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策略探究
2020-03-17何志免
何志免
【摘 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学中世纪存在的问题,既是教学设计工作的起点,也是教学设计能否真正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前提。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学中的教学过程中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情境、学习任务等际情况,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创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模式是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在教学设计应用的过程中评价犹如一面镜子,既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成就,又能映射出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为教学设计的优化提供依据。
【关键词】背景分析;理论基础;设计模式;教学评价
引言: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法也随之出现,这要求教师除具有专业的教育知识和能力,还需要设计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提升教师的专业内涵必要工具,也是新课改政策的落脚地,因此教学设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
教学设计的背景包含多种因素,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考虑教学的知识内容,对学生方面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情境、学生的学习任务等。学习需要就是在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问题的针对性,增强教学设计的效果,保证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中有效的进行,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学习情境、学生學习任务的分析可以防止教学任务的重复,帮助老师更加细腻细致的考虑教学规划、教学策略和教学诊断,为教学框架的确立以及教学活动指明了方向。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以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为基础,学习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各种设计策略以促进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理论是用各种方法帮助人们成长和发展的理论。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内容主要为让教师以合理的设计教学情境传递科学知识,让学生以最优的的方式学习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理论主要类型有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学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每种理论都有所侧重,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习任务以及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择优选取,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的主要要素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老师做好教学工作,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的要求在于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通常由教师完成设计任务,设计的侧重点是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以及如何已有的教学媒体材料进行教学工作过程设计。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主要要素:
(1)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需做哪些课前准备?
(2)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需要采用哪种教学策略?
(3)利用什么教学媒介讲授知识更为合适?
(4)如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5)当教学设计方案不理想时,如何修?
教学设计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各要素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处理策略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处理策略选择,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四、教学设计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衡量、判断,旨在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学设计方案的水平如何?能否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只有通过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来获取教学设计的基本信息,并对方案的修改提供依据。教学设计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与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预定的方向进行。
在当代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四个基本原则为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学习化原则等。在对我国传统教学评价反思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新的教学评价理念以及评价方法,教学评价新的突破方向为: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取向,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工具等。个教学设计作为一项有效的教师教学工具,我们应该在修改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使之贴近学生实际,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设计是一个不断深化和改进的过程。设计者需要承担起对教育改革有回应且能适应的角色,教学设计才会更好的服务于教学。
参考文献:
[1]陶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42-45.
[2]王爱芬.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s1)
[3]张苏姝.毛新薇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规范重建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 2009,(18)
[4]袁晓丽.对新课程教学行为的思考[J].才智,2009,(21)
(作者单位: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