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早期肺癌诊断临床分析

2020-03-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伪影低剂量螺旋

李 鹏

(晋中市中医院CT核磁室 山西 晋中 030600)

在呼吸系统中,肺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重威胁中老年患者生命健康[1]。临床上,早期肺癌通过放化疗或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一般可以痊愈,并能使得患者生命得到有效延长,但是中晚期肺癌患者通过放化疗或是手术方法进行治疗的效果不够理想,死亡率明显较高,且患者生活质量也显著降低。所以,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改善,并能有效提升患者生存率。在对肺癌患者进行筛查的时候,低剂量螺旋CT扫描为一种低于常规螺旋CT剂量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敏感性同常规螺旋CT扫描的较为接近[2]。为有效探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用于早期肺癌诊断效果,特从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肺癌患者进行统计学研究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中选取90例进行统计学数据对比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均为45例,其中,观察组男、女分别为32例、13例;年龄下限、上限分别为40岁、79岁,平均年龄为(59.8±5.4)岁;吸烟史下限、上限分别为2年、21年,平均吸烟史为(11.6±2.7)年;对照组男、女分别为31例、14例;年龄下限、上限分别为41岁、80岁,平均年龄为(60.2±5.2)岁;吸烟史下限、上限分别为3年、22年,平均吸烟史为(12.1±2.1)年。不同组别患者基线资料相对比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0.05,能够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扫描检查的机器为GE Optima CT680 64排螺旋CT,对照组患者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扫描层厚、重建图像层厚、扫描时间分别为120kV、250mA、5mm、0.625mm、4.33s。观察组患者螺旋CT扫描参数:管电压、管电流、扫描层厚、重建图像层厚、扫描时间分别为120kV、50mA、5mm、0.625mm、4.33s。上述两组患者在扫描后,图像均传送到医学影像工作站,之后对其进行相应的后期处理。图像形成后,两名富含临床经验的CT诊断医师对其评价,若两名医师评价结果不一致,需再次仔细分析图像,并协商解决,最终达成一致性结论。

1.3 观察指标

对不同组别患者肺癌检出率、图像质量评分和辐射剂量进行观察分析,其中,图像质量评分主要是评价图像是否出现伪影、诊断可信度以及病灶显示状况三个方面,总评分为4分,其中,1分证明图像不合格,出现严重伪影,病灶显示不清晰,不能对其进行诊断,诊断可信度低于60%;2分证明图像合格,出现少量伪影,病灶能显示出来,且诊断可信度为60~74%;3分证明图像良好,出现轻微伪影,病灶能很好的显示出来,诊断可信度为75~89%;4分证明图像优质,没有出现伪影,病灶能最佳的呈现出来,且诊断可信度不低于90%。临床上,噪声对CT图像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若患者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衰减系数相差较小,就会产生较高的噪声,进而降低病灶分辨力,此时可调整剂量和改变层厚来降低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对两组患者加权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管电流曝光时间及最大有效辐射剂量进行全程记录[3]。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涉及的全部数据均通过SPSS24.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用(±s)表达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按α=0.05检验标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患者早期肺癌检出率相对比

观察组患者中,41例患者检出肺癌,其早期肺癌检出率为91.1%(41/45);对照组患者中,42例患者检出肺癌,其早期肺癌检出率为93.3%(42/45)。不同组别患者早期肺癌检出率相对比,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

2.2 对比不同组别患者CT扫描图像质量以及噪声值

两组患者图像质量合格率均为100.0%,观察组患者中优质图像率为84.4%(38/45)、图像噪声值为(63.8±11.2)db、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为(3.6±0.5)分,对照组患者中优质图像率为97.8%(44/45)、图像噪声值为(36.3±10.1)db、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为(3.7±0.6)分。对比两组患者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P>0.05;两组患者优质图像率和图像噪声值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辐射剂量

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对比状况,详见表。

表 对比两组患者辐射剂量(±s)

3 讨论

肺癌是当前十分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结构的改变,肺癌发病率也逐渐升上,已经成为当前呼吸系统中最为严重的疾病。对肺癌患者而言,在早期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待出现临床症状后,大多进入到进展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影响到患者预后。影像学检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最佳方式,而在传统的胸部X射线检查中,发现早期肺癌的灵敏度比较差,很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胸部CT检查则具有高时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的特点,能通过容积扫描对肺癌进行准确定位[4]。近年来,随着放射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患者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在X射线检查过程中,放射剂量的使用情况越来越受关注,由于普通的CT检查中,辐射剂量要高于胸部X射线检查,所以如何做好辐射剂量防护工作是一个重点。低剂量CT检查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其主要是由于肺脏的肺泡结构是含气体的器官,其自然对比度要高于空气,增加管电流后,图像的质量更加清晰。随着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成熟化发展,其在肺癌检查中的应用也逐渐推广开来。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早期肺癌检出率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和图像噪声值均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观察组患者辐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综上所述,在对早期肺癌患者诊断临床上低剂量螺旋CT扫描效果较佳。

猜你喜欢

伪影低剂量螺旋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腰椎磁共振T1WI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减少血管搏动伪影方法的临床应用对比
磁共振T1WI Dark Fluid结合Blade成像技术在头颅增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研究3.0T磁共振成像伪影的形成及预防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