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假期“宅家”引发的大学生亲子冲突及其应对措施

2020-03-17吴蕊蒋浩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9期
关键词:宅家亲子子女

吴蕊 蒋浩艺

[摘           要]  亲子关系是人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大学生寒暑假假期“宅家”时间较多,本应是和父母重温亲情、增进亲密关系的黄金时期。但是随着在家时间的推延,部分家庭的亲子关系陷入令人头疼的冲突、矛盾之中。引发大学生亲子关系冲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采用何种方法调整,才能促进其“正常化”是值得讨论的核心问题。

[关    键   词]  假期;大学生;亲子关系;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98-02

一、假期大学生亲子关系现状

为了了解大学生假期的心理状况,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体学生发布了《假期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9499份。其中,在“您每天通常花多长时间和家人交流”这一问题上,选择“关系亲密、融洽,随时交流”的有5845人,占总人数的61.5%,选择“关系尚可,每天交流约1小时”的有2227人,占总人数的23.4%,选择“寥寥数语,只做必要的交流”的有1195人,占总人数的12.6%,选择“不能与家人和平共处”的有232人,占总人数的2.44%。

由此可见,假期中大部分大学生能够与父母和谐相处,至少是和平共处。然而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还有1427名大学生基本和父母不交流,甚至不能同处一个屋檐下,在这14.34%的家庭中,大学生反映由于父母控制孩子自主权、反复唠叨等原因让他们感到内心烦躁易怒、不被理解、逆反心理严重。而父母同样备受煎熬,“我和儿子根本无法交流,再不开学都快成仇人了……”部分大学生和父母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值得我们关注并探讨解决对策。

二、假期中大学生亲子关系紧张的原因

假期中,部分大学生在家中宁愿和同学、朋友网上聊天,也不愿和家长说说心里话。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亲子双方情绪不佳

假期大学生归家,使得父母原本平衡的生活模式被打破,父母和子女需要调整彼此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互相适应作息时间、饮食习惯,重新划分家务分担,这都需要彼此的理解、包容和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要求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如果受到控制和压抑,势必会产生不良情绪。同理,如果大学生在家不听话、不顺从,有些强势的家长就感到失控、气愤,并将不良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采取反复说教、唠叨等不适合“大孩子”的形式进行教育,引发逆反心理。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认为,情绪、行为是伤害亲子关系的“终极杀手”。

(二)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和塑造

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普遍存在,特别是在亲子关系僵持的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期待尤为迫切。但是,由于部分父母分不清自己和子女的边界,本着“我的人生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弯路”的初衷,把孩子的事情亲力亲为、大包大揽,甚至强行把自己的心愿强加于子女身上,既扼杀了子女个性特长,又剥夺了幸福和快乐。大学生大多年满18周岁,刚步入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的成年早期,正要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避免产生孤独感。虽然在经济上、生活能力上还需要父母的支持,但是他们需要更多独立性和自主权。有部分大学生在心理咨询时表示,自己的人生就像被别人掌控的列车,方向牢牢掌握在父母手中,離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父母对子女的控制和塑造经常以爱的名义打造无形的枷锁。如果父母高压控制和强行塑造,势必造成亲子之间强烈的冲突和关系僵化。

(三)亲子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沟通

有些父母经常与孩子时间交流,但是真正引发情感共鸣的、高质量沟通交流却很少。父母更关心孩子考得怎么样、究竟能不能找到工作等客观现象,但并不知道孩子今天高兴还是伤心以及对将来有什么想法,单纯的说教无法引发孩子的共鸣。最典型的矛盾就是家长单方面交流、灌输、教育,为孩子付出了很多,觉得“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得到的反馈却越来越少;而大学生却觉得父母“无法明白我到底想要什么”“跟父母有较大的代沟,说不到一块儿去”,互相不理解对方,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样的交流不能起到增进亲子关系的目的,甚至因为彼此的抱怨反而造成亲子关系疏离。

三、亲子关系调整对策

亲子关系的质量决定着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是否顺利、是否发生障碍或缺陷,也决定着社会化所可能达到的水平。父母的观念是影响和指导家庭教育实践的法则,所以调整亲子关系的核心是提升父母的自身素质,从而改善亲子关系。大学生的父母要开阔视野,多接纳新鲜事物,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式与孩子互动,建立和谐的亲子生活节奏。对此,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父母恩爱,情绪稳定

良好的家庭情绪氛围有利于形成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日常生活中点滴言传身教。父母关系亲密和谐,一方面给子女人际交往的正确示范,另一方面让孩子无后顾之忧,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爱的滋养,从而集中精力进行自我发展。另外,家长要接纳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看到父母在生活中如何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理智、冷静处理日常事务,特别是遇到困扰或挫败时,如何处理情绪。这些正面的做法能够有效激励孩子,让孩子心理、情感上有依靠有支持,学会积极向上的处事态度。

(二)采取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

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孩子的抚养者、教育者,同时更是他们的倾听者、好朋友甚至是学习者。面对长时间相处,父母可以转换交流姿态,尝试以这样的方式和孩子沟通。

1.耐心倾听,双向沟通

有效的亲子沟通中,倾听的作用占到70%。所以在亲子沟通中家长不能打断或限制孩子,要尊重孩子自主权、隐私权。另外,沟通要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前提下,不是单方面询问,更不是责备。父母可以改变说话方式,如把“你应该怎么做”变成“要不我们一起来试试”……在亲子沟通中,应给孩子充分的言论自由和必要的申辩机会,而且高质量沟通的次数必须得到充足保证。

2.亲子沟通内容应具有多样性

亲子沟通中的内容绝不能仅仅是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和指导,还应涵盖孩子在成长中所遇到的思想困扰、朋友关系、婚恋疑惑、求职就业、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最好探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并真正静下心来,从思想上尊重孩子的话语权,耐心倾听他们究竟关心什么内容,有哪些兴趣点和困惑。

(三)以成年人标准给予尊重

父母应尊重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而非父母的附属,他的思想、感受都需要得到成人的、平等的尊重。如今大学生年满18周岁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在做出关乎孩子个人的决定时,家长应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权利与责任并存,要三思而后行,在与之相关的家庭决议中,也要听取子女的意见和建议。这点点滴滴的尊重带来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意识,对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人格、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尤为重要。只有这样充分的尊重,才能让子女对父母敞开心扉,说出真实想法,并承担相应的责任。与此同时,大学生才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认识到父母的能力和自我的不足之处,发自内心的尊重父母。

(四)充分信任,给予自由

信任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条件。大学生随着心智逐渐走向成熟,有更强烈的自尊心和独立意识。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父母的肯定和信任。现如今家长和“00后”的大学生成长环境截然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较大差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找准自己的角色站位,特别是对待成年早期的大学生时,要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去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把孩子当作小朋友去管理。另外,大学生需要独立的时间、空间去安排自己的事情,不希望被限制。这时候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要相信他们独自处理个人事务的能力,甚至要允许他们犯错,并在错误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五)行動支持,多元评价

无论何时,无论何事,子女都期待得到父母的支持和认可。如果父母时刻以警察的状态站在孩子的对立面施压、指责,只能让孩子将成长、发展的精力用来对抗父母。聪明的父母更像教练一样,站在孩子的“后面”,用实际行动给予孩子支持,告诉孩子:“无论发生什么,爸爸妈妈都会陪伴你,遇到问题咱们一起想办法……”这样孩子更会与父母亲近。

当前,学业成绩成了很多家长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这是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家长应该多花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发现并欣赏他们除学习成绩外的优秀品质,多元化评价孩子。

综上所述,大学生假期居家是父母和子女彼此互相了解的宝贵时机,亲子关系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构建和维系。只要通过不断地良性互动,定能增进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参考文献:

[1]李丹阳.你的亲子关系价值百万[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2019:15-18.

[2]孙云晓.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密码[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35-118.

[3]武楠楠,李霞.亲子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校园心理,2009(10):167-17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宅家亲子子女
“宅家”10年没问题
Tomb-sweeping Day
足不出户的日子,制定宅家拍摄计划
晴晴的宅家日记
宅家上网课二三事
正在上大学的成年子女是否属于离婚案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
教育子女陋习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