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迁移、学科共融,让数学课堂更有温度
2020-03-17马博川
马博川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要关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关键词: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知识迁移学科共融
数学是一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取材于生活,重视知识迁移,关注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让数学课堂更有温度。
一、课题引思考,初明方向
在一次课堂教学评比中,我上课的课题是“认识整亿数”。刚拿到课题时,我认为学生已经有了认数的学习基础,这节课应该不难上,但想要上得出彩也不容易。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研究后,我产生了这样几点想法:(1)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认数,由十以内的数开始,逐步学习。本课要让学生用习得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2)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大数,对大数没有直观经验。受年龄的限制,大数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对大数数感的建立,不是靠老师教授就可以完成的,而是要让学生主动观察并在实际生活中感知。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学习素材。
二、备课理思路,梳理脉络
有了初步的想法我就开始备课。教材中有许多生活中的数据,可以让学生在教材创设的具体情境中感受到大数的实际大小。教学目标包括: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进一步学习数位顺序表,加深认识;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整亿数的读写,产生改写大数的需要。由于学生之前已经认识了整万数,因此我计划先复习分级读、写整万数的方法,再利用教材中的情景图引起学生思考:这些数到底有多大、该怎么读?等等。这时学生产生了对整亿数的学习兴趣,顺理成章地认识了“亿”“十亿”“百亿”“千亿”这些新的计数单位,又自觉地将数位顺序表发展到了亿级。学生在借助于计数器数数的过程中知道亿级中相邻的两个计算单位之间的进率,结合以前认数的经验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学会整亿数的组成和读写方法,产生改写整亿数的需要并学会改写。
三、试教探学情,对症下药
赛前,我对本班学生进行了试教,发现学生虽然基本上都达到了学习目标但是学习的兴趣并不是很浓,整节课显得十分平淡、沉闷,没有激情。怎样才让学生感兴趣呢?学校的听课老师给了我建设性的意见:教材中的那些数据虽然来源于生活,能让学生感受到数与生活的联系,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不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找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让这些数据贯穿学生学习的始终,才能让学生更感兴趣。在教学计数单位后应该让学生整体观察、比较已经学过的12个计数单位,突出感受 “个”“万”“亿”分别是个级、万级、亿级的基础计数单位,之后分别是“十”“十万”“十億”“百”“百万”“百亿”“千”“千万”“千亿”;让学生知道每级四个计数单位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感受数学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联系。
四、教学深研究,精心设计
基于以上教学经验,我在实践中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来认识整亿数。
1.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
教学时先提出当下流行的词“光盘行动”,让学生说说对这个词的理解。再由一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公益广告引入新课,学生一下子就有兴趣了。当看到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了这么多粮食时,学生非常惊讶。而我此时抓住学生的惊讶点,在黑板上摘录视频中出现的整亿数,教学整亿数的读写方法。
2.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抓住学生生成,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本课学习的数据都是从视频中来的,整个教学过程都要沟通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的迁移。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生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言及时进行评价。
例如:先让学生认识“亿”。很多学生都知道“亿”是比“万”还要大的计数单位,但不知道一亿究竟有多大,和以前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有什么关系。面对学生这样的疑问,我引导学生借助于计数器,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下去。数到十千万时,学生自然而然地“满十进一”了。就这样,学生认识了“亿”“十亿”“百亿”“千亿”。
再让学生认识到各数级中四个计数单位间存在着对应关系。仅仅让学生从右往左读一读计数单位再观察是不够的,学生很难发现这种对应关系。这里要借助于课件同时突出并闪烁“个”“万”“亿”“十”“十万”“十亿”“百”“百万”“百亿”“千”“千万”“千亿”,给学生一定的提示和时间,让学生体会:个级以“个”为基本单位,后面是“十”“百”“千”;万级以“万”为基本单位,后面也有“十”“百”“千”;亿级以“亿”为基本单位,后面还是有“十”“百”“千”。学生感受到这种对应关系,可以为以后学习含有亿级和万级的数打好基础。完善数位顺序表的关键是对表中省略号的理解,让学生知道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留下悬念,感兴趣的学生课后会主动学习。学习“十进制计数法”后,学生知道了十进制计数法利用0—9十个数字就可以写出许多数,是人类伟大的创造,产生自豪感。随后学生学习整亿数的组成和读写,因为有了学习整万数的经验,所以知道先分级,再读写。
最后学习整亿数、整万数的改写。我出示从视频中截取的改写后的数据,问:“这些数与黑板上写的数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整万、整亿数万位、亿位后的0都去掉了,改成了“万”字或“亿”字。追问:“视频中为什么用改写后的数呢?”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同学的发言,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改写后的数读、写起来更方便,会主动试着改写。在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大数,不论是电视媒体还是报刊上,多是采用改写后的写法,更说明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数学使我们的生活更简单,是因人类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3.沟通学科间联系,进行德育
数学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学科之间存在着诸多联系。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仅仅为了教授数学知识而教学,我们应该注重沟通学科间的联系。
最近社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我就以“光盘行动”为切入点,向学生提问:我们现在常说的“光盘行动”是什么意思呢?学生立刻踊跃发言,体会到小小的浪费积少成多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再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公益广告,学生边看边发出“啊”的惊叹声,我立刻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都提到:浪费的东西的量太巨大了;中国人口众多,如果人人节约,会积累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反对浪费,提倡勤俭节约。这些发言使我感到欣慰和自豪。我的学生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但学习到了有用的数学知识,更体会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五、课后勤反思,历练成长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查了很多资料,思考了很多问题,同时,多次修改教学设计,反复磨课。当然,本课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遗憾。比如:感受数位顺序表每级的对应关系时,由于第一个发言的学生说得非常完整、清楚,我就直接进行了总结。这里应该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让更多的学生有时间感受每四个计数单位间的对应关系而不是让此环节流于形式。教学改写时我应该让学生自己试着去改写再总结改写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同伴的启发去发现更好更优的方法。而我“扶”的成分过重,不能体现“放”的精神。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上每节课前都要做好充分准备。平时要多看书,多收集资料,储备更多的知识。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争取将利于学生学习的各学科的知识融入数学课中。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更有温度。在数学这片沃土上,我愿与我的学生们共同成长。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