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故事
2020-03-17奚丹萍
奚丹萍
【摘 要】《秋天的故事》项目化写作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以及活动后的积累和成果展示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写作素养。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写作
一、项目缘起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也指出“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达,创造”的能力。
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需要开展主题活动,可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打好写作的基础。
9月七年级开学,学生步入新的校园,我在批改学生随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太喜欢初中生活,觉得学习压力大,学校很陌生等等问题,家长也多次反映孩子周日上学前总是哭哭啼啼,对初中生活很不适应,在校园里找不到归属感,认同感。基于这点,我想从熟悉校园,寻找校园的美好开始,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打开学生的心结,帮助学生更快融入新校园。
于是,便有了10月份开始的“四季之旅”之 “秋天的故事”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真实的情境,将学生平日所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接触到的不是书本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东西,而是现实生活中真实鲜活的案例,这样,使得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另外,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不局限于课堂,可以去到更广阔的空间,寻找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二、项目简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我设计了四个活动“寻找学校最美角落”的片段训练,“走进大自然”图文展示,“秋天里的故事”写作训练,“丰收了”的文艺汇演,历时两个月,通过活动,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激发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创意,生成经验。
三、核心知识
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表达力求有创意。
2.写作要有真情实感,注重激发写作的趣味性,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3.注重写作过程中素材的搜集,构思立意,动手创作,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
四、驱动性问题:
如何让学生的写作素材可以更丰富?
五、项目化学习的目标:
1.通过选定校园一个角度,坚持一段时间的观察,用镜头用图片等形式来记录,提高观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2.通过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秋天的美好,提高审美能力。
3.通过讲述自己的关于这次活动中的一个故事,来提升分享和表述的能力。
4.通过元旦晚会“丰收了”的节目,提升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热爱活动的能力。
六、项目实施
(一)入项活动
班级学生调查:同学们眼中的最美的秋天的镜头,可以选用自己拍摄的照片,也可以选用你最喜欢的图片,并结合图片在班里說说喜欢的理由(学生的图片中以田野,天空,麦穗,银杏,落叶为主) ,学生分享结束后,老师展示几张银杏叶的图片,问同学们,这些银杏给你什么感觉?很震撼(美丽,清新),再问这是哪里?答案是校园!这就是我们身边的美景,都说近处无风景,其实是被我们忽略了,只要你有心善于观察,你就能在平常风景中发现不寻常的美。
(二)项目活动:
整个项目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观察校园的植物变化。同学们从小学升入初中,到新的校园,有许多的好奇,而十月份这个特定的季节,由夏入秋,自然景观会发生许多的变化,由初秋到深秋,学校的植物会有哪些变化,引导学生选定你认为最美丽,最温馨或者最生机的角落,细心观察,观察过程中,做好记录,“时间”,“天气,”“心情”“哪些人哪些事”“感受”,两周后在班级分享自己的随记,完成片段微写作。
【习作范例一】:老师办公室前面有一棵石榴树,九月份刚来的时候只看到青中带黄的石榴,个头也不大,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一个个大石榴用积蓄了一个夏天的力气,用力挣脱绿衣的羁绊,得意地咧开嘴肆意的笑,有的还露出了晶莹的红宝石。每每走过石榴树,总会不自主的抬头看看,数数。校园的这一处,最生机。
【习作范例二】:活动课时,夕阳西下,我最喜欢去梧桐树荫下散步。微黄的太阳光在树叶间若隐若现,绿色灌木把石头小径微掩住,各色小花在路边静静地绽放。一阵清风袭来,还能隐隐约约闻见九月独有的桂花淡淡的气息。我和好友循着香味,来到那一排排桂花树前。凑近看,翠绿的树叶丛中点缀着细小的花蕊,麦穗般的金黄,煞是好看。而那香味就像调皮的小精灵,一会浓郁,一会清新,令人陶醉!诗中说道:“无花敢斗香。”这一处,最妙不可言!
第二部分走进大自然。感受过校园的秋天,需要走进更辽阔的天地,放大秋天的写意美,周末布置语文作业,走进大自然,观察秋天,上至天空,下至田野,采摘树叶,野花以及果实的种子。做一张手抄报或者带树叶回学校,做书签送人;也可以带植物的果实,做成ppt向同学们介绍。
这是同学书签的成品和采摘学校桂花的制作的桂花茶。
这是学生做的手抄报。
第三部分写作:秋天的故事。
作文提示语:夏天已悄然逝去,秋天的故事正在慢慢上演,都说秋天是一个回忆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其实秋天也是个有期盼的季节,秋天更是有故事的季节,在这个秋天里,你有哪些故事可以分享?
(一)【写作支架】
【范文展示】
秋天的故事
秋天,是最公平的审判者。你在春天播种希望,一定会在秋天收获果实!一分耕耘,一分回报,每一次的付出,时光定是最好的见证者,时光定会帮你珍藏。
从小学到初中,虽然直升,但我从来没有放弃努力,不需要经历残酷的小升初,但是努力的每一天都是算数的。九月份的第一次开学考,考了年级48,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所以我最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说出了我的心声,萧瑟的秋风,干枯的落叶,在我眼里是美丽的、独特的。
我爱秋风,寒冷中夹杂着清醒。它“激励”着我的每一处毛孔,给我勇气、力量。“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辽阔江天万里霜。”秋风有的是气度,有的是豪迈。
我爱落叶,有人看落叶,看着看着就会怅然若失。我看着落叶感受到的是它们在欢快地跳舞。我喜欢听风吹落叶发出的独特的声音,那是叶儿们在尽情地欢舞。落叶慢慢地飘落,像一只只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却又轻轻地落下,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响,令人陶醉。
我最爱秋天的内涵,独特的秋天给了我独特的启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在春天播撒希望,付出努力。
想到这我不觉加快了步伐。
秋天的故事每年都会上演,在秋天里收获经验,收获教训,收获成长。
(二)小组评价:
小组内交换作文,依据标准打分,有了评分标准,学生努力有了方向,后期评价有了目标。并请组长执笔,写出修改意见,推荐一篇文章班内交流。
【注意事项】:
1.评价时要注意肯定别人优点,并有依据地提出修改意见。
2.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批阅,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依据意见修改作文。
第四部分元旦晚会表演“丰收了”歌舞剧。全班37个人排练三周,自导自演,20个男生背着腰鼓,17个女生带着斗笠一起演绎秋的赞歌,节目表演结束后,学生沸腾了,站在舞台上,在掌声中他们找到了认同感,感受到了自豪!第二天,写随笔,学生洋洋洒洒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激动和兴奋,这是他们在新校园最美好的一天,也用親身经历积累了最宝贵的素材。同时,家长观看了直播,也纷纷反馈,如图:
【形成成果】
学生修改好的作文形成电子稿,把照片、作文,手抄报,编辑成册配上插图,美化版面,装订成册,做点封面设计,属于孩子们的一本文集就诞生了。
总结:
本次围绕写作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贯穿实践、写作、反馈等环节,避免了写作训练的枯燥,无味。回顾整个过程,项目化活动的设计,至少有以下收获:
1.助力掌握学科核心知识。
通过阅读体验、评分标准的制定以及写作实践,对于写作的趣味性、写作素材的多元化生动性有了直观且深入的了解。真正达到项目化学习所倡导的“以完成项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完成项目的同时,达成学习目标,甚至跨学科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
2.化零为整打通单元学习要求。
活动中整合了七上第一单元的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等课标中的写作要求。
3.合作学习提升学习品质。
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活动项目的确定、评价标准的制定,都需要跟组员进行交流协作。在合作中达成核心知识的学习,并进行“复盘”,再思考,再构建,再次和同伴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来达成核心知识的再构建和思维迁移。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夏雪梅P6
[3]七年级上册语文书
(作者单位:东阳市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