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字
2020-03-17韩羽
文萃报·周二版 2020年10期
韩羽
你看,“一城山色半城湖”,“半”字在这儿忽然大了起来;“半亩方塘一鉴开”,“半”字在这儿又忽然小了起来。
你再看,“云髻半偏新睡觉”,云髻仅只“半”偏,竟将那娇柔慵懒睡眼惺忪的样儿活现了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遮住了这儿,露出了那儿,依违之间,羞涩之状,逗人想象,足够咀嚼半天的了。
元代散曲家,一眼瞅中了这个“半”字,作为曲牌,名“一半儿”。关汉卿对“一半儿”就颇感兴趣,且读其曲:“多情多绪小冤家,迤逗得人来憔悴煞,说来的话先瞒过咱。怎知他,一半儿真实一半儿假。”一个“半”字,竟将那痴情人的痴劲儿忽敛忽纵摇曳生姿起来。
王维诗“山色有无中”,字里行间不见“半”字,实是仍在“半”上做文章。又“有”又“無”,不亦各占一半乎!于是山色空濛也,天地浩渺也,兴人感慨也。
白石老人也曾就“半”字作画,《稻束小鸡》一画中就有个半拉身子的小鸡。且莫小瞧这小鸡,虽然画上已有了八九只小鸡,唯它才是这画的“画眼”。因为恰是它的那半拉身子(另半拉身子被稻束遮住了)给了人们暗示——稻束后面可能还有小鸡。不仅使人们看到了稻束的前面,又使人们想到了稻束的后面。使画面的有限空间扩展成了画面的无限空间。
(摘自《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