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0-03-17华菂
华菂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中国经济不断增长,城市化步伐逐步推进,社会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大。加强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培养,做好其综合发展是当前高校办学应重视的一大问题。在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同时,考虑到如何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做好建设。本文通过分析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提出突出办学特点、制定合适人才培养目的、加强实践投入等教学方案。融合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培养过程,对其进行新的探索。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对策分析
在社会经济转型模式下,当前其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变得越来越多。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即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并以工程管理各项专业知识作为其核心进行教育的一项人才。它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内容下所产出的一种新型人才,社会对于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量正在逐步增大。但部分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不太良好,其人才素养不高,如何加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发展、保证工程管理专业人才质量、完成现代工程建设是其应该注重的问题。必须做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建设分析,提升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养。
1当前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不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法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应是一批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并懂得土木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相关内容的一系列人才。就当前不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来看,根据其定向型任务,在不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之中,它会按照本学校的办学计划去对工程管理专业人员进行教学。其专业课程设置或许会存在一些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学生特点,选取合适教学方案。但是总体上,这些高校还是缺乏一些高端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高端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严重缺失问题。即使部分工程管理者拥有较为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但是其知识体系结构却不能够满足现有的发展需求。如何探讨不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分流化建设是专业工程管理人员发展的起点,在教导学生工程管理知识的同时,也应该对于各企业状况做出分析。提供有效的工程管理策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1.2差异较大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其实际培养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主要体现在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学生的生源有着很大的差别,设置工程管理专业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内容以及办学定位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造成了生源方面的问题,也直接决定着后续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而在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方面两者之间的差别也十分的巨大,专业教师年轻化现象较为突出。一些教师本身的素养不太高,他们无法顺应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当前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数量正在逐步增多,在执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时,其方案差异性较大。大多数高校将其设置的技术背景为一般的土木工程,部分高校会以铁路工程、矿山工程、公路工程、化学工程作为其技术基础。这产生了差异性的人才培养过程,也使得不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与课程内容相差较大。
1.3培养方法不明确,梯度教学未完成
在培养方法上高校进行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不够明确,梯度教学未顺利完成。近十年来新办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省属二类院校,另一类则是由原本的专科学校升为本科院校的学校。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办学定位内容的不同,它也造成了后续培养方法方面的一些差异性。例如那些二类学校在培养方法应用过程中不够明确,未展现出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梯度教学方面应用不完全,无法按照学生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关于工程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它是通过效率实验与校外实习共同结合的。但是在梯度教学未形成过程中,实践环节内容也很难得到保障,最终导致工程管理专业学生意识薄弱、实践能力较差。
2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突出办学特点,认识学科要素
突出学校特点,认识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科要素,搭建相应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是规范工程管理专业教学的基础。要圍绕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内容,对于所设定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不必将工程技术类知识做出规定,要根据不同技术背景按照院校特色设定相应的技术知识教学核心,提高工程管理专业学科定位建设有效性。在重点学科以及重点目标延伸过程中,对一些不确定学科做好排除。强化工程管理学术地位的提升,真正意识到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所蕴含的各项要素。加强工程管理学科建设,对于课题申报、研究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好重视。而国家有关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也需做出动态机制调控。反映出工程管理专业学科教学的固有属性与发展趋势,通过专业化教学内容给出认识教学特点,使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形成特殊的理论体系。
2.2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的,形成梯度教学
随着高等教育迅速进入大众化阶段,当前国内的高等教育也呈现出其多元格局。围绕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建设,要在考虑好学校类型、学科结构、人才层次以及学科类型过程中,对于工程管理专人才做好建造。应该重点围绕专业型工程管理人员打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具备的一定的领导能力与科研能力。尤其是使学生学会综合所学知识,在新技术、新方法探讨过程中,切实解决工程管理实践问题。对一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由学校设定相应的复合知识教学目标。将所学的工程技术知识与理论知识融为一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对于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则针对职业特点做出教学培养,层次多为高职专业院校。在梯度式教学形成过程中,达成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建设。
2.3加大实践投入,增加实践方式
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重点就是一些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呈现出脱轨状况。很多工程管理专业人员严重缺乏社会工程实践支持,他们没有形成针对性的工程管理实践能力。在现代化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打造过程中,应认识到这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在培养过程中,多注重一些实践性教学。围绕实践性方案,对于学生进行建设。同样也要考虑到本学校的办学特点,考虑到本学校的教学特点。一是要加强经费投入,建立相应的校内与校外实习基地,将工程管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二是要强化实践途径建设,在产学研结合过程中与外界企业加强联系,使得学生获取在外在企业进行实习的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时相应的企业会以多种形式参与到教育教学,它能够奠基人才培养,真正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并重,由多种实践方式去为工程管理人才奠基。
结语
关于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培养,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分析工程管理专业人员培养基础目标的同时,认识到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发展存在问题。做好合适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加强实践投入,认识工程管理学科教学特点。在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出定位过程中,不断改进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理论与方法。满足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稀缺状况,研究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对学科教学做出融入,形成梯度化教学方案。加强工程管理专业人员的自我发展,对于不同类型的院校还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进行特定化教学目标树立,由此体现出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教学的全面性。
参考文献:
[1]王海军,刘玉琳,余维田. 模块化嵌入的工程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软科学,2019,33(01):124-129.
[2]刘露. 浅析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J]. 房地产导刊,2020,000(002):256.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