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矿山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技术要点
2020-03-17刘晓冬
刘晓冬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提升,面对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政府与企业必须加强矿山资源管理,合理开展矿山资源开发活动,不断践行环境保护意识,保障我国人民的正常生活,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矿业事关我国的资源开发,而矿山更是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产业,因此,人们应该站在生态环境与市场经济和谐发展的角度开发矿山资源。本文将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象、矿山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矿山生态恢复技术要点三个方面进行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山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恢复技术
引言部分
矿山作为我国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保障产业,受到传统资源开发管理理念的影响,在过去的矿产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国家也将环境保护作为我国发展的基本原则与策略,因此,人们应该重视矿产的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问题,构建完善的环境污染防治体系,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矿山资源开发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现象分析
(一)地表环境破坏
传统的矿产开发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要求,但是却对矿山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很多矿产开发结束之后却没有进行有效回填施工处理,长时间之后当地就会出现严重的地表沉陷现象。地表沉陷问题不仅会影响周围生态环境,同时还会破坏周围的耕地资源,影响周围建筑的稳定性,严重的地表沉陷问题甚至会导致周围自然风貌发生变化,导致人们无法在周围居民和生存。除此之外,人们在进行矿产开发的时候,受到思想理念以及开发技术的限制,已经对地表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出现了土壤剥离、植被丧失等环境问题。再加上开采过程中很多废弃物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经过长期风化之后就会遗留在地表土壤中,进而破坏土壤的成分,导致系统失稳。一旦该地区出现极端天气就会导致塌方或滑坡,对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二)水环境污染
在矿山开出的过程中将会影响周围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污染。首先,采矿行为本身就会破坏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的流失与地下水位的降低。除此之外,人们在采矿过程中将会使用多种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又会产出废水,这样废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排进周围的水系中,就会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从整体来看,采矿作业不仅会导致地上水资源的污染,同时还会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最终出现水资源失衡的现象。
(三)废气污染
在采矿开发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与废物,如果施工人员并未对废气与废物进行净化处理,就会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而矿山的空气污染则会直接影响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除此之外,在采矿过程中还有可能发生自燃的情况,进而产生大量的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污染性气体,该气体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排到空气中就会造成大范围的空气污染,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生活。
二、矿山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综合治理意识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科学发展以及环境保护政策已经实行了很久,但是我国矿山依旧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环境综合治理的意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這样的发展环境中,人们对矿山的开采力度也逐渐增大。但在开采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矿山环境污染问题,比如耕地的大面积占用、山体滑波、泥石流、地下水资源污染等,以上环境污染问题都将会影响周围居民的健康生活,甚至会危害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尽管如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还是缺乏对环境综合治理的正确认知,并不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对矿山持续发展的意义,在施工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存在盲目赶工的情况,加重了矿山污染的程度[1]。
(二)责任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矿山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导致施工单位在开展环境保护以及污染治理工作的时候缺乏制度标准,更加缺失惩罚的规范,很多治理规定都只是文字表述,并未设立实质性的政策措施。这样的管理模式导致很多管理人员都不愿意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导致环境防治工作难以落实,从而加剧矿山环境污染情况[2]。
三、矿山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技术要点
第一,矿山基面处理技术
经过多次开采之后,很多矿山地带都存在边坡坍塌或者裂缝的现象,技术人员就应该开展针对性的生态恢复工作,处理边坡以及危险区域。首先,技术人员应该认真校准坡面的倾斜角度,如果存在倾斜角度过高的现象则应该使用爆破的方法将其削平,为之后的植被恢复工作打下基础。除此之外,矿山存在工作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石渣,这样的环境不利于植被的生存,但考虑到其中存在部分矿产资源,因此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工业开发的实际需求将其收集之后送入精炼厂进行二次利用,挖掘其应用价值。如果从处理成本方面进行考虑,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废矿用于低洼以及坍塌处的填坑工作,这样就能够解决地基不平整的问题[3]。
第二,土质改良技术
经过开发的矿山往往都存在土壤污染问题,要想改良矿山的土壤品质,技术人员就应该对其进行修复与改良。常用的土壤修复技术分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以及生物修复技术。其中的物理修复技术主要利用换土技术,将其他区域的基土覆盖在矿山污染区域中,这样可以实现土壤基质的改良,同时还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的环境与条件,但是该技术应用需要大量的成本。针对土壤高污染地区,技术人员还可以使用隔离技术将污染区域其他土地隔离,这样就能够防止污染的扩散,该方法有效性不高,只能应用于高污染地区的暂时性隔离治理。而化学修复技术则是采用固化修复技术处理被金属以及放射性物质污染的土壤,其能够将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其他的形式与状态,能够降低污染物的移动性,降低污染治理工作的难度。最后,生物修复技术则是利用动植物以及微生物开展的生态恢复与稳定技术,该技术更加简单,容易实现,针对重金属污染的矿山可以选择耐性植物进行恢复,这样就能够预防水土流失,同时还能够减少重金属的扩散迁移[4]。
第三,植被恢复技术
植被修复技术的作用原理就是通过植物的种植与养护恢复矿山的植被,重建生态系统。针对不同的地区,技术人员应该选择不同生长要求与特征的树种,在养护的过程中开展科学化的水肥管理,同时进行覆膜、除草处理,提高植被的成活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面对矿山开发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技术人员应该遵循生态学原理,综合采用矿山基面处理技术、土质改良技术以及植被恢复技术,恢复矿山的生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矿产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珊.矿山开发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8):23.
[2]焦东明.矿山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治理措施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20(11):227-228.
[3]郭小锋.矿山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0):129-130.
[4]李燕.矿山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技术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1):248-250.
(作者单位:沈阳绿恒环境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