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美学视域的育人实践工作探究

2020-03-17张蓉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9期
关键词:视域美学美育

张蓉蓉

[摘           要]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实施,我国对人才的审美素养和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在德育美学的视域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外,还重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素养的提高,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基于以上情况,在介绍新时代德育美学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针对德育美学视域下育人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对如何应用德育美学教育观念,做好大学生的育人实践工作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    键   词]  德育;美学;育人;实践工作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192-02

德育美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在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大学生学习真善美,提高大学生审美素养和道德水平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因此,在德育美学的视域下,如何做好育人实践工作是高校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代德育美学的理论内涵

德育,又叫道德教育,主要是指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健全人格。美学,又叫审美教育,主要是指通过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使大学生在心灵的净化下,提高内在的精神和道德水平。通过将德育与美学进行有效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追求真善美,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文观、审美观。

二、基于德育美學视域下育人实践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德育方式僵化、单一

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育人实践工作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种德育方式过于枯燥、乏味和单一[1],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学习思政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课堂互动性比较差,不利于大学生深入学习思政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此外,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德育考核的过程中,往往以书面试卷考试为主,大学生无法从情感上更好地认知和学习思政知识,导致大学生仅仅为了考取相应的学分,而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德育考核,这样一来,很难保证德育的有效性。同时,部分高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没有将思政知识与文化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导致大学生无法从内心真正接受道德规范和相关理论知识,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水平和审美素养的提高。

(二)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世界文化的不断拓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受到了巨大冲击。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有独立思维能力和自我判断意识,特别是对道德修养相关知识有自己独特理解方式,因此,大学生在德育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主体地位[2]。所以,教师在开展育人实践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身心特征,以彰显大学生的独立意识。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没有充分尊重和考虑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导致大学生对德育内容缺乏认同感和参与感,从而严重影响了育人实践工作的开展效果。

(三)美育缺乏有力保障

由于美育是德育的载体,可以将德育内容全面地展示出来,供大学生有效学习。同时,美育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可以使大学生在美育的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审美素养。但是,部分高校对美育教育的重视度不足[3],导致美育教育无法得到有力保障。这是由于部分高校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应试教育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的美育教育,导致学生的审美素养无法有效培养。此外,部分高校在美育教育的相关设施配置、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投入度不够,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效果,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基于德育美学视域的育人实践工作开展策略

(一)推进德育工作创新

为了将德育美学与育人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高校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改革和创新德育工作内容。首先,高校要在充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先进文化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为大学生创建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设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等,让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审美素养[4]。其次,高校在创新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美学中的真善美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美学教育,使德育工作与美育工作并驾齐驱,双管齐下,让学生接受美学教育的同时,还能学习到更多德育相关的知识。同时,高校要在充分结合大学生实际生活的前提下,引导大学生完成能突出校园生活特色的文艺作品,使大学生对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样一来,大学生在追求真善美的同时,感受和体会德育所带来的魅力和乐趣,从而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例如:高校在创新德育工作时,可以采用思想教育、文化教育、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大学生编写和创作一部名字叫作《牵挂》的话剧作品,让大学生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学习中国优秀青年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启发大学生对自己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理性思考,提高大学生的价值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和人生目标,并形成实现伟大理想的信念。

(二)融入课堂教育教学

为了保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高校需要加大对德育模式和内容的改革和创新,以达到高效课堂德育教学的效果。首先,将德育内容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融合,使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效统一。此外,高校教师还要对德育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育状态,而是要重视对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应用。例如:高校教师可以采用思政与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5],带领大学生到艺术馆、纪念馆或者博物馆等艺术场地进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这样一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和欲望,让大学生在深入理解思想知识和价值观念的同时,更好地培养自身的思考和辨别意识,从而形成成熟、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特色的价值观。其次,高校还要不断改革和创新美育工作内容,为大学生举办“走进艺术校园”“古诗词比赛评优”等各种各样的美育活动。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等重要资源,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让大学生更好地领悟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等美学内容的同时,还能提高自身对真善美的追求意识,并形成正确、完善、成熟的价值观,从而达到以情育人的教育目的。

(三)创新繁荣校园文化

校园是大学生陶冶情操、启迪心灵的重要场所和空间,可以与文化进行有效融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因此,高校要树立管理有方、治理科学、高风亮节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繁荣校园文化,实现校园文化影响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优良学风。例如:高校可以将“以德立身”作为育人的目标[6],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校园文化,带领大学生学习古诗词文化,使大学生在高雅、有趣的校园文化生活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素养。此外,高校还要提高对大学生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视度,通过聘请文化名师,举办文化名师座谈会,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传统优秀文化知识。同时,高校还要重视各种文化活动的举办,如:“高雅艺术学习活动”“艺术演讲活动”“艺术微课堂”等,然后,引导和鼓励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使思政教育与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和统一。同时,还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文艺特长的校园舞台,让大学生通过参与团队大合唱、舞蹈歌唱表演、古典乐器表演等文藝活动,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构建德育美学协同育人载体

教师作为开展育人实践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执行者,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和审美素养方面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教师的道德水平和审美能力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育人实践工作的质量和效率[7],高校要加强对教师德育美学的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素养。另外,由于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要严以律己,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为学生树立榜样,并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格魅力,使大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励、鼓舞和感染大学生,使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审美素养在教师的熏陶下得以提高,从而国家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德育美学教育理念的应用是改革和创新高校育人实践工作的必要条件。而在此基础上,要想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养、政治意识、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高校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加大对德育工作的创新力度,从而增强道德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实效性。其次,融入课堂教育教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素养。再次,进一步创新繁荣校园文化,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情操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最后,重视对德育美学协同育人载体的构建,从而促使大学生实现以德立身,以才立业。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使育人实践工作得以有效落实,为国家培养高能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桂虹.“德福一致”立美德育的至境:德育美学为视角的育人实践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9):1-2,25.

[2]张民轩,张京平.德育美学观视域下的高等医学院校医德教育探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9,27(3):405-407.

[3]李惠敏.高校德育视阈下大学生审美心理培育问题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4]王玉明.基于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精准育人资助模式探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1).

[5]肖蓉,段勇,戴朝护.美学理论视域中大学生活化德育话语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1(11).

[6]孟庆艳.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工作:评《文化视域中的高校德育创新实践》[J].新闻与写作,2018(10):后插5.

[7]岳建军.基于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德育实践研究[J].经济师,2019,368(10):174-17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视域美学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印花派对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纯白美学
美育教师
春食色彩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