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17》视听语言分析

2020-03-17罗雨溪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8期
关键词:鼓点调度音乐

【摘 要】《1917》是2019年上映的一部通过“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创作的具有沉浸式体验感的战争片,其视听技术的运用与设计具有教科书级别的地位,笔者将从场面调度与声音这两个层面分析本片中人物与摄影机的调度设计以及声音如何营造氛围与辅助叙事这两个问题。

【关键词】《1917》;场面调度;声音

引言:

《1917》是萨姆·门德斯导演依据其祖父阿尔弗雷德的回忆录改编的一部优秀战争片。曾获得第9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音响效果以及最佳视觉效果三项大奖。本片的剧情简单来说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两个士兵被派去跨越德军战壕、历经千难万险给前线战士送信的过程。下面笔者将从场面调度和声音这两个方面浅析《1917》中精巧的视听语言设计。

一、精准的场面调度

场面调度是导演在拍摄现场对于视听语言各元素的综合调度、安排。场面调度从字面上来看是空间问题,但它不能离开时间这个既定存在的要素。所以,在一部电影中,场面调度不仅仅与演员的调度有关还与拍摄时现场各部门以及取景框内所需各元素的调动有关。在《1917》这部影片的几十个长镜头中,由于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要求从头到尾拍摄不间断,所以拍摄过程是不可逆的。如果拍的不好,只能从最开始再拍一遍。从相关资料中可以看到导演前期对于场景模型图的设计、开拍前演员与摄像机的模拟过程以及甚至为了影调一致,阴天拍摄下的实景打造都是场面调度前期准备工作的几大重要步骤。正是因为导演、摄像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在前期花费大量时间做的这些准备工作,才可以在《1917》中看到如此巧妙的人物与摄影机的调度。

《1917》的场面调度使得二位士兵在送信过程中所面临的危险与恐惧充满了未知感与突发性。比如在布雷克救下了德军飞行员时,他让斯科去取水给敌军飞行员喝。一镜到底的镜头跟随着斯科去取水,观众同斯科这个主人公一起在取水,大家都不知道布雷克与敌军飞行员在斯科取水的同时刻发生着什么。直到布雷克发出了“No”的喊叫声,摄像机才跟随斯科走向德国兵与布雷克,观众此时才看到布雷克已经被德国兵捅伤了。所以,一镜到底拍摄手法下的摄影机拍摄时,一共有两个主角,当这两个主角分开行动时,摄影机只能跟随一个人物进行调度,所以观众对于另一个主角的行动是未知的。在这种场面的调度下,布雷克的死也是本片中的一个突发性事件,观众也没能想到送信动力更强的布雷克会死在途中,巧妙的场面调度让剧情的发展充满了未知感。

除此之外,场面调度的精准运用也可以让观众对于剧情的设想产生前后落差感。比如在斯科过断桥的时候。首先,镜头扫了桥对面战后残骸的荒芜场景,全景镜头给了观众一定的安全感,无声无息、平静的地方在暗示观众这里可能已经发生了激战,也就不会有敌军出没,不会有危险发生。这时观众的注意力都跟着第三人称视角拍摄下的斯科一起过断桥,然而随着一声枪响,斯科开始躲藏追着他打的敌军子弹。最初全景镜头的暗示与后面突然响起的枪声使得观众对于情节发展的内心设想前后不一致,从而产生强烈的落差感。摄像机跟踪斯科进行拍摄,摄像机的运动动势也跟着斯科这个人物的行动动势一起探看敌人位置、躲避子弹,给观众同影片人物动势相同的直观体验感。《1917》的场面调度设计让本片的故事情节的发展与情节的代入感完美结合,给了观众观影过程中由内而外的强烈体验感。

二、精巧的声音运用

《1917》这部影片中精巧的声音运用为影片的视觉部分带来了锦上添花的效果。甚至如果观众不看画面,只听声音都可以感受到紧张、忐忑不安的战争氛围。声音可以分为人声、音响和音乐。在这部作品中,这三种声音相互融合、相辅相成,为观众带来了逼真的战时声音空间,是一场震撼人心的听觉盛宴。

声音营造影片氛围。《1917》开片时最初的紧张点就是布雷克和斯科走出战壕的时候,鼓点音乐伴随着两位士兵充满的未知恐惧感为观众营造了紧张的氛围,为全片奠定了忐忑不安、无比紧张的情绪基调。苍蝇萦绕在腐蚀的死马周围发出“嗡嗡嗡”的音响,布雷克和斯科也随着自己紧促的步伐产生了“呼哧呼哧”的喘息人声。鼓点、苍蝇声音以及人的喘息声三者交织在一起,让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紧迫的送信任务、真实的死亡腐烂观感以及主角不停前进的步伐所产生的生理反应,音乐、音响与人声的巧妙结合为全片营造了紧张、忐忑的氛围,听觉体验完美地匹配了视觉效果。

声音辅助影片叙事,在前半部分的第一个高潮事件——德军战壕地洞地雷爆炸中,整个过程都是有音乐辅助的,直到两个人冲出地洞,音乐戛然而止。音乐的停止也交代了布雷克与斯科暂时安全了。在斯科过断桥时,前部分没有任何声音,观众的注意力完全聚焦于斯科过桥的过程,直到枪声响起,鼓点音乐也再次响起,鼓点音乐配合着斯科躲避、探看敌军位置的紧张对战过程,声音匹配故事情节的发展。鼓点音乐紧张的节奏也暗示着斯科即将进入危险的敌军区。《1917》中的音乐也与情节内容相匹配,在斯科上岸之后,影片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了有歌词的音乐,清唱音乐的歌词内容不仅展示了战士们的心声,“回家见妈妈和所有我爱过的人”也与布雷克嘱托斯科给自己妈妈写信的情节相匹配,为观众展示了殘酷战争背后更触动人心的爱意表达。《1917》中声音营造氛围与辅助叙事的案例还有很多,本片的声音设计绝不仅仅是导演一时的心血来潮,每个声音都具有其作用且充满了深刻内涵,不愧为奥斯卡的最佳音响效果影片。

结语:

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除其内核意义之外,其视听元素的运用也是不可小觑的。《1917》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一镜到底”拍摄手法下的沉浸式战争体验,它的场面调度与声音运用等一些视听语言的设计为整部作品带来了更为精准、巧妙的故事感与代入感,达到了视听结合运用下的双强烈的直观体验感,对于日后战争片的创作具有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邵清风.视听语言【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孙蕾.视听语言【M】.新华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罗雨溪,1997年7月,女,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在读,现就读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视听文化研究。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鼓点调度音乐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智能四向穿梭车系统的应用与调度对策研究
10kV配网调度运行故障及控制对策
鼓魂
雨天
戏曲美学视域下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
音乐
为春天加油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