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模拟课堂” 丰润教师成长的羽翼

2020-03-17王志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研组课题研究

王志芳

摘要:从2010年始,我校对微格教學做了进一步的引申、研究,提出了“模拟课堂”教学概念,开始将微格教学理论与模拟课堂相结合,利用模拟课堂这一有效情境,在课堂教学之前、之中或之后,注意收集问题,对所收集的问题进行提炼、总结,找出共性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策略。在“模拟”境界的课堂环境下,进行深入的探讨、验证,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培养教师的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合作意识,提升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教学研讨模式,从而帮助教师树立现代微格教学理念,构建多元化教学技能目标体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提升课堂教学技能的迁移水平,提高教学技能和训练质量。

关键词:模拟课堂专业成长行动研究

一、“模拟课堂”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策略

模拟课堂教学理论来源于微格教学。它是具有控制性的系统,让教师可以集中解决课堂某个教学行为问题,并有意识地进行训练。笔者所在学校青年教师占全校人数的88.1%之多,这些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学校的备课组、教研组等教科研活动缺乏必要的针对性和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为了保障课题研究的实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重视“模拟课堂”的相关理论学习培训,邀请专家,发挥专业引领;搭建各类教学研讨的平台,促进教研团队进行深入研讨;规范课题管理,建立课题例会;依托网络技术,以“学校博客群”为载体,促进反思交流;立足岗位研究,推进分层提高。学校采用微型讲座、模拟课堂教学比赛、个案研究及行动研究法等形式积极推进。

重视学习培训,发挥专业引领。理论学习是研究的基础与保障。学校图书馆购买了和微格教学相关的理论书籍,组织全体教师潜心学习,交流心得、困惑、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学校的“模拟课堂”教研模式。同时,为了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学校积极邀请各级专家、领导为课题做专家讲座,引领课题发展,为课题研究把脉问诊,指引航向。同时,学校积极外派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并将所思所学与模拟课堂实践相结合,用以指导、推进课题研究,为模拟课堂拓展更加丰富的题材和空间。

规范课题管理,建立研究例会。学校把该课题的研究纳入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体系中,确定每月第一周为语文模拟课题研究展示,第二周为数学,第三周为体育、英语,第四周为综合学科的模拟课堂展示。每个教研组的课题展示中,校级领导全程参与,严格考勤制度,做好“三定”,在各个课题组长的带领下,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困惑、问题进行深入的交流、讨论,寻找最佳策略、方法。

精心搭建平台,促进共研共讨。在模拟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推进这种教研方式,提升模拟课题的研究质量,学校积极搭建平台,为老师们提供检验、交流、展示的机会。学校先后承办了区课堂教学评比、新进教师展示观摩活动、课改十年典型课例展示、名优教师“模拟课堂”教学等活动,学校教师团队还在庐阳区教育课题展示会上汇报了“模拟课堂”课题的研讨经过及初步成果,通过主办或承办此类活动,让学校一大批青年教师得到锻炼,课题研究也愈加深入。

依托网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依托庐阳教育网站,建立了“学校后花园”博客群,为每位教师申请账号,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围绕“模拟课堂”课题研究发帖一篇,其余教师参与讨论回帖。博客管理员就老师的发帖进行统计、汇总,提炼有价值的问题,对思考有深度、博文有高度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跟进、反思、提升,更把课题研究从校内搬到了课外,搬到了网络。

立足岗位研究,推进分层提高。“模拟课堂”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立足问题研究,每位教师都是问题的提出者,也是问题的研究者,更是问题的解决者。在实际操作中,强调教师的问题意识,提炼意识,研究解决的都是课堂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问题,课题组进行筛选、整理后,针对不同层面的教师开展不同层次的“模拟”实践,帮助老师找到方法、策略,让每位教师都能在课题研究中找到生发点、共鸣点、发展点、提升点。

二、“模拟课堂”课题的研究成效

从课题开展以来,学校“模拟课堂”课题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究,形成了一套可控制的、可操作的教学技能模式和科学的训练程序。

(一)提升了教学技能,全面促进教学实效

1.使教师了解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口语交际技能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师书写模拟课堂教学教案,上好模拟课,组织教师分析课例。

2.使教师能通过教学环节中的逐一单项教学训练,全面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构建了有效课堂教学及资源库

有了模拟、改进的教研形式,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对教学导入、教学提问、教学方法、评价、合作、练习设计等都有了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课题老师对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他们的模拟参与度又高于学生,让模拟研究更具针对性,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优质。

每次模拟,学校都把最终结果或拍摄成视频,或将成熟的案例、设计等整理成文件包传到各个办公室QQ群中,供每位教师分享、借鉴,让课题研究成果共享。

(三)建立了团结协作的良好教研模式

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先期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或收集到的相关问题,填写学校印发的问题征集单。接着由备课组长进行组内提炼,将问题带到教研组,由备课组长和教研组长共同议定模拟课堂教学的主题、解决的办法、策略、模拟上课教师等。最后全组成员全体参与到模拟课堂中来,围绕中心问题进行现场模拟实践,讨论、研究,提出改进方法,再次进行二度甚至三度、四度的模拟教学,找到最佳解决办法,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解决课堂中老师们的共性问题。

课题研究模式:

教师收集问题,填写问题征集单→备课组长填写问题汇总单→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确立研究问题→商讨模拟课堂教学的任务分工→首度模拟课堂教学、研讨、改进→二度模拟教学→直至找到最佳解决方案、策略。

在问题征集的过程中,老师们围绕课堂教学,注意收集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筛选、提炼,围绕着共性问题进行深度模拟研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四)增强问题意识,促进优秀教师成长

“模拟课堂”的研究让老师们对课堂教学中的点滴问题注意收集、整理、提炼,让共性问题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们的课堂问题意识、研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形成了较为敏锐的问题意识,增强了自主发展的内驱力。

“模拟课堂”让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优秀教师的成长。现在学校的教师梯队中有了一批年轻的名师,两位老师成长为全国名师,五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国家及省级一等奖。让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富活力与张力。

(五)开发校本教材,提升理论修养

在对问题的研究中,学校在各科教学中累积素材,精选其中优秀篇章集结成册,编撰特色校本教材。如“一篇多带”、写字、作文、棋类等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丰富了校本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每学期结束,老师们都对模拟课堂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炼,撰写研究性论文、案例等,许多文章在国家、省市区级获奖,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理论修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将继续以模拟课堂教学课题为抓手,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及时把每次的研究提炼成有价值的材料,予以推广,依托“模拟课堂”课题,丰润教师的成长羽翼。

责任编辑:陆晨阳

猜你喜欢

教研组课题研究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