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诊断方法探析
2020-03-17龚月琴
龚月琴
[摘 要] 混合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而相关教学诊断的方法及应用常见于中小学教学,着眼于高职课堂教学中混合教学模式中的网络教学,对其教学进行诊断,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关 键 词] 网络教学;教学诊断;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112-02
一、网络教学现状
(一)网络教学的概念
网络教学是一种涵盖了利用网络促进传统教学的模式、“混合教学”的模式以及狭义的网络授课,教学内容绝大部分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基本上没有面对面的交流。
(二)影响网络教学方式的因素
首先,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可程度。网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和传统不一样的新的要求,包括要求教师具备开展网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而教师缺乏专业的技术和方法的指导,会降低教师开展网络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开展网络教学需要教师相较于传统教学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教师的大量投入和教学质量没有成正比提升,将会影响教师投身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从知网的既有文献可以看出,当前针对网络教学的研究主要以中小学为主。
二、教学诊断思维与方法
教学诊断通常包括九大因素:教师角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学生角度的参与程度和参与效果以及师生关系角度的师生互动。我国的教学诊断最早的手段是通过考试来进行学习和教学诊断。
网络教学针对师生之间不能见面的特殊性,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互动平台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原先在传统课堂讲授中就可以直接诊断的内容,在网络教学中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诊断;原先课堂师生面对面的互动可以经由网络媒体进行实时沟通;教师的教学内容是否被学生掌握,可以通过在网络平台答题的情况来实现;学生是否认真学习平台的内容,也可以经由网络平台的实时统计获得。
三、网络教学诊断实践——以《认识运输》为例
网络教学诊断区别于传统教学的课堂教学诊断。网络教学诊断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诊断。网络授课需要授课教师除了对教学方式重新设计,还要求教师掌握专业的计算机知识,进而能够有效操作授课平台技术。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也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教师在课堂占据主导权转变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沟通,学生占据主动权;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也很习惯传统的师生关系,在面授的过程中,紧紧跟着教师的节奏,转变为学生占据主动权,除了要克服自己的惰性,积极主动学习,也需要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通过平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
《认识运输》这节课所有内容均在线上完成,学生需要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和职教云平台来自行完成这节课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认识运输》这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运输的概念及在物流中的地位、运输的功能与原理、运输与物流的关系。针对网络课程常见问题,包括内容单一、反馈不够及时、学习环境约束力不高等常见弱势,根据课堂教学自我诊断标准,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资源等诊断项目,从如下方面来设计网络教学:导入新课部分选用两个案例,引出课题;新授课部分,利用微课的形式给出详细讲解;巩固提升阶段采用案例实训的形式,小组分组完成海尔物流的案例,并在线提交作业;课后作业阶段设计了知识问答,检测学生对课题的掌握程度;为了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职教云平台设有论坛,给学生答疑解惑,不但是师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答疑解惑,每帮助同学一次,平时成绩都有加分,这个论坛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帮助了很多学困生,同时也降低了教师的课余工作强度。
了解网络教学的效果,主要通过网络教学效果诊断量表(如下表)进行教学诊断,并配合学生网络学习诊断量表进行学习效果诊断。教师和学生分别在课后完成这两张诊断表格,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的统计软件对网络教学完成自我诊断以及改进诊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改进薄弱内容并螺旋式上升。具体操作可采用教学差距图,对照课前制订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对教学的内容和效果等进行量化评分而找出差异。首先,对整个教学过程数据化,利用职教云平台软件的统计功能,掌握学生的出勤、分组、考核、答疑、课堂参与度、作业等一系列和学习效果正相关的因素。其次,通过相应的诊断分析数据,分析网络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改进诊断方向,并分析课后测验数据。通过平行班级的比较分析,完成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即课后的教学反思,最后形成诊断分析报告,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并重新诊断,螺旋式上升。
四、网络教学诊断改进措施
(一)在教学手段上,建议讲授同一门课程的教师共建教学资源,共享教育资源,群策群力,提高网络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水平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差别很大,网络课堂需要事先准备大量的教学材料,教师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单靠一个教师来完成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势必会影响教学的效果。
(二)从教学技能的角度來看,对教师需要掌握的教学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师除了需要设计出更合理的教学设计,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质,掌握交互式平台的各项操作技能。
(三)网络教学中,新型的师生关系下师生双方要有效做好角色的转换
学生的角色必须转换为“学习者”。这就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拥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专业的信息素养,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传递知识的使者转换为网络学习各项活动的设计师,更要转换为促进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引路人。
(四)加强教师培训以及网络平台的深度开发
为教师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的培训服务,有助于网络教学的不断深入。当前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很多流于形式,有些商业培训仅仅限于平台功能的培训,对教师网络课程的开发没有指导意义,培训效果差强人意,不利于激发教师的网络教学动机。目前很多平台的设计者并不是教学者,平台的很多功能并不适用,需要平台开发、设计者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共同开发出高效、适用的平台。
(五)网络课堂教学诊断必须明确教学诊断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
教学实践是教学诊断的前提和基础,而教学诊断是教学实践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诊断过程中,必须明确网络教学的特殊性,在网络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在线上完成授课和学习,教学诊断必须与学习诊断相融合。课堂教学是基于“教与学”的活动,而教学诊断是“教与学”的诊断。
(六)网络教学诊断需要规避“急功近利”心理
教学诊断并改进是一个长期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同时,网络教学诊断需要构建多元主体机制。教学诊断的改进需要大量样本,不是单单一个教师的力量可以完成的。在教学诊断的过程中,建议采用成果导向机制,重视学习目标的导向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诊断和学生诊断同时进行,采用职教云平台的统计软件,通过量化的形式形成诊断分析报告,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制订改进的目标和计划,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国欣.中小学教师教学诊断能力发展机制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沈国欣,王后雄.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诊断研究:基于1988—2016年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7(8):67-71.
[3]尹达.教学诊断思维的内涵、价值与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5(1).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