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双主协调课堂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的实验与研究
2020-03-17茹建中
茹建中
摘 要:唯物史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在师生双主协调课堂中,教师立足学生实情,引导学生通过客观全面评价历史、适当构建认知冲突、正确处理学科融合、合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渠道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
关键词:双主协调课堂;唯物史观素养培养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见解,唯物史觀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研究必须始终高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光辉旗帜。新课程改革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主导者”角色,在师生双主协调理念指引下引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培养其唯物史观。本文对如何在双主协调课堂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素养提出了一些具体设想,以求教于专家。
一、客观全面评价历史
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常见环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特征,可以锤炼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教师授课前选取富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组织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囿于个人基础,在自主学习阶段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但学生最终可以藉师生、生生互动增强知识储备,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教师引导他们积极表达观点,在他们出现认知误区时进行评价方法等点拨,指导学生立足教材和史料,结合具体的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引领其以正确的主观情感开展客观评价,将其引导回正确的唯物史观立场。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李卿编审在指导中学历史教学时指出,教师在对“不同国家制度进行比较时”,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比较判断方法,让学生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正确认识不同国家各自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差异,而不是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判断优劣。如在评价中国古代君主制度和雅典公民政治,要依据具体历史环境和长远影响通盘而论,不应该片面地以“民主”或“专制”贴标签的方式下结论孰优孰劣。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不断增强地位提高的史实,结合两极格局完结国际共产主义一度遭受挫折,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打压遏制的国际环境,论证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推进改革开放、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观点,尤其在2020年面对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情况下,新中国在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举国一心抗疫,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有力的史实反击国际上某些“妖魔化”中国的恶毒言论,帮助学生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培养他们应用唯物史观看待问题的能力。
二、适当构建认知冲突
历史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生学习如果理解不清晰就容易犯张冠李戴似是而非的错误,因此教师要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明晰概念进而树立唯确切的唯物史观。学生形成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之后,会据此理解问题,同化新知,而一旦问题或新知识无法用原来逻辑解释,就会出现认知冲突,教师即可利用认知冲突凝聚其刨除困惑的学习动力,带领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归纳最终形成科学史观。如在学习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革新如黄宗羲的思想时,教师列举韩非子黄宗羲的观点进行比较。其中,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君主任命官吏代替世袭的贵族,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教师引入韩非子观念进行比较的教学目的在于借助两人对君主专制的不同看法制造认知冲突,引领学生结合史实分析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迅速客观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和正确史观。在认知冲突驱动下,学生通过探究史实认识到,韩非子生活在战国时期,诸侯长期兼并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其重要原因在于分封制削弱了周天子和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权威。立足社会时势,韩非子认为应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手中,以结束国家战乱割据的局面。此后,秦朝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实巩固了统一,保护了新生的小农经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由此沿袭了两千多年。黄宗羲生活在明末清初,此时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僵化,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日趋繁荣,君主专制统治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反封建和要求民主的思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韩非子和黄宗羲对于封建君主专制的观点迥异,但都符合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君主专制在其产生初期保护了新经济因素,推动了社会转型和发展,在明清时期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所以两位思想家的观点都是进步的。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唯物史观。由此,教师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的比较树立认知冲突,深化了对唯物史观的理解。
三、正确处理学科融合
“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史地不分家”,历史学科与很多学科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因此中学历史教师授课须立足学生的学科知识构成,在学生初现体系但还显凌乱稚嫩的知识方法结构当中,引导学生将历史科与其他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以梳理出清晰的唯物史观。下面以“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史观为例,探讨历史与语文、政治、地理三科的知识关联,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一是加强语文和历史学科的知识综合。历史教材中有不少的文学作品片段作为史料见证历史,教师应充分运用这些史料阐释所在时代的特征,引领学生感悟到,文学特色都是该时代经济政治发展情况决定的,是时代特征具体而微的体现,从而树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观。二是从政治和历史科的概念交叉来加深对唯物史观的了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既是唯物史观又是政治科内容。以《西学东渐》为例,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中国近现代借鉴西方近代思想的历程,引导他们分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鸦片战争以来,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原有封建政治经济体制受到严重冲击。这就是政治学科所指的“社会存在”,也就是洋务派士大夫所说的中国所面临的千年未有之变局,这种“社会存在”必然会带来了“社会意识”变化,先进中国人由此打破了思想上的夷夏藩篱,向人类近代文明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三是从地理科和历史科的密切关联来加深对唯物史观的了解。“左图右史”是治史的传统方法,而历史学习中历史地理关系同样密切。如在讲解《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时,教师必然涉及希腊地理环境问题。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的被山地切割而成的小块平原,不利于农业发展,临海而便于从事海外贸易,古希腊人立足于海外殖民扩张的商业活动更具独立性,催生了他们独立、自由的社会意识,对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是商品贸易繁荣和公民政治盛行的反映,地理环境也是促成这种反映的因素之一。
四、合理联系生活实际
历史与现实相距甚远,但依旧息息相关,历代先贤嘉言懿行、祖祖辈辈的劳动智慧至今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学生对学习中的认知理解部分正是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认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时会主观臆断或猜测,说明他们生活实践经验不多史实认知还较为浅薄。因此,教师应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准施教,唯物史观的熏陶方可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以《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为例,在信息化全球化时代,科技对于人类影响大部分皆可在日常生活觅其踪迹。因此教师从引导他们观察、分析科技对身边的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入手,展示科技发展史料,引导学生从高科技的便利认识高科技发展的必然性时代性,同时也结合科技在历史发展中出现的弊端的史实,如在近现代战争中助纣为虐,给环境造成污染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存在两面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通过与科技息息相关的生活实际推进学习,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素养形成。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提出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作为为党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史教学作为人文学科,唯物史观作为认识、改造社会的方法论都具有天然的优势。中学历史课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现历史演变的过程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通过历史教学、唯物史观的熏陶,引导学生与先贤对话,拓展视野,提高素养,增强使命感,深化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以及对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有相当篇幅引导学生了解在人类劳动实践过程中劳动工具与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与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影响,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人民教育出版社李卿编审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讲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等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劳动人民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通过劳动在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辛勤劳动,以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师生双主协调课堂中,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立足课堂生成学情,发挥好引导作用实施教学,传授唯物史观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素养,为其全面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卿.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訂)》新变化[J].历史教学·中学版,2020年7期.
[2]徐蓝.关于修订高中历史课标的几个问题[R]. 人教国培2016.
[3]覃玉山.以培养“唯物史观”为宗旨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D].重庆师范大学,2018.
[4]朱琴羽.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王曦萍,张利军.唯物史观与高中历史教学研究[J].林区教学,2018,07:92-93.
[6]奚志敏.加强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探赜[J].成才之路,2018,22:95.
[7]杨钰澜.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设计中的运用[D].重庆师范大学,2019.
[8]韩玉林.基于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0-11.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中学 52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