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城区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调查研究
2020-03-17刘婷婷
刘婷婷
[摘 要] 目的:了解盐城城区养老机构的服务开展情况。方法:对盐城两个城区的17所养老机构的康复设备、人员配备、康复服务开展情况,人才需求情况展开调查。结果:养老机构中设备大于5万的有2所、5所养老机构配备康复人员、开展的康复服务主要有传统康复治疗,如艾灸、按摩;简单运动治疗,如呼吸功能的锻炼、红外线理疗、调制中频电疗等。17所养老机构一致认为需要开展专业康复服务,均计划招聘专业康复人员。结论: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的提升空间很大,人才严重匮乏,需要各种政策支持解决人才问题。
[关 键 词] 人口老龄化;养老机构;康复服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5-0056-02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出现生理功能衰退、感官功能缺损以及认知功能改变等多种健康问题,病残等级和康复需求上升,健康服务供给总体不足与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加剧[1-2]。由于计划生育的影响,传统的亲人照料家庭养老模式已经发生变化,机构养老逐渐成为家庭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倾斜养老事业的政策,并对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等政策指出要解决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动医养结合,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康复医院。康复服务可以增进老年人健康,预防残疾的发生,减轻老年人功能障碍的影响。同时在国家的宏观指导下,盐城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对养老事业的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笔者对盐城市亭湖区、盐都区养老机构的康复服务现状进行研究,为培养合适的养老康复人才及促进康复人才就业提供依据。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盐城市亭湖区、盐都区的养老机构17家,符合《养老机构等级与划分评定》标准,且收住老人在50人以上。
(二)研究方法
参照民政部颁发的《养老机构等级与划分评定》标准和《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自行设计盐城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养老机构主要职能,有无康复治疗人员、康复设备及其数量,收住老人性质及疾病种类等。调查对象主要是养老机构负责人,条件允许可以进行纸质问卷调查,或者进行电子问卷调查。
二、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7份,收回有效问卷17份,17家养老机构中民办5家,公办12家。5家养老机构的职能是医养结合,同时兼具康复服务;6家养老机构是护理院,职能主要是对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饮食起居照顾,病种涉及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6家养老机构是养老院,职能主要是对能够自理的老人提供餐饮、清洁卫生、休闲活动及医疗保健等服务。
(一)康复设备调查情况
养老机构的康复设施较少,17所养老机构中12所配备的康复设备总值小于2万,主要是助行架、简易坐便椅、轮椅、手杖、马桶旁边的扶手等日常生活的个人辅助器具,无康复治疗设备,5所养老机构康复设施总值大于5万,除了配备日常生活的辅助器具外,还配置红外线治疗仪、电疗、运动平板等康复治疗设备。从调查结果来看,小型民办养老机构和运营时间相对较长的养老机构康复设备种类少、价格低,新建民办养老机构和大型养老机构康复设备配置相对较好、投入较高。
(二)康复人员配备情况
17所养老机构中配备康复治疗人员的有5所,这5所养老机构中持有康复治疗师资格证的仅有3所,另外2所康复治疗人员均是养老护理员,其余12所养老机构均未配备康复服务人员。
(三)康复服务开展情况
5所开展康复服务的养老机构中,开展的康复服务主要有艾灸、按摩、呼吸运动训练,红外线理疗、调制中频电疗等,老年慢性疾病的常规康复治疗均未开展。
(四)康复人才需求情况
调查显示17所养老机构一致认为需要开展专业康复服务,均计划招聘专业康复人员,对未来2年拟聘用康复人才的需求如下表所示,同时养老机构对康复人才的学历要求为中专及以上,对康复治疗士(师)的需求量最高。
三、讨论
从盐城市养老机构的调查发现,康复服务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开展养老康复服务是符合我国国情发展,是缓解养老压力、节约社会资本的一个方法。目前,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的开展形势不乐观,原因有多方面。
(一)人才严重匮乏
养老机构人才匮乏与工资待遇、人员编制及工作环境等软硬件不足有关[3],调查发现部分康复服务的工作主要是由养老护理员或者护士提供,主要开展的项目以帮助老人翻身、按摩、日常生活的照顾为主,他们的待遇偏低,而且人员流动性高。从事康复治疗需要专业的团队,为了鼓励吸引康复专业方向的大学生到养老机构或者护理院就业,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对养老机构给予政策支持,对到养老机构就业的大学生发放就业补贴,明确就业优惠政策,同时养老机构可以和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定点培养养老人才。
(二)开展康复服务层次低
养老机构开展的康复服务吸引不了老人入住,有些老人经济状况较好,到养老机构居住希望享受的是健康保健预防的养老项目,不仅仅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照料。所以从内培方面,养老机构目前的从业人员可以进行相关康复知识的培训,系统学习专业康复知识,如“百万扩招”政策里鼓励社会人员进行弹性的学习获得相应资格证书。政府部门和养老机构可以选择合适的培训计划和内容,选择适宜的培训方式,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传统观念的影响
养老工作人员的社会地位偏低,上升发展空间较少,导致许多家长和学生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就业,所以呼吁政府部门加强人才管理,对养老机构的医务人员和行业人员统一管理,对职称晋升、执业资格、考核评定等政策同等对待。另外,老人和家属对患者的康复认知不足,由于经济条件不足、康复宣教不充分等原因,对康复的知识不了解,不愿意配合康复治疗,认为康复就是按摩,到养老院应该是受到生活照料,从而部分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不积极,所以鼓励养老机构向社区全面开展康复健康宣教。
老年人幸福的晚年生活是一个社会经济发达文明进步的标志,养老机构开展的服务可以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呼吁政府各级部门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吸引社会各方资金建设养老机构,提升从业人员待遇,全面推动养老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发展,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印發《“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
[2]杨宇航,韩闻文,汤莉娅,等.长春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供给现状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3):333-336.
[3]崔旭妍,王庆,杨志强.养老康复服务体系构建视角下老年康复人才现状、需求与对策[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2):168-170.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