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素材整合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2020-03-17陈珠丽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数学

陈珠丽

摘  要:面对当代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想獲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素材作为先提条件。因此,教师要在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找到他们的学习特点,依照学生的兴趣来对素材进行选择,素材整合也要时刻紧贴教学的内容,同时要与时代相匹配,不能脱离时代整合素材,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

关键词:素材整合;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134-01

数学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较来说,具有特殊性,数学的抽象性较强,学生要想拥有良好的数学成绩,一个逻辑性强的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而数学教师大多数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全部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并没有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本文就将基于素材整合下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进行仔细的探讨,仅供教育者进行参考。

1.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画出重点信息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而现在大多数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数学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的认知停留在语文教学之中,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观念意识不到,就会阻碍学生在数学阅读学习中所取得的成绩,教学效率也会明显降低。其实,数学阅读能力对增强学生对数学题目的理解程度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圈圈画画,时刻抓住重点信息进行阅读。数学题中,有许多问题是需要通过对上一题进行解答后才能解出下一题的,它们之间是存在过度信息的。

比如,在出现这样的题目:一是假设一共有96朵玫瑰花,卖出了50朵,那么还剩下多少朵?二是在剩下的花里面,有10朵已经枯萎需要扔掉,那么总共还剩下多少朵?这虽然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一道题,但需要学生对其进行仔细的阅读,稍有马虎就会做错。可能许多没有仔细阅读的学生会有这样答题:96-50=46或96-10=86。其实关键性的句子是“在剩下的花里面”而不是全部的花,所以应该是46-10=36。学生很容易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常常陷入错题的困境之中,他们认为按照从前的做题经验不会出现错误,并且在错误产生之后不愿意去承认。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用笔将关键词圈画出来,才能更加准确的将问题解决。

2.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课前预习的引导

无论是什么学科,课前预习都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课前预习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紧跟教师的步伐,有增强听课效果的意义。并且,课前预习应当运用阅读法,同时教师也应当给学生布置预习的问题,明确应该预习的范围和知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让学生坚持阅读预习。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在课前阅读时对书中的难点、重点都进行了分析,教师要在课堂中给予他们时间来表达自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热情。

比如,在对“认识钟表”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并且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仔细阅读过课本后,思考钟表的各个部分都叫什么?钟表及其电子表两种表对时间的表达又怎样的不同?由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增强课堂效率。

3.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性的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贴近学生生活,利用生活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学习,使他们能够具体的体会到数学的魅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更加深刻的了解数学,学以致用,将数学知识真正的利用起来。

比如,在进行“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认识不同的人民币代表多大的数值,并且熟练的掌握元和角之间的转化,使学生了解1元=10角的换算规矩。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随意在生活中寻找有关人民币的片段,比如,“在生活中,我们购物都需要用到人民币,那么老师这里有几样商品分别标有价钱,今天每样商品比标价便宜一元钱,同学们知道每样商品现价多少钱吗?”这种与生活实际相贴近的生活素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对人民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4.数学阅读应当分层阅读

数学阅读主要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粗读顾名思义就是进行粗略的阅读,主要应用于旧知识或者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非常熟练并且理解程度相对简单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不需要浪费过多的经历在其中;那么,精读就是对那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不好理解,因此需要进行反复的阅读理解其中的奥妙。比如,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材例题进行精读,使学生对加法解题的过程有着深层的理解,对例题进行熟练的掌握,能够举一反三,反复阅读,找到同类题型的共同之处,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除此之外,学生还要对概念进行精读,能够充分理解概念,并对其进行熟练的举例;对公式进行精读,在解决问题中合理运用;对教材中例题进行精读。间读是指在对概念、题目进行阅读时,遇到理解不了的先停下来,仔细理解后在进行接下来的阅读,这种读法是基于精读和粗读之间的阅读,难度和阅读速度较为适中。

综上所述,数学素材的合理运用对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以及提升学生数学成绩有着重大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和时代背景来对素材进行选择,努力做到使教学素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进而为锻炼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奠定基础,使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从容解决,仔细看懂题目中所蕴含的考点,使问题轻而易举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王丽慧,顾杨艳,王墨荣.小学数学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7):85

[2]王继楠.小学数学文化主题式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7

[3]熊妍茜.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西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小学数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