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旅游业能否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2020-03-18敏,孙

关键词:支柱产业投入产出战略性

闫 敏,孙 慧

(1.新疆大学新疆创新管理研究中心,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2.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3.伊犁师范大学生物与地理科学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

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出台《加快旅游业发展若干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1]。2018 年,自治区党委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提出实施旅游兴疆战略,推动旅游业成为新疆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2016—2018年新疆旅游收入连续三年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36.85%、30.21%、41.51%,均高于新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13.21%)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14.17%)。2018年新疆全年旅游人数突破1.5亿人次,增长率超过40%,呈“井喷式”增长趋势。说明随着新疆“稳定红利”的释放,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文章围绕新疆旅游业产业地位评价,研判新疆旅游业能否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推进旅游业向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文献综述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旅游业的贡献和定位有广泛的探讨。国外学者认为旅游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独立因素①See Freya H D.More than an "industry": The forgottenpower of tourism as a social force. Tourism Management, 2006,vol.27,Iss.6,pp.1192-1208.,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②参见刘睿、李立华、唐伟《旅游是战略性支柱产业还是独立经济增长因子?——关于国外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综述》,《旅游学刊》,2013年第5期,第35-42页。;大萧条时期各国亦将旅游业作为经济复苏的重要抓手③See Akira S.Inbound tourism policies in Japan from 1859 to 2003.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5,vol.32,Iss.4,pp.1100-1120.。2009年,我国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引发了国内学者对旅游产业定位的研究。学者们认为旅游业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较高的产业关联带动效应、旅游消费层次高、需求收入弹性高、对环境污染相对较少等产业发展特点④参见罗明义《云南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与发展》,《思想战线》,1996年第3期,第29-35页;李伟《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如何定位》,《经济导刊》,2010年第4期,第78-79页。;将其确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定位准确①参见王洁洁、孙根年、马丽君《中国旅游业发展:一个新的战略架构——对〈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的解读》,《旅游论坛》,2010年第5期,第539-547页;马东艳《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云南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第73-77页。。虽然旅游业并不具备技术方面创造新的生产函数的优势,但在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作为先导产业或战略性支柱产业具备一定合理性和必要性。②参见荆艳峰《以旅游业为先导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模式探讨》,《社会科学家》,2011年第7期,第83-86页。特别是在具有丰富或特质旅游资源(民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或市场区位良好的地区适宜性更强。③参见庞静、郭欢欢、吴涛《我国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综述》,《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年第2期,第194-198页。学者们从不同尺度(国家、区域、省域、市域、县域)开展了将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的旅游业规模没有达到支柱产业的地位;④参见吴殿廷、王丽华、王素娟等《把旅游业建设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必要性、可能性及战略对策》,《中国软科学》,2010年第9期,第1-7页;董雪旺、智瑞芝《关于旅游产业地位的思考——兼论黑龙江省的旅游产业定位》,《旅游学刊》,2004年第6期,第28-32页;何建民《上海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的要求、路径、潜力与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11年第5期,第30-39页。省域层面如上海、黑龙江、新疆等旅游产业尚未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

学者们认为支柱产业(主导)选择基准有:(1)比较优势基准,以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与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为基础的比较优势理论为依据;(2)收入弹性基准;(3)生产率基准,以筱原两基准(“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为理论依据;(4)产业关联基准,以赫希曼的产业关联理论为依据;(5)社会就业效应等。⑤参见吴青兰《旅游业产业地位评价体系研究》,《旅游论坛》,2009年第4期,第530-534页;宋子千、廉月娟《旅游业及其产业地位再认识》,《旅游学刊》,2007年第6期,第37-42页;叶小青《基于增加值核算的旅游产业对经济贡献测度研究——以浙江遂昌为例》,《企业经济》,2011年第6期,第163-165页。也有学者以旅游业贡献率为关键指标评价旅游业的发展⑥参见刘益《广义旅游业产业贡献测算方法研究——以广东旅游业为例》,《特区经济》,2006年第5期,第322-324页。,广义旅游业贡献测度方法有产业附加值率、旅游增加值剥离法、旅游卫星账户法、投入产出模型法四种方法⑦参见石培华《中国旅游业对就业贡献的数量测算与分析》,《旅游学刊》,2003年第6期,第45-51页。;其中,旅游卫星账户理论(TSA)可以系统全面的对旅游业经济贡献进行评价,但旅游卫星账户在全国并没有普及;投入产出模型是分析旅游产业关联效应的重要工具,得到广泛共识。⑧参见康蓉《旅游卫星帐户及旅游业增加值的测算》,《商业时代》,2006年第5期,第78-80页;黎洁《旅游卫星帐户与旅游业的产出核算》,《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期,第13-15页;王燕、王哲《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第112-117页;刘民坤、蒋丽玲《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评述》,《旅游学刊》,2017年第4期,第33-42页。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对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多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尤其是系统构建战略性支柱产业基准指标的研究鲜少。本研究从新疆旅游业发展实际出发,构建旅游贡献率、产业关联、社会就业效应和需求收入弹性四个维度的新疆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评价基准体系,研判新疆旅游业是否迈向战略性支柱产业,为实施旅游兴疆战略,制定推动旅游业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对策建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二、分析工具与评价指标构建

(一)战略性支柱产业分析工具

投入产出法是分析国民经济产业间关联和作用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为从新疆国民经济系统关联出发探究旅游业的经济贡献和产业关联,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作为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本分析工具(投入产出简表如表1所示),用以测算旅游剥离系数、旅游业增加值、产业关联、综合就业系数等评价指标。

1.旅游剥离系数测算

旅游剥离系数是旅游增加值测算的基础。文章参照已有文献做法将旅游剥离系数⑨参见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旅游学刊》,1999年第5期,第16-19页;王燕、王哲、董良全《新疆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影响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第4期,第165-169页。测算步骤设计如下:

第一步,对应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对涉旅产业进行界定(如表2所示)。

第二步,计算涉旅产业增值率(Rvi),计算i 产业增值率公式为:

第三步,将旅游总收入按照入境旅游消费构成中六要素比重进行分解。

上式中,TTR为旅游总收入,是国际旅游收入(TRI)乘以当年汇率r与国内旅游收入(TRd)的和;ci为对应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的入境旅游消费比重,tri为对应旅游六要素中第i种要素对应行业的旅游收入部分,由旅游总收入乘以入境旅游消费占比获得,因国内旅游消费构成数据缺乏,“假定区域旅游消费构成与入境旅游相同”[3]。

表1 2012年新疆投入产出简表

第四步,分解后的分行业旅游收入乘以相应增值率,加总得到旅游业增加值。

第五步,计算旅游剥离系数,将涉旅产业中旅游业增加值与该行业全部增加值相除得出涉旅行业中旅游收入占比,即为旅游剥离系数(γ)。

上式中,γi为涉旅部门i的旅游剥离系数,Vti表示涉旅部门i的旅游增加值部分,Vi表示涉旅部门i总的增加值。

2.编制含旅游业的新疆3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

2012年新疆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中并无“旅游业”这一产业门类,为从新疆国民经济系统关联特征出发探究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经济贡献,本研究应用旅游剥离系数法将“旅游业”从“涉旅产业”中剥离出来,对42 个部门投入产出表进行产业部门合并与剥离后形成含旅游业的新疆39个产业部门投入产出表。①按照旅游剥离系数从涉旅产业(与42部门对应)的涉旅6部门剥离旅游部分合并形成旅游业,为方便分析产业部门间的经济联系,以2012年投入产出表的产业分类为例,合并电、热、气、水生产与供应(代码为25、26、27)为一个产业部门,称为“水电热气生产与供应”;合并“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38)、卫生和社会工作(40)、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42)”为“其他服务业”部门,共组织形成39个部门投入产出表。

表2 旅游六要素与2002年、2007年、2012年投入产出表产业部门的对应与增值率

(二)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文章在文献梳理基础上从旅游贡献率基准、旅游产业关联基准、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社会就业效应基准四个维度对新疆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产业地位进行评价。

1.旅游贡献率基准

旅游业增加值是衡量旅游业产业经济贡献的科学标准。②参见朱虹《把旅游业建设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第5-9页。业界多以“旅游收入占GDP 比重”表征旅游贡献率,但旅游总收入中包含了实物产品和中间消耗的价值,会“高估”旅游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③参见宋子千、廉月娟《旅游业及其产业地位再认识》,《旅游学刊》,2007年第6期,第37-42页。旅游贡献率基准参照国内学者朱虹(2014)提出8%的基准④参见朱虹《把旅游业建设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8期,第5-9页。,由(3)式进行计算。“在技术构成没有较大变动的情况下,列昂惕夫逆矩阵保持相对稳定,计算中假定旅游剥离系数在一定时间内保持不变。”[4]

2.旅游产业关联度基准

文章选择旅游业的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综合关联系数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关联度评价指标,基准确定为高于区域产业平均水平(大于1)。⑤参见张文建、阚延磊《上海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第21-27页。“把一个产业影响其他产业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影响力;把受到其他产业影响的程度叫作该产业的感应度。”[2]

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计算如下:

感应度系数计算为:

影响力系数计算为:

关联度系数为感应度系数与影响力系数的算术平均值。

3.社会就业效应基准

衡量旅游业就业效应的主要指标有旅游就业乘数和综合就业系数。⑥参见张小利《西部地区旅游就业效应分析——基于东西部地区的比较研究》,《江淮论坛》,2007年第4期,第44-48页。本研究采用旅游业综合就业系数,并将战略性支柱产业评价基准确定为带动就业占三产就业比重8%或以上。⑦参见张文建、阚延磊《上海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第21-27页。计算如下:

列昂惕夫逆矩阵B计算为:

旅游业综合就业系数计算公式为:

4.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旅游需求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化规律。①参见王燕、王哲《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及产业波及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5期,第112-117页。本研究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将战略性支柱产业需求收入弹性基准确定为旅游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0。②参见张文建、阚延磊《上海市旅游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第21-27页。

(10)式中,Edi表示旅游需求收入弹性;Q1表示原需求量;I1表示旅游消费者原收入水平;Q2表示变化后的需求量;I2表示旅游消费变化后的收入水平。用旅游总收入表征旅游消费收入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征需求量。

(三)数据来源

研究中《新疆投入产出表》数据来源于《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新疆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消费构成、涉旅产业产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三、新疆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分析

(一)新疆旅游业贡献率分析

新疆旅游业增加值由公式(1)(2)(3)计算,如表3所示。从“十五”到“十三五(前3年)”,旅游业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54%、2.84%、3.82%和7.57%,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特别是“十二五”之后,旅游贡献率增幅显著。2018 年,新疆旅游业增加值为1 062.17 亿元,对GDP 的贡献率为8.70%;旅游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9.02%,旅游业在新疆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的贡献突出、地位凸显。从增长速度分析,旅游增加值、GDP、第三产业增值从2001 年至2018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35.37%、12.67%、13.84%,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新疆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可见,旅游业在新疆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一定先发优势。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是衡量其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和产业地位的重要指标。2015 年,新疆旅游业贡献率为4.96%,约近5%,达到2009 年国家旅游产业定位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分解目标(旅游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2018年,新疆旅游业贡献率为8.7%,达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贡献率基准(8%),新疆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显现。

表3 2001-2018年新疆旅游业增加值与贡献率

续表3

(二)新疆旅游产业关联效应分析

产业关联效应由公式(5)(6)(7)测算,如表4所示。新疆39个产业部门产业关联系数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区域发展中产业部门的异质性。其中“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业”的感应度系数最高(3.20),最小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0.39);产业影响力系数排名第1的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3),最小的是“其他制造产品”(0.39);产业关联度系数排名第1位的是“石油、炼焦产品和其他采矿产品业”(2.19),最小的是“其他制造产品业”(0.42)。

新疆旅游业感应度系数为1.48,在感应度系数排序中排名第10 位,高于新疆国民经济产业关联平均水平,表明新疆旅游业受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较大;新疆旅游业影响力系数为0.91(小于1),排名26位;旅游业的关联度系数为1.2(大于1),表明旅游业的关联度系数高于新疆国民经济39 个行业的平均水平。综合以上分析,新疆旅游业感应度和关联度均高于新疆产业关联度的平均水平,旅游业的发展受到国民经济带动较大,并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因此,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效应达到战略性支柱产业的产业关联基准。

表4 新疆39个部门产业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关联系数及排序

续表4

(三)新疆旅游业社会就业效应分析

新疆旅游业从业人员(含饭店、旅行社和A级景区)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2001—2016年新疆旅游业从业人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2016 年,新疆旅游业从业人员为31 029 人,与上年比下降1.6%;与2001年比,增长29.74%。

从旅游从业结构看,星级饭店从业人数占比最多,高于景区从业和旅行社从业;其中星级饭店从业人数在2012 年达到峰值,2013 年至2016 年,新疆星级饭店从业人数迅速减少;2013年之后,旅游景区从业则因新疆旅游业发展带动而快速增加;2016 年,星级饭店从业人数减少到26 598 人,旅游景区从业人数增加至26 521 人,星级饭店从业与景区从业差距缩小;新疆旅行社从业保持低位增长。2016 年,新疆旅游从业总人数与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值为0.58%,旅游业直接就业贡献不显著。

旅游业综合就业系数为0.044 0(人/万元),即旅游业每亿元收入约可创造约440 人的直接或间接就业机会,以2017 年为例,旅游业增加值为821.03 亿元,约可为新疆创造36.13 万个就业机会,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6.18%,尚未达到带动就业占三产比重8%或以上的基准。当然,旅游业带动就业的领域如农家乐、牧家乐、旅游餐饮业、旅游购物以及文化娱乐演艺等业态形式的带动就业并未列入旅游从业的统计口径,以至于“低估”了旅游业带动就业的社会效应,影响了对旅游业贡献的判断。

图1 2001-2016年新疆旅游从业人数

表5 新疆旅游业综合就业系数 单位:人/万元

(四)新疆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分析

由公式(10)测算旅游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如表6 所示。2017 年,旅游需求弹性系数为3.78,2001—2017 年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均值为2.24(均远大于1),只有2003年、2009年和2014年小于1,表明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市场扩张能力强,旅游业随着国民经济增长会创造更多的需求和发展动力,符合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基准。

表6 2001-2017年新疆旅游需求收入弹性

续表6

四、结论与建议

文章基于投入产出法,从旅游贡献率、产业关联、社会就业效应、需求收入弹性四个维度,构建新疆旅游业战略性支柱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测度和评价新疆旅游业是否迈向战略性支柱产业。研究表明:新疆旅游业贡献率呈稳步提升趋势,旅游业在新疆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的贡献突出、地位愈渐凸显;2018 年旅游贡献率为8.70%,已达到战略性支柱产业贡献率基准;新疆旅游业产业关联系数大于1,高于新疆产业关联平均水平,旅游业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强且产业关联紧密;新疆旅游业从业人员呈波动式上升趋势,但旅游业综合就业贡献尚未达到战略性支柱产业贡献基准;旅游需求收入弹性均值为2.24,说明旅游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市场扩张能力强,随着新疆国民经济增长将创造更多的需求,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综合来看,新疆旅游业已基本迈向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在就业拉动方面尚需加强。为进一步推进新疆旅游业发挥战略性产业的先发优势和支柱产业的经济效应,建议如下:

(一)统一尺度、统一口径,完善旅游统计架构

旅游统计是测度旅游发展、评估旅游经济影响的重要手段。缺乏对旅游业发展的科学统计,已成为影响当前新疆旅游业经济发展准确评判和预估的关键问题。加快构建多元异构的、互联互通的基层数据,统一尺度、统一口径,完善旅游消费、旅游从业人员、旅游增加值和贡献率的相关底层数据架构;探索与旅游大数据的数据关联、审核标准、对接尺度等,打通旅游大数据与年鉴数据互证互引体系设计,以完善旅游科学统计架构设计。

(二)加强旅游就业带动效应研究

旅游业对就业有较强的带动性,是当前各地政府推动旅游业发展带动就业的政策制定依据。但新疆旅游业综合就业带动性并不强,是新疆“十三五”期间推动旅游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加强旅游就业带动研究,明晰旅游就业的产业结构分布、区域分布,探寻旅游就业带动效应及其规律,为更好指导新疆旅游业发展,引导旅游业发挥增加就业的优势。

(三)实施“旅游+”战略,提高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

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信息产业等融合发展,实施“旅游+”战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行业联动和旅游要素规模集聚发展,探索旅游产业融合新路径和发展新模式,特别是拥有优势旅游资源及旅游产业较为发达的“支点”地区,加快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旅游产业集群,加强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提高旅游产业在新疆和各地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贡献。

猜你喜欢

支柱产业投入产出战略性
房地产重回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向云南第一支柱产业加速迈进路径探析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认识和思考
试论知识经济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2012—2013年群众体育投入产出效益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改革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