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20-03-17吴保刚韦炜
吴保刚 韦炜
[摘 要] 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结构相对先前有了较大变化,导致传统教学模式培养质量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在当前普遍采用的校企联动教学模式中,使用模块化教学测量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基于模块化教学及校企联动,开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建立现代化人才课程教学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配置;实践能力考核为本位,优化考核体系;加大校企联动下“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
[关 键 词] 模块化教学;校企联动;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9-0004-02
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模块化教学是指高职院校从社会或企业需求出发,针对某特定领域或特定需求而形成的不同教学模块。通过校企联动下不同教学模式的实施,将高职院校教育内容与理念提升到与社会、与企业需求相一致的高度上,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与企业需求的人才。
一、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优势
在校企联动下,高职院校开展模块式教学遵循的是“按需施教、学用一致”的原则,通俗来讲就是干什么学什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系统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实现有效弥补。国内外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实施校企联动下社会、院校、企业、教师及学生为一体的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将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企业实际需求、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教师发展、学生培养与就业等有效融合到一起,实现了教学、社会、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互利共赢”。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校企联动模式下开展模块化教学,较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实施的是模块化教学模式,因此,各个教学模块之间应当做好对应的衔接工作,特别是对于部分教学模块有着紧密联系但不属于同一个学院开展的模块,应当增强这两个模块教学之间的合作,强化这些模块之间的协同创新性,有效解决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合作行为等风险。在具体实施时,可选择使用叶贝丝网络分析方法,对于这个模块化教学形成的网络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可能出现的模块教学联系性较差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避免,从而在校企联动下模块化教学化教学中,形成协同创新运作机制,确保校企联动式模块化教学的高效开展。同时,在对各个模块进行划分时,可选择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内容进行更为科学的分析,确保所划分模块的合理性。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劣势
(一)教学效率较低
多数高职院校专业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可分为实习与理论两个部分,虽然设置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但从效果来看,两者并不能做到较好接轨,特别是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各自为政的情况普遍存在。理论课程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教学,而实践教学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安排技能操作实践。两者分段实施,实习指导教师与理论教师相互脱节、各负其责,导致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欠缺严重,致使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较难实现有机融合,实训教材与理论教材内在联系得不到较好协调,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方面合理性较差,对教学效率提升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人才培养质量较差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对于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较为分散,表现出较为突出的时间跨度大的问题,很多本应当连续的教学课程被安排在不同学期,导致学生学习这些重要知识时呈现出分散、断续的特征,与这些重要课程相匹配的实习教学也不得不分段实施,相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对重要知识理解不透彻、对知识整体认识不清楚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较难深入其中,知识与技术更新时间周期非常长,对于当前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不利于构建“双师型”队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往往是理论知识先行实训课程再进行,专业理论课程在教学时,较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较为忽视,很多教师表现出对理论教学较为重视、对实践教学较为轻视的情况,不利于培养既能高质量指导学生开展实践学习,又可以高质量讲授专业理论知识的“双师型”教师。
(四)不能有效实现校企合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学校教学模式较为封闭,不具有市场意识或者开放意识,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不能实现有效对接,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与企业发展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与行业、企业标准相脱离的情况,与企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也不能较好切合;高职院校这种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与教育资源的配置,导致很多高职院校出现了资源重复投资,技术严重滞后,不利于在全社会内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带来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基于模块化教学的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实施的
策略
(一)建立现代化人才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校企联动下模块化教学高效开展的基础。在具体实施时,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岗位能力需求作为出发点,按照某项技能或某项能力设置专业课程的教学思路,特别是对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有机整合,形成校企联动下的教学模块。对于设定的各个模块均应当设置专业带头人、企业专家分析师及实训指导教师等,根据项目任务种类、数量等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分类,然后从已经确定的任务与项目进行针对性选择,整合出每个任务、每个项目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点与知识点,对职业岗位工作应当掌握的工作与知识进行明确,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践与理论相统一,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专业学生专业特色较为匮乏、职业特色较为缺乏”的弊端。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配置
在校企联动下开展模块化教学时,应当根据设置的专业课程各个大模块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对教学资源、师资的充分利用,为行业、企业开展多种类型的培训,从而提出更为有利的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等服务,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有效发挥出来。同时,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训基地中设备配置情况,对所需设备进行统一购置,从而实现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设备的有机互补,降低设备重复投资出现的概率,对教学设施的配置进行优化。例如,对于某些工程类课程可以在专业教室中进行,对照实物进行讲解,同时将多媒体设备有效应用到教学中,从而以生动形象的虚拟现实仿真技术、三维动画、平面动画等增强教学效果。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根据不同专业需求,设置虚拟操作空间,让学生在虚拟操作空间中完成相关操作,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就可对各个模块进行更为深入学习。可以让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根据学生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训练,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在四人到六人为宜,实践开始时,一半学生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另外一半则要做好观察、记录的工作,等完成之后再将两者进行调换操作。小组成员都应当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实训项目,从而确保所有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的要点。若这一实践过程中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应当让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在校内模块学习完成之后,应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学习,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均应当参加实训,这样不仅可确保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与考核,还可以在校企联动下,掌握当前行业发展动态与最新技术,有效推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为企业培养出更多高技能型人才。
(三)以实践能力考核为本位,优化考核体系
在校企联动下开展模块式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应当是整个教学工作开展的核心,因此,需要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化的课程考核体系。在具体实施时,可采用“四位三体”的评价方式。所谓四位是自评、互评、师评、业评;所谓三体是教师、学生、企业。其中在自评中,每个模块均应当设置一次理论考试,采用技术与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自我在知识掌握、理解及应用方面进行检测;在互评中采用考核与教学相分离的方式,将学生分组,每个组中可包含4人,依次轮流并由其他小组完成对本组的考核,在考核时对于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均应当进行考核,这对于让学生做到取长补短较为关键;在业评中,可以与兄弟院校针对某个课题或者某个方向开展技术创新能力比赛的方式,选派学生参加比赛,在和兄弟院校相互比拼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针对性改进;在师评中,不仅仅是教师的考评,企业专家也应当参与到其中,在考评时,不仅需要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还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进行考核,例如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出勤率等,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素质为出发点。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所有的模块应当单独进行,得到最终成绩之后进行累加并选取权重的平均值。
(四)加以校企联动下“双师型”队伍建设力度
在校企联动下实施模块化教学构建一支专业水准过硬的专业教学队伍是非常关键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特别是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必须较强。因此,教师也应当定期到企业中进行一线实践,掌握本专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情况,从而将这些新技术、新产品及时更新到自身教学内容中,有效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學内容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的弊端,真正形成高质量“双师型”教学团队。
四、结语
在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模式下采用模块化教学策略可有效增强教学模式的创新性,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因此,高职院校应从自身情况出发,全面结合专业教学需求,将模块化教学方式有效应用到其中,同时这个过程中还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从而为社会与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此外,这对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参考文献:
[1]郑金胜,许靖.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训模块化教学研究[J].职教论坛,2017(9):85-89.
[2]袁俊.基于融通体系的高职模块化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5(28):30-32.
[3]林健.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7-23.
[4]刘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机制探索[J]. 教育探索,2009(8):146-148.
[5]和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的问题与促进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90-93.
[6]潘海生,王世斌,龙德毅.中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3):143-148.
[7]娄华水,於芳.中职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绍兴中专教学改革实践记实[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46-48.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