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途径
2020-03-17张瑞
张瑞
[摘 要] 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思政教育备受关注,这一学科的教学地位和社会地位有了极大的提升,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教师开始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核心要求,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路径,将创造性的教学理念融入学科教学环节,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及发展。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高校思政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及形式相对较复杂,教师除了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之外,还需要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沟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因此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应用则显得非常关键。学生、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人员都必须参与,了解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程教育的核心内容及要求,充分体现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减轻课程教师的教育教学压力,保证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站在宏观角度,立足于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分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的相关要求及策略,以期为体现高校课程教学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键 词]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006-0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及障碍,出现了许多全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时代发展需求之間的紧密对接,保障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需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此来有效地应对时代的挑战以及变动,充分体现自身的教育教学价值以及作用。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结合和互动非常重要,学校需要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依据,关注综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要求,将协同育人机制与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改革融为一体,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之中保证学生学有所获,主动接受优秀思想文化的熏陶,进而规范个人的不良行为。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现状
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偏高,会受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有一部分教师无视课程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及作用,没有抓住这门课程教育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因此实质的课程教学质量与前期的教学标准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学生疲于应付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实质的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却不容乐观。
(一)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教师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以及最终的教学改革效果,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各种西方思潮直接融入我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一些自控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出现了价值观扭曲的现象,过于追求个人的利益,无视自主学习,教师在落实思政教育的过程之中往往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说教上,将假、大、空的道理强行塞给学生,无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要求,忽略时代发展趋势的分析及研究,最终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发挥相应的作用及优势。另外,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认为思政课程非常枯燥及乏味,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及意愿,思政课程教学只能够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相应的作用及价值,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
(二)课程改革有待增强
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对教师和学校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为了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学校以及教师必须要推动课程改革,关注创造性教学元素的有效融入,丰富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但是在思政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依据,大部分教学内容及形式都是“换汤不换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直接以课本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没有给予学生自己动手以及参与实践的机会,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机结合。另外,少数教师能够将具体的案例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之中,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知非常浅显及片面,目前的课程改革工作流于形式,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在落实思政课程改革工作时,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及鼓励,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愿。
(三)内部思政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思政课程的系统性以及实践性较明显,不同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复杂,为体现教育教学管理的具体性,学校以不同工作环节之间的内部细化为依据改革教学,但是各部门的体系建设比较独立,严重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导致现有的教育教学条块分割,难以融为一个有力的整体。另外,体系上的分离也导致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受到了阻碍,最终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差异较大,学校在制订考核制度的过程之中存在诸多的偏差以及漏洞,实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严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为了避免上文中的不足,充分体现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及优势,培养出更多优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我国高校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注重内部管理部门的整合以及协调配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将丰富多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创造性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保障学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下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进而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稳定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必须要以学校、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社会之间的紧密互动和沟通为核心,教师和学校应该以更加开放积极的态度接纳其他的成员,主动调整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将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相结合,给予学生更优质的服务,充分体现课程思政的指导作用及优势,保障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了保障后期教学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充分体现思政课程的指导作用及优势,学校需要引导教师纠正个人的错误观念,以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条件精心筛选教学形式,保障教学理念能够发挥相应的指导作用及优势。从目前来看,有一部分高校还没有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及作用,对这一工作的支持以及投入力度不足,对此,学校需要注重对教师的恰当引导,保障教师能够意识到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及优势,主动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了解了新时代背景下思政教学的新内容、新要求、新标准,不断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和鼓励学生的过程中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学生的思政学习营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和环境。
(二)建立实效为主的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对推动后续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分支的大系统,高校的内部管理比较复杂,考核制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义重大。为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机组合,学校需要保障不同分支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关注考核制度构建的核心要求并明确奖惩,充分利用这一制度来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保证教师能够在这一考核制度的引导之下主动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将创造性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融入课堂教学环节,构建高效课堂,充分体现思政课的指导作用,促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实现良性成长及发展,塑造完善的人格。另外,考核制度的建立还能够加强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交流以及互动,提高内部的凝聚力,保障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确切落实,以此来更好地凸显协同育人机制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三)建立教学与学工的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偏高,存在许多的操作困难,学校需要以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为依据,关注这一课程落实的实际要求,积极建立教学与学工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核心,保障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这一工作环节。另外,学校还需要注重线上与线下教学之间的完美融合,关注课堂教学环节完成之后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保障教学机制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稳定提升。
(四)打造协同育人信息平台
信息平台的打造对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互动意义重大,要想保障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利用,学校需要构建以信息平台为基础的协同育人机制,节约教师的时间以及精力,保障教师能够将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教学模式的创新上,充分利用各种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让教师能够在与外界进行交流以及互动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掌握学科学习应该得到很重要的要求,在协同育人机制的引导之下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三、结语
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对学校和教师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学校需要保障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机制,加强教学与学工之间的联系,体现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效作用以及价值,保障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17(12):16-18.
[2]张岸嫔.课程思政视域下成人高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工作者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以金华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2).
[3]滕跃民,韩锋.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路徑及策略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6):45-47.
◎编辑 张 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