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家校合作在初中德育中的作用
2020-03-17汤国军
汤国军
摘 要:学生父母关于怎样培养子女成人的初步认识,是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基础。因此,不关注学生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育任务和教学都不可能完成。尤其是在初中这一学生的自我意识日渐觉醒的阶段,如果教师在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时不注意与学生家长密切沟通,那么教师的教学效率会受到极大的阻碍。本文将从目前家校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探索解决策略。
关键词:家校合作;初中德育;教学策略
引言
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展开协调一致、相互支持与配合,以此来共同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学习观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良好的家庭与学校合作伙伴能够在初中德育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德育中构建家校互助、学校教育带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为主和家庭教育为辅的合作体制。
一、家校合作在目前初中德育中的应用现状
(一)家校合作深度低,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
家校合作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学中一个十分突出的教育问题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联系不密切,大部分教师未很好地与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沟通,许多家长也有在德育教育中对学生的关心不足、学生缺少家庭爱护等问题,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德育的过度渗透。
首先,学校德育教学与家长的合作教学联系并不密切,学校教师把大部分教学经历都花在了学生的文化知识教学上,很少对初中学生出现的不正确行为展开德育教学;此外,教师即使针对初中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德育教学也很少在许多情况下与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与合作[1]。
其次,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家长很少关心学生在学校的道德品质表现和学习行为,所以许多学生在心理上缺少家长的爱护,大部分家长也并不清楚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此外,许多家长与学校教师展开沟通时,一般愿意了解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如何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在学校的其他表现并没有给予更多的关注。
最后,某些学生家长经常在家庭教育中强加给学生过多的期待。实际上,最有效的家庭教育是“言传身教”,但是,许多初中阶段学生的家长给予学生更多的是超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把家长曾经没有满足的、在学习方面的遗憾传递给学生,导致许多学生都生活在家长的阴影之下,长此以往,许多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行为会有十分偏激、错误的认知,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和期待,学习动机并不强。
(二)家校合作体制不完善,家长缺少教育经验
家校合作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影响初中德育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我国现阶段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比较系统的教育要求和指导,再加上没有普及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教学,导致许多没有正确德育教育经验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难以发挥实效。所以,家校合作体制的构建任务仍然摆在学校教师的面前,在构建家校合作体制时,教师应当面对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比较明显的身心发展特征。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长期影响,以及先前国民家庭教育能力的缺失,大部分家长给予学生的“爱”是一种溺爱、偏激的爱。因为家长的畸形的爱和教育方式的不明智,母爱和父爱导致了学生畸形发展。此外,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阶段,学生的精神生活领域十分敏感,家长对学生的过度教育深入了个人并且没有分寸,往往是近乎病态的表现,溺爱、暴君式的爱、只管花钱式的爱,严重影响了初中阶段学生在道德品质和学习行为方面的健康发展。
其次,学校对家长的辅助引导过少,具体表现为学校展开的家长会、家访和阶段性的家校合作次数比较少,导致教师和家长的联系机会比较少,尽管目前的网络通信已经十分发达,但是家长并没有有效利用便捷沟通方式了解学生道德品行、学习情况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仍然需要学校教师来拓展家校沟通的渠道和途径。
最后,学校教师在为数不多的家长会和家访中经常提出的学生阶段性发展特征往往与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关,大部分家长在家长会当中关心学生的也几乎只有学生是否在课上认真听讲、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提升等。也就是说,在特定的家长会中,教师对有关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道德品质发展、身体健康情况等环节的设定不够系统、完善。
二、家校合作在初中德育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加强学期初的家长会教学,提高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
教师要想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要重视学期初对家长展开的心理预设,通过有效提高学生的家庭教育质量的方式满足学生的本学期发展需求,提高家长对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一方面,班主任教师要在学期开始之初开展家长会,针对学生在学习开始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展开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的同时,激发家长的责任意识和职责意识,避免大部分家长把所有德育教育任务都推脱给学校教师的情况,规避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缺失的问题[2]。班主任教师要利用好目前的网络通讯设备,提前通知学生家长家长会的具体开展时间以及家长会中要谈到的德育内容,做好家长的心理预设,让家长提前准备好想要与教师沟通的问题。
另一方面,班主任教师在安排家长会的环节和具体内容时,既要包括学生在学期初始阶段中获得的学习成绩,又要注重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行为等,具体包括学生的人际关系交往情况、学生是否违背班级管理制度、学生是否拒绝与教师进行沟通等。教师还要与家长构架良好的关系,吩咐家长在日常的作业设置和教学时应当采取哪些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给予学生良好的德育教育内容,避免触动学生的独立精神世界和敏感的神经,帮助家长利用最和缓的方式了解自己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学生最好的教学资源的帮助。
(二)完善家校合作体制,豐富塑造学生的德育手段
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教育中要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体制,保证学生有一个完善、健康的德育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这个阶段避免家长的溺爱行为,让学生家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道德品质发展等。
一方面,教师要保证学期内的家长会次数,包括学期开始、学期期中和学期期末复习阶段。在不同时期的家长会当中教师有着相同的沟通内容,也就是与学生家长沟通本班学生在学习行为、道德品质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引起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给予学生家长最为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德育教学环境。
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好微信教学设备为学生家长提供有效的信息渠道,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此外,教师要利用自己与学生家长的闲暇时间展开家访,与学生家长系统沟通学生的日常表现状况和心理需求,并检验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成果。
(三)结合初中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展开针对性家校合作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我们应使父母对自己与学校一起进行教育子女有统一的开发,并进而使父母的要求统一,其中首先是父母对本人要求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要让家长认识到不应当给予学生过多的要求和标准,要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这个比较敏感的时期体会到家长对他们的爱护,使学生在遇到学习上的困境和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时能够积极与家长展开沟通,而不是因为家长的过高要求导致学生不愿与家长交流,从而疏远亲子关系[3]。家长重视起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就给家校合作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和动力源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德育教学中的家校合作能否顺利展开主要在于班主任教师是否能够处理好家长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班主任教师在德育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只有班主任教师积极构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才能提高家校合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胜男.基于家校合作的初中德育教学思考[J].好家长, 2019(71):12-13.
[2]刘海云.论家校合作在初中德育中的作用[J].当代家庭教育,2019(01):17.
[3]罗昶宇.探究家校合作模式在初中德育中的应用[J].名家名作,2018(03):79.
苏州工业园区星澜学校 2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