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年级数学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策略研究
2020-03-17辜霞王淳
辜霞 王淳
【摘要】“学生说”对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学生说”在数学讲评课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学生说题.因此,在七年级数学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但是在“说”的度、课堂把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另外学生会做题,但不会说题.同时,学生说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阶段性、覆盖性、开放性的特点.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讲评课;学生说题;调查问卷分析
【基金项目】 成都市新都区教育科研课题(课题编号:XDJKX19103)“在七年级数学讲评课中提升学生‘说的能力的策略性研究”资助
一、 问题的提出
在七年级的数学课堂中,讲评课是重要的课型之一.讲评课中教师不仅要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讲和分析,更重要的是对于评讲题型的归纳总结以及拓展延伸,即通过例题的讲解来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所以在讲评课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习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一)学生方面
七年级的学生还处在一个小升初的衔接阶段.从李丽茹老师的研究中,我们知道:“在这一阶段中的学生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个体,在心理动态方面的主要体现是:争强好胜心急剧增强,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自主、自立意识.”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多数学生会争取表现自己的机会,课后也会相对主动地亲近老师,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其逻辑思维还在发展中,所以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常常会出现表述不清、逻辑混乱、重复、啰唆的情况,以至于教师无法完成本节课的讲评任务.
(二)教师方面
一是很多数学教师没有意识到讲评课的真正目的,因此对讲评课不够重视,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学任务,将评讲题的答案告诉学生,没有对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展.二是很多数学教师在讲评课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很少给予他们说的机会.教师缺少聆听学生答话和问话的能力,这一现象也说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方面
如今的教学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对于教师已经反复评讲过的题型,甚至是原题,仍然不会做,或者完全没有印象.
笔者认为讲评课应该是师生之间交流学习困惑,产生思维碰撞的课堂.在讲评课中,“学生说”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学生说题.但是笔者与部分七年级数学老师交流时发现: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在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说”的重要性以及产生的影响;尽管有一些教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具体操作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组织并实施了本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研的对象和内容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成都市新都区某初中的30位数学教师,其中男性教师14名,女性教师16名.基于前期的文献调查,问卷从教师对于在数学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基本态度和重视程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说”时存在的困难三个方面展开,共设置8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问卷利用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测试信度、效度,结果显示数据的信度质量和设置合理性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二)研究结果
1.教师有培养学生说题的意识,但是对“说”的度掌控不佳
总体来看,所有教师都认为在七年级数学讲评课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是有必要的,并且大多数教师认为在讲评课中,学生自己“说”过的题印象会更深刻,并且掌握的效果会更好.但是在问题2中,笔者统计教师每节课让学生“说”的次数时发现有10%的教师选择3次以内,即一节课中基本上是由教师讲解,学生偶尔发言;而有20%的教师选择10~20次,即如果按照一节课40分钟计算,那么平均下来每2~4分钟,教师就会抽选一名学生回答问题,试问:如此频繁的提问,学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吗?问题的质量值得信赖吗?以上数据说明,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中“说”的度的把握还有欠缺.详情见表1.
2. 部分教师欠缺课堂管理能力,加剧学生说题与教学时间紧的矛盾
当进一步调查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如何培养学生说题习惯时,近一半的被调查教师表示并不会提前设计学生“说”的时机、内容、形式,而是在课堂中随机应变;但是,当被询问“如果学生‘说的不是想要的答案”怎么办时,一半的教师会选择引导学生分析正确答案、师生协作完成;个别教师会直接打断学生,选择其他学生完成;还有46.67%的教师会听学生说完,再分析(见图1).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可能会偏离主题,并且表达不清楚.所以,这一处理必然会加剧教学任务重与教学时间紧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教师对于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清晰以及课堂把控力不够的问题.
3.学生学会做题与学会说题之间依然存在差距
问题7调查讲评课中教师提问时学生的具体表现.从图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讲评课中,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尽管多数课堂很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是仍然有30%的课堂中只有爱举手的几名学生举手,6.67%的课堂中甚至没人举手.难道在这些课堂中学生真的不会做题或者一点解题思路都没有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所以这一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学会做题与学会说题之间存在差距,如何缩短这一差距則需要教育者们进一步研究.
三、 培养学生说题的特点及建议
(一)学生说题的培养过程具有阶段性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学生在学习上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目前具有的水平,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能独立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可能达到的水平,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但可通过合作、交流、探讨等手段,集体完成学习任务,是对学生潜在水平的挖掘.学生现有水平和潜在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1]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处在小升初的衔接阶段,所以他们在心理、生理、思维等方面都还没有完全适应初中节奏.因此在培养他们说题能力时,教师更需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结合他们的特点,放慢脚步,逐步培养.借鉴德国心理学家Duncker(1945) 提出的“有声思考法”,学生说题的实施其实可以经历三个阶段,即示范、模仿、内化.在培养过程中,师生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逐步养成学生的说题习惯,并逐步提升学生的说题能力.(如图3所示)
(二)学生说题的培养对象具有覆盖性
在学生说题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在每一个班级中,由于学生的性格差异、成绩差异等,学生说题的积极性也会具有差异,有的学生喜欢表达,有的学生则表现得更加沉默.但是教育应该是公平的,因此在培养学生说题时教师考虑的应该不只是“培优”,还应该注重“扶困”.因此在说题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对于班级中学生的说题能力应该有个大致把握,这样在说题时才可以全面覆盖,合理搭配.比如,强弱联手顺逆说:“卫强营弱”;强强联手辩论说:“强强联手”;随机组合转换说:“自由组合”.[2]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培养最恰当的学生.
(三)学生说题的培养形式具有开放性
在调查结果中,不少教师反映由于课堂中的时间和空间具有局限性,加上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等因素,很多教师在培养学生说题能力时,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事实上,培养学生说题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形式:(1)课上小组合作说题,在同样的时间内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表达.(2)善用多媒体工具,组织学生建立说题微信群,学生可以自己选择典型题、重点题、难题等,录制讲题视频,发布在微信群中一起交流、学习.(3)课下组织说题活动比拼大赛,激发学生的说题欲望和说题兴趣.
虽然本次问卷只代表了部分情况,但也不能忽视其存在.为了使数学课对于学生更有吸引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落实数学素养,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具体的培养策略,将这些理论基础落实到实际的课堂中.
【参考文献】
[1]韦永旺,覃尚猷,韦春.基于波利亚解题思想的数学说题策略研究[J].数学之友,2018(3):70-72.
[2]毕里兵.学生说题:数学技能提高的密码[J].中学数学研究,2014(3):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