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的探究
2020-03-17赵婉丽
赵婉丽
【摘 要】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结合教学实践,本文以最新版湘教版教材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例,探讨初、高中地理衔接的方法,并探讨了地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教学 地理思维
一、初、高中地理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地理学科而言,初高中的知识结构具有连贯性,初中地理是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球与地图和乡土地理,而这些内容渗透在高中地理内容中,因此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课程衔接经常存在。初中地理在初二结束,到高一已经隔了一年之久,很多知识点都已经遗忘和模糊,因此在高一必修一教学的时候,做好初高中地理的衔接尤为重要。而地球的宇宙环境这节,是必修一的第一节,在教学中的衔接很有必要也非常重要,下面就这节进行探讨。
二、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例探究如何进行初、高中教学衔接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探讨
本节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内容,课标要求是: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基于核心素养,现进行分析:在區域认知方面,本节要求能通过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示意图,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在初中学生只是在地球公转的知识中简单接触到地球和太阳的关系,因此需要一些图片或者视频辅助学生了解浩瀚的宇宙,地球只是其中一个天体,并在天体系统层次图中,了解到地球的位置,知道哪些天体系统是包括地球的。并且能够在材料中判断出现了几级天体系统,而这往往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原因在于学生对天体系统的结构层次这样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在初中更多的是具象思维,这里需要老师做好铺垫和讲解。在综合思维方面,本节要求通过阅读资料,辩识宇宙其他天体中是否存在生命物质。在人地协调观方面,本节要求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理解宇宙是物质和运动的。这其实就是需要学生掌握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以及能够形成这些条件的原因。这里是本节的重难点,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层次要求比较高,而这正是初中生比较匮乏的,老师可以在这里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关系。在地理实践力上方面,要求学生能通过地理读图方法和步骤引导,识读天体系统示意图,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并能绘制天体系统简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二)具体授课中基于知识点的衔接
基于教材第九页图1-2坐落于贵州平塘的射电望远镜,老师可以提问:为什么会选址贵州平塘的洼坑?可以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图片中的望远镜的形状和当地地形特点,得出选址原因是中间低四周高的洼地地形可以减少工程量,以及这里人烟稀少,可以避免人类活动和电磁的干扰。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图片旁边的注释,找到关键词“贵州”和“喀斯特”,让学生回忆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中关于贵州的知识,回忆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找到选址此地的另一个原因:在这样的石灰岩地区,降雨时雨水容易下渗,不易出现积水。
(三)基于教学方法的衔接探究
初中教学更多的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知识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高中更多要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在本节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如在讲解八大行星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材料抛出问题,请问八大行星表面温度最高的是和太阳距离最近的水星吗?如果不是,又是哪个行星呢?为什么金星表面温度比水星高?这与是否有大气层有关,而为什么水星没有大气层?这里又引发学生思考,把地球存在生命的知识点里讲解的关于大气层的知识又联系起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知识点融会贯通然后能灵活运用。
三、浅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探究其原因,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初中老师的知识结构问题,因为不熟悉高中教材以及高中对于初中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对于一脉相承的知识,新高一的学生能力水平达不到要求,比如读图识图能力。二是课程标准和考试的要求不一样,初中会考更注重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应用,简单的读图分析,阅读材料分析。而学考和高考更加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读图和材料分析的难度也更高。三是初、高中老师的授课、复习方法不一样,初中更多的是老师设置问题,学生探究,而高中老师更多是引导,有时候甚至是学生提出问题,再师生互动一起探究完成,对于学生的主动性,能力的要求都更高。关于复习,初中更多是知识框架的梳理和背诵,高中更多的是专题类的深入复习。
四、关于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方法建议
初、高中地理的衔接,是需要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共同努力的,一方面在理念上要统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地理教学要贴近生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组织上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互相听课,讨论相关知识点的授课难易程度和方法把握,讨论教材以及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容易存在问题的一些细节。
对于初中老师来说,在教学中要更注重培养学生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思维方式,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不仅能识记知识点,还能形成一定的知识逻辑关系。
对于高中老师来说,要熟悉初中教材以把握更好的方向,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具体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法,注意直接感知和抽象思维的结合。在教学中要注重在涉及初中知识的地方要进行流畅的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兴趣,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更好的学习方法和地理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教科书必修第一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
[2]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3]王秋停,宋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学地理参考.2015第八期.
(作者单位:湖南省吉首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