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体融合环境的“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创新策略

2020-03-17王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2期
关键词:音频广播融合

王哲

[摘           要]  信息化背景下传媒产业涵盖通信、设备制造及信号制作等多个领域。媒体融合对传媒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是大势所趋。当前“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中存在考核不科学、教学素材落后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接下来,基于媒体融合环境的“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创新策略,展开具体分析,以期为高校教育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关    键   词]  媒体融合;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192-02

媒体融合是新形势背景下的全新理念,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全新融合。信息化背景下,对媒体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校要及时调整相关专业的教学策略。“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声音传播原理,并能熟练应用音频材料的制作技巧,有利于该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是该专业的关键课程。当前关于电影声音的学术研究比较少,明显存在滞后性。国内高校“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手段相对守旧,创新力度不足,实践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本文从当前“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现状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策略,以此实现该专业课程的预期教学目标,確保“媒介融合”技术条件下的信息传播工作的实效性。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面临的挑战

“媒介融合”是指更多媒介之间的合作及联盟。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广播媒介与新媒体间的融合是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趋势。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普及,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这对传统广播媒体造成了严重冲击。尽管广播具有便捷性、无空间限制的特点,但广播媒体缺少节目的选择性及主动性,从而造成更倾向于互动性强的网络新媒体[1]。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体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这对于制作成本比较低的广播媒体来讲,对有声语言传播者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

(一)媒体界限的模糊性增加了未来播音员主持人的岗位竞争压力

伴随全新技术的应用,许多广播电台开始借助互联网的发展优势播出节目。这造成传统广播节目主持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之间的界限被不断淡化,传统广播主持人将会受到记者、编辑等工作的多重考验。当前许多广播及电视频道都倾向于有从业经验的主播,电视、网络及广播从业者之间的界限不断模糊。这些因素造成未来大众传媒有声语言传播工作者面临着严峻的工作挑战[2]。

(二)新技术的应用对广播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新的广播节目传输设备逐渐应用于各个电视台,数字音频工作站得到不断普及,主持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岗位挑战,要求其掌握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当前,“Cloud Stream”音频字幕提示软件在节目中得到普遍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极大简化了主持人的工作流程,对于提升节目效果及收视率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是将播讲者的文字与音频串联起来,便于主播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选择要播出的音频,极大提升了工作人员的便利性[3]。但是不足之处就是技术门槛比较高,要求具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因此难以在广播电视领域内推广应用。除此之外,新的广播节目传输设备极大提升了节目的实时性,同时对主播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多种媒介的融合对广播主持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要求

广播主持人要全方位掌握编辑、播出及评论等工作流程,许多电台主播都负责前线的采访报道,其与电视主持人不同,并没有专门的技术保障手段,大多都是独自完成直播任务的[4]。这就要求主播不仅要负责稿件的撰写,还要对其口播配音,进行音频、操作设备的编辑,要实施现场采访及互动。这对传统广播播音员提出了全新挑战,不仅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更要求其具备专业化的综合能力。因此,这就要求“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合广播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现状

(一)理论教学比重较大

“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开始前,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视听理论素养。所以,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适合学生发展的音频制作活动。音频制作牵涉声音传播的知识,但该专业学生大多是文科生,对数学、物理等知识了解比较少[5]。这样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介绍相关内容,比如“滤波器”“相位分析”等,这就造成理论教学比重较大,忽略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要与电台的发展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模仿真实的设备及环境,但很多学校受教学条件、资金及教学思路的影响,造成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

(二)重音乐轻其他声音元素

“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目标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后可以制作出“听觉语言出色的视频作品”,并非唱片的制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超出70%的音频素材属于音乐类,学生在开展滤波演示、变调操作及频谱分析过程中,大多是搭配电影音乐、流行歌曲等,可能忽略了人物对白、自然音效等声音元素,不利于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6]。

(三)考核方式不科学

在高校考试成绩中,学生综合成绩占据了70%,对于“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来说,传统考核方式难以充分彰显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比如环境音及人声的录制过程中,编辑环节包括综合混音、音频组接等内容,在实践操作中,录音工程师先过滤掉某种声响,将主题音乐与背景音乐有效区分开来。学生在反复操作中掌握相应技巧,教师要组织有针对性的测验检测学生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师资力量薄弱

“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能力,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要想做好音频录制工作,就要熟悉各种录音设备,具备良好的拟音素质。要想做好音频编辑工作,教师要具备相关的信息操作能力、作曲能力等[7]。当前,广电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造成学生专业化素养不强。同时,许多学校并没有配备专业教师、专业课程,比如音频工作站、数字录音机及高保真话筒等,难以确保广播学专业的教学效果。

(五)重专业素养轻综合能力

在传统“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中,学生存在学习误区:认为广播播音主持只要字正腔圆就能顺利完成节目。但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制作高品质的节目内容,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许多学校在实际教学中处于无画面状态,在教学课程中缺少现场交流,依旧停留在传统广播人才培养的局限中,忽略了人才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媒介融合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顺利适应岗位的发展需求。

三、基于媒体融合环境的“音频录制与编辑”教学创新策略

(一)结合市场需求调整教学计划

近年来,教育部明确高校要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不仅对人才的理论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且要求人才可以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到实践中。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密切关注人才的发展状况及市场需求,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8]。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是教学中的重点,要统筹发展,实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增强学生重视各种声音元素的意识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从事视频制作方面的工作。音乐的处理是视频制作中的某个分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对旋律制作、音乐调试等进行简化,注重人物声音处理等内容的讲授。

(三)加强技能训练

“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指引学生用心感受声音的不同,感受不同音色、不同声场对情绪变化的影响。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录音习惯,重视视频剪辑活动的开展,教师在实际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并重,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继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9]。

(四)创新考核方式

“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包括声音录制、软件编辑等内容,其章节内容间的系统性比较强。在章节学习后安排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良好的监督作用,便于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全面了解,及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后续课程计划的调整。

(五)提升学生的音视频综合传播能力

在广播“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介教学方式的优越性,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声音辅助的手段塑造相关画面,并对相关节目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在广播媒介下可以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专业教学中要渗透以视频为主的非线性编辑,教会学生掌握科学处理声音的方法,并搭配相关的画面内容,为学生后续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10]。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微新闻”的录播活动,并及时发送给教师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一定锻炼,有利于学生音视频综合传播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关键课程,对于学生后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媒体融合背景,教师要开展深入调研,结合该专业岗位就业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让教学内容与实践更加贴近,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学校要加强师资的引进,加强对学生的监督工作。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其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化素养,结合本行业的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策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现代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全庆.论媒体融合环境下传播人才的培养:英国媒体人才教育培训带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广播,2019(12):81-84.

[2]陈琳娜.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改革策略[J].记者摇篮,2019(11):9-10.

[3]卫焕崇.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J].西部广播电视,2017(13):31-32.

[4][7]张金桐,景义新,李剑欣.视听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学的教学改革目标与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7(4):60-64.

[5]王胜祥.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6):349.

[6]张庆.新媒体主持艺术教学模式的构建[J].青年记者,2019(3):93-94.

[8]肖思为,苏凡博.融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艺术教育的价值坚守[J].青年记者,2018(23):119-120.

[9]段筱.媒体融合背景下“音频录制与编辑”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8,35(7):74-76.

[10]罗藤.基于Camtasia Studio的交互式微課视频设计及实现[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1(4):95-97.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音频广播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车载电子系统中多路音频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融椅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摇一摇”你摇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