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图像及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应用研究

2020-03-18郭玉霞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淋巴分型颈部

郭玉霞

(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 山西 阳泉 045000)

淋巴结是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在部分疾病的影响下会导致相应部位的淋巴结出现病变,分析原因,与反应性增生、炎症反应、肿瘤等因素有直接关系[1]。颈部淋巴结较丰富,准确评估颈部淋巴结病变,不但能为原发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临床治疗、疗效评估、预后分析等也均有重要作用[2]。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获得了广泛应用,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病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率。鉴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病变的有效手段,就本院12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二维图像及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检查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性,见下述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诊治的120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真实,完整;②经病理诊断结果证实,满足临床诊断要求;③对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规定:①结核性淋巴结;②合并心、肺、肝、肾等器官性疾病损伤;③血液系统疾病;④全身免疫性疾病;⑤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⑥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中,男61例,女59例;年龄19~73岁,平均(45.2±12.7)岁。

1.2 方法

运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扫描器,高频线阵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体位为仰卧位,以加高垫垫高颈部,显露检查部位。常规行二维超声检查,根据淋巴结分布情况进行横纵方向的多方位扫描,测量淋巴结的大小(包括长径与短径,计算长径/短径比值),观察有无淋巴门,病变区域内部回声是否多样化(包括无回声区、钙化)。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观察各个淋巴结的形态、血流分布特征与血流参数等,发现病变部位有多个淋巴结时,选择最大的淋巴结为观察对象,测量动脉流速(包括收缩期的最大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计算血流阻力指数。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扫描时避免加压探头而影响血流显示效果。

1.3 颈部淋巴结病变血管模式分型

根据颈部淋巴结病变在超声检查下的不同表现进行分型,分为(1)淋巴门型:高回声血流信号一般分布于淋巴门的临近区域,若淋巴门无法清楚显现高回声信号,且有淋巴结的粗大血管,符合一定长度或呈放射状、树枝状的血管分支,则确定为淋巴门的血管;(2)中央型:高回声血流信号分布于淋巴结的中央部位;(3)边缘型:顺淋巴结边缘部位分布的血流高回声信号,血管细、迂曲,分支少或无;(4)混合型:包含2种或2种以上的上述血管模式[3]。

1.4 观察指标

(1)分析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诊断结果。(2)对比不同病理诊断结果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特征:长径/短径比值、淋巴门、无回声区、钙化、血流阻力指数。(3)对比不同病理诊断结果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血管模式分型情况,包括无血供淋巴、淋巴门型、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

1.5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诊断结果

120例患者,病理诊断检出108例,其中包括淋巴结结核57例,良性淋巴结43例,恶性淋巴结8例。见表1。

表1 颈部淋巴结病变的病理诊断结果

2.2 不同病理诊断结果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特征对比

淋巴结结核组、良性淋巴结组、恶性淋巴结组的长径/短径比值、淋巴门、无回声区、钙化、血流阻力指数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理诊断结果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特征比较

2.3 不同病理诊断结果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血管模式分型情况对比

淋巴结结核组、良性淋巴结组、恶性淋巴结组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血管模式分型构成比对比,P<0.05,见表3。

表3 不同病理诊断结果下的颈部淋巴结病变血管模式分型情况对比[n(%)]

3 讨论

超声检查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在诸多疾病的诊断中均可发挥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优势主要在于:扫描连贯,能够清晰显示脏器的运动功能,可动态观察病变的变化情况,且不受成像分层的影响;可运用多普勒技术对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监测,以此辨别脏器的受损情况[4]。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对人体无辐射,且设备可移动,可于床边检查,非常便利。

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二维超声检查可获得一定的诊断率,但对于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其二维图像特征和其他淋巴结相关疾病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导致其鉴别难度较大,易出现误诊。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的应用,使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准确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正常淋巴结在超声检查过程中通常很难清除在影像图中呈现出淋巴结血管的空间分布情况,但超声检查淋巴结病变时,血管常呈扩张状态,因此易被检出,且具有血流分布规律、流速加快的特征[5]。本研究结果中,淋巴结结核组的血管模式主要为中央型、边缘型,淋巴门型的检出率仅为7.0%,且常呈移位状态,分析原因主要在于:结核影响了淋巴门的血管分布,使淋巴结内的血管出现扭曲或移位,血流速度变慢,血管血供一般从边缘处血管或邻近区域血管获取,导致既有的淋巴结血管出现增生,淋巴结中央形成血管[6]。恶性淋巴结的血管模式则以中央型、边缘型、混合型为主,本组患者三种血管模式分型的构成比分别为25.0%、37.5%、25.0%,这与转移性淋巴结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二维图像及多普勒超声血管模式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诊断中的运用价值高,影像学特征明显,值得推行。

猜你喜欢

淋巴分型颈部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初级篇)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居家运动——颈部练习(中级篇)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
造出一个天鹅颈
淋巴水肿的预防与照顾——乳癌康复者的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