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的湖南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的技能领域路径研究
2020-03-17刘华柏
刘华柏
[摘 要] 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是现阶段我国为解决人才能力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学生就业难度大等问题所适用的重要制度,而这种制度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其实施路径仍需要探究与完善。
[关 键 词] “1+X”;路径;制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50-03
学生能力不符合社会发展实际需求是现阶段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建立“1+X”证书制度,以解决现今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而“1+X”证书制度的实施能够推动我国多个部门协作,共同改善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此制度的实施能够将社会的实际需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相互结合,让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现阶段学校的教学方式已经固化,其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也更加凸显,而“1+X”制度的实施能够促使我国职业教育进行改革,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动力以及发展方向。“1+X”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国家引导与推进,为保证其制度能够更好地被人们所接受,我国政府在发展过程中会对现有的职业资质框架进行改进与完善,让此制度下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更加公平的环境中与其他人进行竞争。
一、“1+X”证书制度概述
“1+X”证书制度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中“1”代表学历证书,学历证书能够较为全面地表现出学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X”代表的是职业技能证书,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进行展示,反映学生职业发展的综合能力。“1+X”证书制度与传统的制度相比,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专业技能的提升,使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更加满足现在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降低学生的就业难度[1],是现阶段我国解决学生就业难以及提升学生综合质量的重要措施。
二、“1+X”证书制度实施的背景与意义
“1+X”证书制度最早产生于2019年我国国务院所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伴随时代的发展,我国在飞速前进,而在这种环境背景的要求下,我国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而我国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自身的改进速度赶不上社会的发展速度,造成所培养出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1+X”证书制度是建立在现有社会发展的背景之下,其制度的实施能够将学校与社会更好地结合起来,辅助学校设计更加适合学生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此制度的实施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提升职业教育质量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来看,要求人才能够更加精通某项技能,且能掌握多种技能的简单应用。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我国职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重视人才单一专业的培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就业渠道单一、就业方向单一等情况,严重影响我国的长远发展。而“1+X”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对学校学生的多种能力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让学生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能够更好地参与社会工作。
(二)优化现有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高校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影响较重,其人才培养的手段、措施等基本定型[2]。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些固定的方式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不足更加凸显。“1+X”的应用将在较大程度上刺激职业高校对自身的人才培养进行改进,引导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教学的周期、教材、教学方式等各方面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从而探索出能够解决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足的新方法。如,在传统的人才培养中学校需要耗费三年到四年的时间对学生单一的技能进行训练,属于长时间的训练,这种情况下学生易产生懈怠情绪,不利于长远发展。而“1+X”制度实施后,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长期训练与短期训练相结合,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多項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不断成长与完善。
(三)降低学生就业难度
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不断发展,社会职能在不断进行细化与优化,岗位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这就给现阶段学生的就业带来更大的压力。“1+X”在实施的过程中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作为学生成长的重点组成部分,更加注重于技能的实用性,让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提升就业质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1+X”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更多侧重于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解决传统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情况,提升学生的综合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降低就业难度。
三、“1+X”正式制度实施的原则与任务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知“1+X”在现阶段的人才培养以及社会发展中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故而,提升其应用质量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制订相应的实施原则与任务,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提升“1+X”实施的规范性和应用质量。
(一)实施原则
1.“1+X”是建立在现有社会发展情况基础之上的、由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重要职业教育培养制度。故而,各高校在实施这个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坚持政府的引导,按照规章制度有序进行“1+X”证书制度。政府在实施制度的过程中需要鼓励社会力量更多参与到其中,提升制度的发展速度与质量。
2.坚持教育与培训相结合,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学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重视人才的教育而轻视培训过程,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较低。故而在进行“1+X”的过程中需要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水平。
3.重视管理的规范性。从证书考察标准和人才要求质量两个方面出发,对教育培训的全过程中进行管理与规范,提升人才培养的规范性,让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对人才进行培养。
4.重视试点工作。“1+X”是2019年提出的,在我国的实施时间并不长,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较多的不足,故而需要重视试点实践工作,从试点实践的过程中找出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不足,为制度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二)主要任务
1.提升职业培训质量
职业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以社会的实际需求作为基础,进行培训工作的改进,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际应用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
2.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1+X”的实施是提升现阶段我国职业培训质量的重点工作,其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十分重要[3]。故而,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对其在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提升学校师生的重视程度,能够更加积极的响应“1+X”证书制度,也能够按照制度的实际要求规范自身的言行。
3.开发职业技能等级证明
在对学生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制订出一套完整能够对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进行评定的标准,学校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技能应用情况制订不同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同等级的职业等级证书一方面能够为他人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另一方面学校也能够利用等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职业培训工作。
4.建立培训评价体系
建立评价体系对现阶段学校实施职业培训的质量进行多方面的反馈,辅助学校对职业培训质量进行分析与改进。在进行培训评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评价指标的设置以及量化考核标准的设置。评价指标设置要求其评价能够更加全面以及系统,能够对学校职业培训的方方面面进行检测。而量化考核标准设置则是要在较大程度上保证其量化考核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能按照学校或者某方面利益的要求肆意对其进行更改,提升评价,降低量化考核的合理性。
四、“1+X”正式制度實施路径探析
现阶段,我国实施“1+X”的时间较为短暂,相关制度等方面仍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而保证其制度能够更好地实施与推行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三方支持。
(一)政府做好统筹管理工作
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1+X”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政府相比较社会以及学校而言,其能够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收集、管理、分析工作[4],能够从整体性角度出发,对现阶段“1+X”制度实施情况进行调整,以保证实施质量。
1.政府需要提升自身对“1+X”制度的宣传工作,提升整个社会对其的认同度。职业等级证书与学历没有直接的关联,部分企业对证书的接受程度不高,造成其在学生就业中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进而对其推行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而,政府需要进行宣传工作,提升人们对“1+X”制度的认识程度与接受程度,保证其能够发挥应用的作用,提升推广质量。
2.完善“1+X”相关制度。对各地试点情况进行更加详细的数据收集工作,进而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判断,找出现阶段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并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提升制度整体的完善程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实施的规范性以及人们对其的认可度,让此制度能够更好地实施。
3.发挥教育部门的力量。教育部门相比于政府其他的管理部门而言,能够更多参与到各高校的管理工作中,甚至直接对高校的部分工作进行管理。故而,发挥教育部门的力量,让其能够更多参与高校“1+X”的实施,利用政府的号召力与统筹管理能力,辅助此制度更好地发展与完善。
(二)社会做好研究以及数据回馈工作
社会研究人员可以对现阶段“1+X”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按照制度的实际应用情况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提升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质量。而经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才需要进入社会,并由社会对人才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进而为学校“1+X”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如:企业方可建立联合平台,对自身在发展过程中“1+X”制度所培养出的人才进行分析,找出在培养中仍存在的不足,并公布在平台中,而相关单位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更好地对制度进行改进。
(三)职业院校落实自身的工作
职业院校是“1+X”发生作用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制度实施的主要任务。学校需要做好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对接工作,利用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对人才进行锻炼与培养,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综合质量。
1.证书引入需要以社会实际需求相符合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最为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故而学校在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引入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判断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按照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合理进行证书的引入,从而保证学校所培养的技能是满足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的。在进行证书引入时,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判断,不能够引入学习难度十分大的职业技能学习证书,以免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职业证书的考取中,而忽视常规的学习内容。
2.教学资源管理
教学资源是保证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资源。现阶段,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分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学校的实际教育情况以及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等因素合理进行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应用,并按照其技能的实际需求进行设备的引入,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从目前的形势来看,“1+X”制度的实施时间较为短暂,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教材资源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各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资源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与判断,对部分应用质量较低的学习资料需要进行更换,保证“1+X”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成长与完善,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大范围的应用中。
五、“1+X”制度实施中的误区
“1+X”制度在我国的实施时间非常短暂,没有相关的经验供人们进行学习与思考。我国在实施此制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等各种原因造成其走向误区,影响“1+X”制度的实施质量。
(一)避免教育封闭性,提升职业教育开放性
从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学校在发展中大多处于较为封闭的环境,大量的学校出现与社会脱节的情况,所以培养出的人才也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不符。故而,学校在实施“1+X”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等进行改进与创新,避免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走上传统教育的老路,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提升教育的开放性首先需要有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制订相应的制度鼓励各学校进行尝试,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出新型的教育模式。而学校方面也需要降低发展的独立性,更多地与社会进行沟通,了解社会的实际需求,认识到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改进,提升学校开放性的同时,保证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二)避免市场化,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
教育与其他企业发展不同,其在实际运营的过程中商业价值较低,而公益性质更高。部分学校在实施“1+X”的过程中,为保证学校能够更加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而造成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公益性,更加商业性。因此,政府以及各个单位在“1+X”制度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避免期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受商业化影响,产生“唯证书”情况,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也让“1+X”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三)避免掉入培训化,将育人作为教育中心
现阶段,我国在“1+X”制度实施的过程中,部分学校对此制度的认识程度不到位,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培训,而忽视育人,造成制度在实践中出现发展偏差,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避免形式化,重视发展质量
“1+X”制度在实施过程主要的目的是为解决现阶段我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符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質量人才。因此,其在应用过程中需要重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接,避免在实施过程中落入传统教育的俗套,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避免人才培养片面化,重视人才全方位培养
“1+X”制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证书的叠加,需要将其理解成教育的改进与完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吸取传统教育与新制度下教育中的优点,摒弃两者中存在的不足,提升“1+X”制度实际的应用质量。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需要从人才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出发,保证学生身体以及心理综合发展,为我国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能工巧匠。
六、结语
“1+X”证书制度是建立在现今社会实际需求之上的制度,产生的时间较为短暂,多方面的发展并不完善,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马铮,龚福明.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重构探析: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4).
[2]林夕宝,余景波,刘美云.1+X证书制度下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合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0(1):4-11.
[3]邹立琴,张少华,陈方军,等.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以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1):28-31.
[4]胡振浩,朱秀清.“1+X”证书制度背景下全国体育职业教育学生技能大赛竞赛设项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
◎编辑 赵瑞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