比的泥质薄夹层。H11 砂层厚度大(10 m~29 m)(见图1),地震分辨效果好。针对这一特征,对H11 层进行地震属性聚类分析,确定了H11 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同时结合单井的优势相识别,绘制了H11 层平面沉积相图。发现H11 层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河道存在比较明显的分叉现象,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见图2)。
2 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表征
结合H11 层储层沉积特征认识,利用地震信息驱动的方法开展了H11 砂层组的储层建模工作。
2.1 地震倾角引导建立等时地层格架
利用工区内的三维地震数据体,对其进行倾角计算,得到Inline 线和Xline 线方向的视倾角体(见图3,图4)。
用倾角扫描方法计算得到的倾角体基本能反映实际地震剖面中同相轴的倾斜程度和横向起伏变化。在地震解释的H11 油组的顶底面约束下,利用倾角体导向追踪砂组内部的小层,从而建立了与地震同相轴相一致的等时地层格架(见图5)。结果显示,倾角导向追踪获得的小层在横向上有较多的波动起伏,反映出了更多的地震同相轴在横向上的产状变化。
图1 H11 横切物源方向成因砂体对比图
图2 H11 平面沉积相图
图3 Inline321 方向倾角体剖面
图4 Xline1300 方向倾角体剖面
图5 H11 油组等时地层格架
2.2 模型的建立
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是根据地震数据本身的空间变化关系,计算表征地质体空间变化的地层空间转换关系函数,以井信息为条件外推出空间物性的变化特征,实现对油气藏的建模。通过分析,优选出对储层特征有着良好响应的地震属性,基于该地震数据进行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3-6]。
通过对比过井波阻抗剖面与井上测井孔隙度值,发现波阻抗属性与孔隙度属性具有较好的响应效果,说明在西江X 区波阻抗属性与储层物性有着良好的相关性,那么就可以基于波阻抗建立地震信息驱动的孔隙度模型(见图6)。H11 油组地震信息驱动确定性建模的结果,与井上测井解释匹配较好,而且比较客观合理的表征出了井间的储层变化(见图7)。
2.3 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实际应用效果
调整井B1、B2 为最新完钻的调整井,将2 口井作为模型检验井。通过对比H11 油组的地震信息驱动的孔隙度模型结果与B1、B2 井的孔隙度解释成果(见图8),发现新钻井测井孔隙度与模型孔隙度成果具有比较好的相关性,满足了砂体预测及储层非均质表征的要求。
另外,结合倾角体细分的小层结果以及井上特征,将细分后的小层进行合理合并,并沿层提取振幅属性,结合单井沉积相结果刻画出3 个小层的平面沉积相展布。细化了目的层沉积演化及砂体分布特征,而基于此小层划分方案提取的地震属性,可以更加直观而准确的反映对应小层的特征,较大程度的减少了地震属性提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综上分析,在目的层顶底地震解释层面的约束下,以地震信息引导的等时地层格架可以更加客观的反映地下地层的起伏情况,同时可以客观反映井间的地层变化,从而可以建立一套不确定性较小的层序地层格架,有效规避传统地层格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地质多解性,增大可操作性。
图6 H11 油组过井波阻抗剖面
图7 H11 油组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孔隙度剖面
图8 H11 油组地震信息驱动的确定性建模过新钻井孔隙度剖面
3 结论
(1)基于较高品质的地震数据,地震驱动建模确定性建模方法对于海相辫状河沉积环境较厚砂体建模具有相对较好的效果。有效的减少了地层等时地层格架建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更客观反映地层的空间变化。
(2)西江X 地区地震驱动建模方法建立的孔隙度模型,经过调整井检验证明具有比较好的匹配效果。
(3)利用基于倾角体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及提取的层内敏感属性,可以完成对砂层组内部的小层细分及小层内部的沉积相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