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流异常的彩超监测与分析研究

2020-03-18迟昆燕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肝移植动脉血多普勒

迟昆燕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云南 昆明 650011)

在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完成的肝移植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有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肝动脉血流异常,但并未演变成肝动脉并发症。为此,回顾分析我院发现肝动脉血流异常病例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总结肝动脉血流异常发生的原因,提高超声诊断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肝移植患者54例。54例患者术前原发病:原发性肝癌(12例),肝炎后肝硬化(30例),其他类型肝硬化(8例),急性肝衰竭(3例),家族性肝内胆管淤积症(1例)。性别组成:男(30例),女(24例)。年龄区间:45.9±9.0,最小4岁,最大68岁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人员及设备 仪器:ALOKA a10 、GE e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

1.2.2 超声检查内容 常规超声检查移植肝脏形态大小,实质回声。肝内、外胆管有无扩张。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移植肝血管血流参数:①肝动脉: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加速度(HAAC)、加速时间(SAT);②门静脉流速(PVV);③观察肝门部、左、右肝内动脉的血流有无消失。多普勒取样时,常规取样门宽1~2mm,θ角≤60°。出现肝动脉血流异常者,行超声造影或者动脉造影。

按有关文献报道[1],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被认为是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1)RI<0.5或RI>0.8(2)SAT>0.08s,

1.2.3超声检查时间 术后24h内进行首次CDFI检查,术后1周内每天一次,然后每周检查1-2次,3个月后1~2个月一次。以超声造影(CEUS)或CT血管造影(CTA)或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确诊肝动脉并发症。

2 结果

54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现肝动脉血流异常10例(10/54),确诊肝动脉并发症3例,非肝动脉并发症7例,见表。

表 54例肝移植肝动脉血流异常结果

肝动脉并发症组病例中HAT2例:DSA证实肝动脉闭塞,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死亡。HAP1例:术中见肝动脉吻合口上端1cm处有直径1mm的动脉瘤破口,行肝动脉破裂修补术,术后好转。非肝动脉并发症组病例给予针对病因的保守治疗,动脉血流参数恢复正常,肝功能亦恢复至正常范围。

3 讨论

本研究中10例肝移植患者肝动脉血流异常主要表现为RI<0.5、SAT>0.08s或RI>0.8。RI<0.5、SAT>0.08s又被称为Tardus-Parvus波形或小慢波[2],通常高度提示肝动脉并发症。关于RI>0.8有研究表明肝动脉RI>0.8可在移植术后一周左右逐渐恢复正常,与肝动脉并发症无相关性[5]。根据最终诊断结果10例移植肝肝动脉血流异常患者分为两组,即肝动脉并发症组和非肝动脉并发症组。肝动脉并发症组:RI>0.8患者1例为HAP,表现为术后一过性增高>0.89。Tardus-Parvus波形患者2例为HAT。非肝动脉并发症组:RI>0.8患者3例发生于心功能不全(1例)、急性排异(1例)、肝动脉吻合口水肿(1例),考虑与肝脏肿大,肝细胞水肿压迫肝动脉,肝动脉顺应性降低,出现肝动脉血流异常。Tardus-Parvus波形患者4例发生于胆漏(1例)、应用血管活性药物(1例)、缺血再灌注损伤(1例)、低血容量(1例),考虑与胆汁瘤压迫或与血管活性药物引起的肝动脉纤细、痉挛,以及低血容量导致肝动脉流量减低有关。从本组分析中发现肝动脉并发症并非肝动脉血流异常最终的发展趋势。肝动脉血流异常还与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等非肝动脉并发症有关。但非肝动脉并发症组经过停药、纠正血容量等保守对症处理,动脉血流参数恢复正常,肝功能亦恢复至正常范围。

可见,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早期发现肝动脉血流异常,动态监测肝动脉血流变化,还有利于两组患者的鉴别诊断。

猜你喜欢

肝移植动脉血多普勒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肝移植术后HCV感染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让活体肝移植研究走上世界前沿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