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价值与影像学特征分析

2020-03-1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腺肌病肌瘤多普勒

顾 彬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妇产科 四川 成都 610000)

子宫腺肌病(AM)为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及子宫肌层而导致的弥漫性病灶或者局部病灶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多发育龄期40岁以上经产妇[1],不过近年来此病发病呈年轻化发展趋势。临床诊断子宫腺肌病发现此病多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合并。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2],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影像学特征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40例患者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痛经、经期延长及月经量增多等症状,其余12例患者临床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3]。经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子宫腺肌病,按病理形态分型:弥漫性子宫腺肌病17例、局限性子宫腺肌病21例,合并子宫肌瘤6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排除了合并严重肝肾疾病、恶性肿瘤疾病、全身感染、3个月内口服激素类药物治疗、精神疾病及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本次研究经患者和家属同意知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52例患者年龄26~55岁,平均(40.2±3.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1±0.2)年;流产史26例,剖腹产史10例,不孕症7例,其他9例。

表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n(%)]

1.2 方法

52例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诊断前指导患者充盈膀胱,保持仰卧位,将超声探头的频率设置在3.5MHz,选择患者的盆腔行纵切、横切、斜切等切面扫描,对患者子宫大小、位置和形态、实质回声等情况进行观察。对子宫内膜线厚、走向及位置,附件区是否存在包块,卵巢大小等进行观察,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按血流显像对患者的子宫和附件、周围血液分布情况进行统计,保存图像留备以后观察[4]。

1.3 观察指标

统计52例研究对象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结果,对比手术病理结果,以此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疾病各类型诊断的准确率、误诊率及漏诊率。同时分析不同类型子宫腺肌病超声图像特征[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比较,检验结果P<0.05表示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52例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确诊子宫腺肌病43例,超声诊断准确率达82.69%;准确率分别为94.12%、71.43%、83.33%、83.33%、1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误诊率,5误诊作子宫肌瘤,误诊率9.62发生漏诊,漏诊率7.69%,见表。

2.2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声像图影像学特征

2.2.1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影像学特征 超声确诊本次研究中52例患者中有16例为子宫腺肌病,诊断准确率达94.12%。观察影像图发现,患者子宫的形态比较饱满,而且呈弥漫性和对称性的增大,观察子宫轮廓线条比较规则且光滑,观察子宫内膜居中未发生偏移,未发生假包膜改变。病灶弥漫子宫基层中,肌层回声呈不均匀表现,低于正常回声,肌壁间有明显增厚而且无回声或低回声,观察回声区的形态呈不规则表现,为网状、蜂窝状表现[6]。检测子宫大小在6mm×3mm~20mm×17mm,根据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周围的血流信号表现并不丰富,血流走向较乱,有星点状血流信号表现,观察动脉频谱呈低速高阻型。

2.2.2局限性子宫腺肌病影像学特征 超声确诊本次研究中52例患者中有局限性子宫腺肌病15例,诊断准确率达71.43%。观察影像图发现,患者子宫呈非均匀性增大,而且子宫周围未见假包膜,呈局限性分布于子宫前壁和后壁,多发子宫后壁,且后壁增厚情况厚于前壁,使子宫内膜朝前壁移动。观察子宫肌壁有单个或多个异常回声区,很难区别肌壁和子宫的分界,观察异常回声区有不均匀分布高回声,伴回声衰减。观察血流显像发现,血流分布比较紊乱,而血流信号明显增多,周围未见环状血流、半环状血流。

2.2.3合并其他疾病影像学特征 超声确诊本次研究中52例患者中合并子宫肌瘤病5例,诊断准确率达83.33%。观察影像图发现有局限性肌壁结节,且内膜线受压发生偏移,子宫肌壁增大且回声区有明显的异常表现,而包膜回声有明显的回声减低。52例患者中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合并巧克力囊肿2例,诊断准确率达83.33%、100%;观察影像图发现,合并巧克力囊肿患者能观察到囊性的包块,而后方有明显的增强效应,有密集弱光点反射。对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观察影像学发现子宫形态表现饱满呈不规则表现,子宫表面比较光滑,检测子宫后壁明显比前壁厚,且边界不清,回声不均匀,存在点状血流信号表现。

2.2.4误诊及漏诊影像学特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误诊率,6例误诊作子宫肌瘤,漏诊率11.54%,4例发生漏诊,漏诊率7.69%。误诊子宫肌瘤患者观察影像图发现,整体子宫呈增大,而且未见包膜回声,肌层回声呈不均匀表现,有部分杂乱低回声区,子宫壁界限不清,观察血流显像病变和周围血流丰富呈不规则的分布,根据动脉频谱观察呈低阻型血流信号。漏诊超声图像子宫内部形态和正常子宫无差异,子宫未见增大,患者临床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超声检查无法确诊,要联合其他检查方式联合诊断才能确诊。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为良性病变,病因尚未明确,经研究发现,与多次妊娠、人工流产及遗传、感染等因素相关。子宫腺肌病会损伤子宫内膜的基底层,按临床症状表现差异可以分成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局限性子宫腺肌病,症状表现隐匿,症状和子宫肌瘤、子宫肥大及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近似,易发生漏诊或误诊。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出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痛经,甚至出现继发性不孕。经妇检可见子宫有增大或者出现局限性的结节,以手触发现子宫质地硬,患者有明显的腹部压痛感,有些患者临床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临床以全子宫切除组织标本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7],可是,子宫腺肌病患者不接受手术治疗时多选择影像学检查,例如:经腹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等方式。超声诊断操作简便,而且不会引起感染,具有可重复性,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所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以为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超声检查发现子宫腺肌病影像图有明显的增生肌组织,子宫有局部突出,外形呈不规则表现,大多存在宫腔前移,增强回声,有少数患者呈低回声,甚至存在无回声。诊断发现,子宫腺肌病多与子宫肌瘤混淆,区别的标准是子宫腺肌病无包膜,和宫体组织有着清晰的界限,观察回声表现为弱强回声,内膜线前移。超声诊断时要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准确认识声像图,联合其他仪器检测,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8]。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腺肌病具有重要价值,诊断准确率较高,而且可以对子宫腺肌病与其他疾病类型合并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帮助子宫腺肌病确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腺肌病肌瘤多普勒
基于数据挖掘的肖承悰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研究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海扶刀对比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106例临床研究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得了子宫腺肌病 子宫能不能保住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