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戴云山生态主题研学的实践探索

2020-03-18徐建国林开淼陈兴稳郑志学蔡美双张荣琮郑志宏

福建林业 2020年5期
关键词:仙山研学基地

文/徐建国 林开淼 陈兴稳 郑志学 蔡美双 张荣琮 郑志宏

2016 年11 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将研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研学已成为教育界、旅游界的热点话题,研学市场也被视为未来旅游投资的十大重要领域之一。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着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森林文化底蕴,在保护区内运用现有的资源开展自然体验、旅游观光、休闲游憩、森林康养、山水摄影、自然探索等以生态环境教育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是满足公众对体验自然、感知自然、学习自然的最直接方式,是自然保护地发挥社会功能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一、戴云山保护区开展主题研学的基础条件

(一)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两大山脉之一——戴云山脉主体部位,总面积13472.4hm2,主峰海拔1856m,素有“闽中屋脊”之称。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4.1%,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高等植物299 科943 属2258 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4 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17 种、野生兰科植物有63 种、福建省重点保护植物25 种;有野生脊椎动物34 目99 科432 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 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38 种、福建省重点保护动物29 种;昆虫纲有30 目260 科1796 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1种;大型真菌有39 科136 种,土壤微生物12 目18 科35 属56种。近年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先后建成并对外开放了戴云山生态博物馆、九仙山环境教育基地等生态宣教场所。

(二) 九仙山研学基地自然资源突出

九仙山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是戴云山脉的代表性山峰之一,主峰海拔1658m,具有典型的东南沿海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鲜明的植物带海拔分布梯度。九仙山自然条件优越、地理位置独特,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着较为完整性和原真性的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有大面积的原生性黄山松林群落,具有非常丰富的地质地貌、动植物、气象水文、人文宗教等生态研学资源,可以开展各种新型的自然研学旅行课程,如大自然课堂、生态讲座、观鸟、植物观赏、野生动植物考察、气象观赏、人文宗教探索、生态摄影旅游产品等,是自然研学旅游、自然教育、环境教育的理想目的地。

(三) 人文景观多样

九仙山素有“中土蓬莱第一山”美称,山上松林遍山、奇岩兀立、怪石遍布、峰峦竞秀,山中有始建于唐开元年间的千年古刹灵鹫寺和始建于明代的永安岩,保存有“镇山之宝”的唐代弥勒佛石刻像、元代雕刻的戴冠观音石刻造像、集元明清时期50余处摩崖石刻等诸多的文物古迹,淀积了丰厚的宗教文化底蕴,香火长盛不衰,远播闽台及东南亚各地,是一座集秀美风光、宗教圣地和文物古迹于一山的旅游胜地,为泉州市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福建省闽南地区重要的佛教活动场所之一。

戴云山秋韵 张泉春摄

(四) 研学设施相对完善

九仙山研学基地位于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九仙山景区综合游览区内, 规划总面积1000hm2,创建于2019 年,现已建成“九仙溪畔自然观察径”、“高山植被自然体验山道”、“九仙气象奇观探秘区”和“研学基地营”。其中,“研学基地营”为学员交流学习场地,分为休息区、展示区和交流区,面积约200m2。三个研学路线(区) 则以九仙山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湿地生境及自然天成的地形地貌、气象奇观等为研学内容,沿途共设有300 多块解说牌。解说牌采用“云朵”和“树枝”造型,契合和突显九仙山“多云多雾”、“植被茂盛”特色。

(五) 服务配套设施较为完善

九仙山研学基地依托景区而建,景区距县城22km、九仙山高速出口11km、泉州高速(动车站) 出口120km、晋江机场(厦门机场) 150km、厦门高铁站140km,在厦泉“1.5h 经济圈”内,交通极为便利。九仙山景区现已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生态旅游实践营、温泉养生酒店、特色康养农产品展示中心、露营公园、房车营地、康养游步道、生态停车场等旅游设施项目,已具备“行、游、食、住、养、娱、购”七大基本要素,配套设施齐全,基本可满足研学人员的接待需求。

(六) 初步建立生态主题研学体系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泉州工艺美术学院以及德化文旅局等相关单位多方合作,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支持。其中,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联合厦门大学开发了生态主题的研学课程,九仙山风景区为研学安全保障提供了“研学安全链”体系支持,泉州工艺美术学院联合德化相关研学导师,成立研学人才保障体系,建立研学旅行测评系统,为戴云山生态研学基地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戴云山生态主题研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 加大宣传,开展“环戴云”生态研学规划。作为福建沿海地区的后花园,“环戴云”旅游已成为该地区自驾游的热门旅游目的地,九仙山景区已在沿海地区具有一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为抢占研学市场,应借助景区的宣传渠道,通过线上线下传播方式进行推广生态主题研学项目。同时,应建立研学反馈系统,通过系统收集研学参与者对研学结果的反馈,并针对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改进,提升市场满意度。研学主管部门应与永春、永泰、大田、仙游、尤溪等戴云山主峰周边县加强合作,建立“戴云山生态研学联盟”,共享信息、互相合作。此外,应对德化全县的生态研学资源进行梳理,开展生态研学规划,形成生态研学旅游产品总体布局,统一研学旅游产品营销策划,保障服务方案,推动各地按照规划定位有差别、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同时也为跨界融合,打造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奠定基础。

(二) 完善设施,创建示范研学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是开展研学活动的基础,九仙山研学基地应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发布的《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 建设与服务标准(试行)》,继续建设和完善基地硬件设施,配备必要的教育教学用具、器材,配齐配强专业教育导师和讲解员、引导员,不断提升研学基地的专业化水平。积极开展“福建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建设和申报,争取作为全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地,接受各地的研学活动。

(三) 挖掘自然和传统文化资源,精心开展研学课程设计。做好研学课程设计,是提高主题研学活动质量的根本保证。在课程设计前,要多方面搜集与当地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相关的信息和资料,深度挖掘本土资源,把本土自然教育文化、科学探索文化、民俗文化、闽南宗教文化、气象文化等不同研学资源组合起来,按照《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国家旅游局颁布) 行业标准,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戴云山+生态+教育”研学主题课程。课程设计应以自然教育、科学探索、乡土乡情研学为主,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开发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精细化的研学产品(课程),让参与者学有所长、学有所获,避免出现“游而不学”的现象。

(四) 跨界融合,打造研学实践精品线路。德化为中国古代三大瓷都之一,是中国当代著名瓷器产地。1996 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陶瓷之乡”,2015 年被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首个“世界陶瓷之都”称号。生态主题研学活动应结合当地特色,以九仙山研学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与陶瓷工业旅游示范点(陶瓷文化生活馆)、陶瓷博物馆、陶瓷院校、生态博物馆以及大樟树旅游点、石牛山景区、云龙谷景区、温泉度假区等合作,设计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跨界的课程产品,或与文化、陶瓷研学课程相融合,开展二日、三日营活动,探索“研学+X”、“互联网+研学”等模式发展生态主题研学,丰富研学产品层次。同时,在研学活动中不断完善服务设施、营销推介、课程设计、选取基地、招募人才,打造“环戴云”研学实践精品线路。

(五) 提前谋划,打造专业运营服务团队。近年来,研学旅行行业发展日益蓬勃,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学校、培训机构、旅行社以及基地、营地单位、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将会逐步实现跨界融合。因此,九仙山研学基地、九仙山景区应提前谋划,与文化创意机构、高等院校、研学机构(团队)、旅行社等进行合作,打造戴云山生态研学市场运营服务团队。同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研学旅行的规划,推出特色研学产品、课程项目,广泛开展研学活动和运营团队培训,积累市场运营经验,并根据《研学旅行指导师(中小学) 专业标准》,开展研学师资团队建设、研学师资培训等工作,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讲解员和引导员。

猜你喜欢

仙山研学基地
仙山福洞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实践路径
崆峒山:仙山作舟云似海
研学之旅
银装素裹九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