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背景下幼儿园“包融”主题活动建构与实施
2020-03-17谈苗苗
谈苗苗
摘 要:本园以“包融”文化为核心,立足多元文化的实际情况,基于幼儿发展的需要,建构“包融”主题活动,从主题目标、内容、活动评价、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此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特征,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构建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进而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包融与民俗来自于幼儿,传承于幼儿,让民俗促进包融,让包融推进民俗,真正实现包融润泽童心。
关键词:多元;包融主题活动;建构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065-01
作为一所新能源小镇里的乡村幼儿园,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加入进来,让幼儿园的生源面越来越广,其中40%外来务工子女,部分是少数民族家庭,在积极打造“包融”文化,培育“融乐儿童”的目标中,我们尝试用文化引领课程,用课程支撑文化。通过主题活动的实施,让幼儿在探究体验中了解长兴和家乡的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1.打造“包融”文化环境
(1)创设适宜的包融文化大环境
幼儿园公共区域墙面布置大型“中国地图”阐述幼儿园教育理念,包融各地域、各民族家长、幼儿的加入,每个幼儿入园后将自己的照片张贴在自己家乡所在的省份,帮助儿童感知多地域的文化氛围。
(2)班级区域环境的巧妙渗入
各班结合各地域、各民族元素 ,创设包融的环境氛围,如小班以各地美食为主,融入区角创设,引导幼儿看看、闻闻、尝尝各地特色小吃。中班以各地民胜美景为主,提供各种建筑物的图片、照片和各种质地的游戏材料(纸盒、瓶、罐、积木等),通过欣赏、建构当地特色,供幼儿建造各种各样的房子,感受各地域的名胜建筑。大班以各民族美人为主,通过服装、语言、民风为特色创设包融的团结氛围。
2.开展“包融”主题活动
(1)以“传统节日”为路径开展主题活动
节日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活动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实际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传统节日有着灵活的教育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内容,我们利用传统节日中的歌舞、美术、建筑等元素无不渗透在教育之中,影响着幼儿的审美感知与表现、创造能力。例如,中秋节,我们以中秋节吃月饼习俗为线索,请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孩子们说说自己家乡在中秋节这一天要吃什么美食?要举行哪些有趣的活动?有什么动听的民间故事等等,节日中呈现着每个民族、地域最为优秀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可以说节日就是一个情绪情感表达的场域,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中融入了社会教育,让幼儿体验与他人在一起的快乐的情感目标,力图让幼儿学会如何表达爱、展示爱,以及了解各地域、各民族文化特点。
(2)以“亲子家园桥”为路径开展主题活动
家长积极参与多元文化主题活动的开展在本园组织主题材料收集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提供了许多资源材料。例如,“民族娃娃一家亲”收集了多民族服饰、工艺品、食品,以及节日风俗、民歌等实物、图片、VCD。 此外,我们还定期请各地域的家长给孩子们介绍地域美食,邀请一些家長与幼儿一起制作山东煎饼、新疆千层糕等等。家长利用节假日多次带孩子去外地游玩,通过参观、调查、操作,从不同的资源挖掘中获得不同信息。以上多种优势为我们顺利展开多元包融主题探索研究提供了可能。全园以此为载体,进行了开发多地域、多民族资源和生成园本主题的尝试,从而找到促进主题研究的策略与方法。
(3)以“园本节日”为路径开展主题活动
为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更好地了解家乡以及长兴本地的文化,我园将园本节日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和补充,定期开展。我们充分挖掘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进行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去体验、感受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园本节日主要包括:民俗文化节、美食节、盛装节、童玩节等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让幼儿多个维度体验和感受,调动了幼儿参与主题活动的兴趣和主动性。
幼儿园积极探索多元民族、多地域文化的融合,营造文化平等观念、承认多地域、多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让本地生和外地生都对家乡有正确的理解;开展以包融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当地幼儿以主人翁的观念接收外来的朋友,外地的幼儿又自豪的将家乡的有趣事、物介绍给当地的朋友,让幼儿寻找异乡幼儿的闪光之处,让孩子们在发现美与展现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立场、自主意识,形成融合、融洽、包容的交往氛围,提供了共乐、共学、共同的成长环境。让包融与民俗来自于幼儿,传承于幼儿,让民俗促进包融,让包融推进民俗,真正实现包融润泽童心。
参考文献
[1]基于“幼儿为主体”的主题环境互动创设 —大班“我是中国娃”主题环境创设案例
[2]吴艳辉.教师实施多元文化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
[3]张卫民,曾虹,詹霞.基于民俗文化传承的幼儿园环境创设[J].学前教育研究,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