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储藏实用技术
2020-03-17郭臣
郭臣
小麦储藏也是小麦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若方法不当,会使小麦品质下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以下意见,供种粮大户参考。
一、小麦的储藏特性
(一)吸湿性强
小麦种皮较薄,无外壳保护,组织松软,含有大量的亲水物质,吸水能力强,极易吸附空气中的水汽,易滋生病虫害,引起发热霉变或生芽。
(二)后熟期长
小麦收打后有明显的后熟期。一般冬小麦后熟期相对较短,为30~60 d。红皮小麦又比白皮小麦的后熟期长。多数小麦后熟期为60 d,少数超过80 d。一般以发芽率达80%为后熟完成的标志。小麦在后熟期间,呼吸作用增强,生理代谢旺盛,后熟完成后,可改善小麦品质,提高储藏的稳定性。但是小麦在后熟期间,酶活性强,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易发热、发霉,导致粮堆“出汗”发热和霉变现象。
(三)耐高温
小麦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据试验,含水量在17%以下的小麦,在温度不超过54 ℃时进行干燥,小麦的呼吸酶不会被破坏,蛋白质也不变性,发芽率不会降低,磨成的小麦粉工艺品质不但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做成的馒头,松软膨大,面筋好。所以小麦可以采用高温储藏。
(四)呼吸特性
完成后熟的小麦,呼吸作用微弱,比其他谷类粮食都低。红皮小麦的呼吸作用又比白皮小麦低。由此可见,小麦有较好的耐藏性,一般正常条件下,储藏2~5年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质。
(五)易受蟲害
小麦是抗虫性差、染虫率较高的粮种,除少数豆类专食性虫种外,小麦几乎能被所有的储粮害虫侵染,其中以玉米蟓、麦蛾等危害最严重。小麦成熟、收获、入库季节,正值害虫繁育、发生阶段,入库后气温高,若遇阴雨,就会造成害虫非常适宜的发生条件。
二、安全储存技术
(一)切实做好粮食入仓前的准备
保持环境的清洁卫生是安全工作的基础,通过清洁储粮环境,创造一个不利于害虫生长繁殖的空间,达到安全储粮、防治害虫的目的。装粮前,先对粮仓和装具进行一次认真地清扫和检查。如有孔隙、洞缝要进行补修。新粮最好单独储藏,不要与陈粮放在一起储藏,以防陈粮中的害虫成为新粮的虫源。一定要清除粮仓和装具中的尘杂、地脚粮和虫卵,确保仓房无破损、渗漏、返潮等现象,门窗和照明灯等正常使用,发现有活虫时要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杀虫剂进行空仓杀虫处理。新建的粮仓或新制的装具,也要充分干燥后才能用于储藏粮食。
(二)认真做好粮食入仓前的晾晒、清选工作,严格控制水分和杂质
为了对小麦进行长期储藏,提高储粮的稳定性,必须控制小麦的含水量,维持低温低氧状态。由于小麦有吸湿性能力,小麦储藏应注意降水、防潮。对于含水量低于12.5%的小麦进行散堆密封防潮,可安全储藏;含水量在14%~15%的小麦如温度上升至22 ℃时,若管理不善,则易变质。应充分利用小麦收获后的夏季高温条件进行暴晒,使小麦水分控制在12.5%以下,再行入库。小麦入库后则应做好防潮措施,并注意后熟期间可能引起的水分分层和上层“结顶”现象。而对已储藏1~2年的小麦,应采用热密闭和趁冬季低温翻仓去杂,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三)高密闭储藏
小麦趁热入仓密闭储藏,是我国传统的储麦方法。通过日晒,可降低小麦含水量,同时在暴晒和入仓密闭过程中可以收到高温杀虫抑菌的效果,对于新收获的小麦能促进后熟作用的完成。小麦趁热入仓的具体操作方法:一是选高温晴朗的天气晒麦。二是勤翻动。将麦温晒到50 ℃持续2 h(高温时间越长越好)使含水量不超过12.5%。三是闷堆杀虫。将小麦堆成2500 kg的小堆,热闷0.5 h,使麦温保持46 ℃以上。四是清洗消毒预热。在入库前,应对仓库、工具、器材等进行清洗、消毒、预热。五是趁热入仓库存,及时覆盖密闭,防吸湿散热、害虫复苏等,使粮温在40 ℃以上持续10天左右,可杀死害虫幼虫、成虫及其蛹、卵。达到目的后,根据情况,可以继续密闭,也可转为通风。
(四)低温密闭储藏
小麦虽能耐高温,但在高温下持续长时间储藏也会降低小麦品质。因此,可将小麦在秋凉以后进行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充分散热,并在春暖前进行压盖密闭以保持低温状态。低温储藏是小麦长期安全储藏的基本方法。小麦还可以在冷冻的条件下保持良好的品质,如干燥的小麦在-5 ℃的低温条件下进行春化,有利于生命力的增强。因此,利用冬季严寒低温,进行翻仓、除杂、冷冻,将麦温降到0 ℃左右,而后趁冷密闭,对于消灭麦堆中的越冬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并能延缓外界高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