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素绿-蛋白质-Cu(Ⅱ)三元络合物瑞利散射光谱研究
2020-03-18高俊杰魏恺莹
高俊杰,魏恺莹,陈 达
(沈阳理工大学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沈阳 110159)
蛋白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1],也是人体中的机体组织及各项器官重要组成部分,且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中[2]。人体需要从食品中摄取大量蛋白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的测定方法有凯氏定氮法[3]、考马斯亮蓝(Bradford)法[4]、荧光法[5]、共振瑞利散射法等[6]。
染料与蛋白质反应的产物通过荧光法、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的方法很多,大多是以形成二元络合物为主。如果在反应体系中加入金属离子,使其形成染料-金属配合物,比使用单一试剂的灵敏度要高,结合要强。因此,三元络合物体系具有广大的研究空间[7-8]。
茜素绿又叫酸性绿25(AG25),是一种常用的蒽醌染料、生物染色剂,也用于光度法的显色剂等,其与蛋白质的反应已经用于光度法、瑞利散射法的检测中[9],但都局限在二元体系中,形成三元络合物的瑞利散射法还未见报道。本文在二元反应体系中加入铜离子,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三元络合物,使测定灵敏度大大增加,建立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通过对实际样品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仪器及试剂
日立F-2500荧光分光光度计(日立公司,日本),pHS-3C酸度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2×10-2g/L牛血清白蛋白标准溶液(BSA);2×10-2g/L卵白蛋白标准溶液(Ova);4×10-2g/L茜素绿溶液;B-R缓冲溶液;0.1g/L硫酸铜溶液。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1.2 实验方法
于10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1.5mL的4×10-2g/L茜素绿溶液、适量的蛋白质溶液、1mL的B-R缓冲溶液(pH=4.35)、1mL的0.1g/L硫酸铜溶液,再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并充分摇匀后静置15min待测。
荧光分光光度计设定以λex=λem在一定波长范围进行同步扫描(激发狭缝宽度与发射狭缝宽度均为5.0nm),记录系统的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并于最大共振瑞利散射处(370nm)测得络合物散射光强度I和试剂空白的散射光强度I0,计算测量相对强度ΔI,ΔI=I-I0。
2 结果与讨论
2.1 共振瑞利散射光谱
按实验方法测定共振瑞利散射谱,如图1所示。
图1中,在370nm与468nm处出现两个RRS峰,其中370nm处有更高的散射光强度,且空白值低,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因此,测定蛋白质含量时选择370nm处散射光强度作为测量值。测定蛋白质体系时,三元体系(曲线5)比二元体系(曲线4)有更强散射光强度。
2.2 反应条件的优化
2.2.1 B-R缓冲液酸度的影响
实验不同酸度对三元络合物体系散射光强度的影响。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每份固定加入1.5mL的4×10-2g/L茜素绿溶液、1mL的0.1g/L硫酸铜溶液、1mL不同酸度的B-R缓冲溶液,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pH=4.35时得到的散射强度数值最大,因此宜选择pH=4.35的B-R缓冲溶液。
2.2.2 B-R缓冲液用量的影响
按实验方法测定不同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每份固定加入1.5mL的4×10-2g/L茜素绿溶液、1mL的0.1g/L硫酸铜溶液,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B-R缓冲溶液用量在1mL时效果最好,因此B-R缓冲溶液缓冲溶液用量宜选为1mL。
2.2.3 染料茜素绿用量的影响
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每份固定加入1mL的B-R缓冲溶液(pH=4.35)、1mL的0.1g/L硫酸铜溶液。按实验方法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茜素绿用量,测定相对共振瑞利散射强度相应的变化,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茜素绿用量在1.5mL时效果最好,故茜素绿用量宜取为1.5mL。
2.2.4 铜离子用量的影响
保持其他反应条件不变,每份固定加入1.5mL的4×10-2g/L茜素绿溶液、1mL的B-R缓冲溶液(pH=4.35)。测试铜离子用量对体系的影响,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随着铜离子的增加,体系散射强度不断增加,当达到1mL(0.1g/L的硫酸铜溶液)后强度不再增加,故铜离子用量宜取为1mL。
2.2.5 反应温度的影响
加入1.5mL的4×10-2g/L茜素绿溶液,1mL的0.1g/L硫酸铜溶液,1mL的B-R缓冲溶液(pH=4.35)。测定在不同温度时反应体系的散射强度,如图6所示。结果显示在10~50℃时基本稳定,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散射强度有显著提升;但要考虑蛋白质易变性的特点,温度过高,蛋白质失活。因此温度选择在室温的条件下进行即可。
2.2.6 反应时间的影响
实验加入1.5mL的4×10-2g/L茜素绿溶液,1mL的0.1g/L硫酸铜溶液,1mL的B-R缓冲溶液(pH=4.35)。测试反应时间的影响,如图7所示。结果表明,在10~30min时,溶液反应完全,体系呈稳定状态,测量的荧光强度基本稳定。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体系的散射光强度开始降低,故最佳的反应时间为15min。
2.2.7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不同的试剂加入顺序会影响体系的组成与稳定性,对实验所测量的散射光强度也会造成影响。按照表1中不同的加入顺序进行测定、分析。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表1 试剂加入顺序对体系散射光强度的影响
由表1和图8可知,最佳加入顺序应为第2组(茜素绿、蛋白质、B-R缓冲溶液、铜),此种加入顺序效果最好,灵敏度最高。
2.2.8 离子强度的影响
通过向1.5mL的4×10-2g/L茜素绿溶液、蛋白质、1mL的0.1g/L硫酸铜溶液、1mL的B-R缓冲溶液(pH=4.35)组成的三元络合物体系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改变体系的离子强度。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表明,改变氯化钠浓度对试剂空白影响不大,但三元络合物体系会产生影响。当氯化钠浓度小于3.42×10-3mol/L时,相对共振瑞利散射强度几乎没有变化。但当氯化钠浓度大于3.42×10-3mol/L时,随着氯化钠浓度的进一步增加,散射强度出现明显减小。因此,当溶液中离子强度稍大时会对体系造成影响,离子会竞争结合蛋白质,也会屏蔽茜素绿与蛋白质的电荷,使茜素绿与蛋白质的结合力降低。产生的这一现象也可表明,茜素绿与蛋白质的结合力有一部分是静电引力作用的。实验中如果离子强度变化较大时应考虑其影响。
2.2.9 络合物组成的测定
按实验方法,以Cu(Ⅱ)与茜素绿的摩尔比为横坐标,以散射光强度为纵坐标,试验不同比例下的散射光强度,如图10所示。结果表明,当铜离子与茜素绿摩尔比为4∶1时,测定值出现了拐点,故Cu(Ⅱ)与茜素绿的摩尔比,即络合物组成比宜取为4∶1。
2.2.10 共存物质的影响
表2 共存物质对茜素绿-蛋白质-Cu(Ⅱ)三元络合物体系散射光强度的影响
3 线性回归方程
在优化反应条件下,按实验方法对不同浓度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卵蛋白(Ova)溶液进行测定,绘制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检出限,相关系数如表3所示(浓度点n=5)。
表3 两种蛋白质标准工作曲线
由表3可知,两种蛋白质标准曲线的检出限都在0.16mg/L以内,相关系数都在0.99以上,因此这种测定蛋白质含量的方法灵敏度与准确度都较高。
4 样品的测定
测定两种蛋白:动物蛋白(牛奶)、植物蛋白(豆浆)样品中的总蛋白质。将样品稀释2000倍,分取适量溶液按实验方法测定,同时做加标回收率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n=5)。
表4 样品中蛋白质测定结果及回收率
由表4看出,测得的两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都在96%以上,相对偏差较小。因此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蛋白质含量同样具有可行性与准确性。
5 结论
实验建立了一种三元络合物体系共振瑞丽散射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三元络合物体系比二元体系灵敏度更高。实际样品的测定也表明此方法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可以准确测定不同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满意。此方法应用于牛奶、豆浆等样品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有很好的应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