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

2020-03-17易亚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诚信思政大学生

易亚哲

[摘           要]  思政课堂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创新诚信教育的手段和方式,重视对学生诚信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培育,从而提升诚信教育的时效性和全面性。为此,分析课程思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大学生;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142-02

所谓课程思政理念,就是以高校思政课堂为主要领地,通过诚信教育内容与思政知识的融合,使诚信教育覆盖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环节,实现诚信教育整体效果的提升。在课程思政下开展诚信教育,一是能够避免思政与诚信教育相背离,更好地协调教育资源,形成教育的合力;二是促进理论课堂与实践的融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应用。结合思政下诚信教育的优势,深入探索课程思政下诚信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路径,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课程思政下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

诚信作为我国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党和国家明确规定大学生思政教育要以诚信教育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因此,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领地,应充分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教育职责,发挥思政课堂的作用,让诚信教育走进教材和课程,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作为思政教育的重点。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学校还未形成正确的认识,诚信教育流于形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诚信教育内容脱离实际

思政课堂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领地,思政教学质量影响诚信教育的实施成效。就目前诚信教育在大学生思政课程所占比例来看,诚信教育内容较少,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甚微。具体而言,诚信教育内容脱离实际的表现在:第一,思政教育过于重视大学生诚实守信教育,忽视学生的信用教育。诚实守信教育较多集中在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优秀品格,减少学生所出现的不诚信问题。但在市场环境中所对应的个人信用、企业信用、银行信用等知识则相对较少。第二,过于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忽视大学生规则教育。大学生诚信教育多停留在改善学生思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层面,在课堂中涉及道德规则教育内容较少。表现在教师在课堂纪律和法规方面所讲解的内容较多,对于职业上的规则和团队合作所要遵守的规定讲解较少,学生对诚信守则的了解不够深入。

(二)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体验

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堂或教育讲座的方式进行,过于重视对诚信教育理论内容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学生的实践和行为体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高校思政课堂的诚信教育缺乏实践性特征,使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局限在道德层面上,忽视对诚信理念的实践应用。同时,大部分高校在教育管理中出现规范学生行为而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现象,许多行为准则都缺少诚信的约束,导致许多教师和学生都按照不同的行为准则执行,监管和惩罚无章可依。另外,教师作为诚信的示范者在大学生群体中未形成榜样的作用,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因为个人情感而监管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种缺少约束的环境下,大学生并不能将诚信落实到具体行为中,诚信教育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考核形式过于僵化

诚信作为我国公民的行为准则,对于大学生诚信的评价不应是具体的考核分数,而應在于诚信品质的具体表现。但在具体思政教育中,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考核普遍以思政考试成绩为主,来检验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情况。大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学生思政课程的成绩好,就等同于诚信和道德品质好,相反,思政成绩越差,学生的品质越差。这种过于偏差的考核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评价。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但体现在思政成绩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学生日常行为中,教育工作者忽视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不能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诚信品质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另外,这种过于僵化的考核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凭借以成绩为标准的传统考核方式,很难发挥考核的约束作用,致使诚信教育很难取得更好的成效。

二、课程思政视阈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一)在思政理论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首先,思政课堂应加强对诚信理论内容的讲解。教师应正确把握思政课程与诚信之间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为学生讲解更多诚信的原则,用理论引领学生诚信品质的发展。在学生形成对诚信品质基本认知后,教师可讲解诚信的价值和意义,诚信作为当代社会中的一种无形资源,不但影响学生作为公民在社会中的形象,还会影响国家的声誉。因此,思政教师要让大学生明白诚信品质不只是学生所应具备的品质,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原则。其次,教师应加强诚信教育与思政课堂的融合,结合学生诚信品质发展现状,创新诚信教育的情境。高校要想切实转变诚信教育的现状,就要从改变单一理论传授式教学方法入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教师了解更多学生的诚信品质状况。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直观展示生活中的诚信案例,体会诚信品质的价值。还可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登录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然后通过自行观看,书写报告将诚信教育落到实处。最后,思政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多元化诚信观念的反思能力。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现存在社会中的诚信观念多凌驾于家庭伦理理念之上,与现代化社会不相适应。而对社会中存在的多元化诚信理念的辨别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容易对还处在成长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为此,高校思政教育应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诚信教学理论,更加准确地辨别社会诚信观念的正确性,指导学生站在批判的角度思考社会中存在的不和谐、不文明的问题,并审视自身发现自己存在不符合诚信品质要求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改正,形成良好的诚信品德。

(二)开展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作为诚信教育的主要渠道,高校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大学生作为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群体,在学习中更加喜欢个体化的活动,在面对群体性活动时参与积极性明显降低,导致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较低。为此,在思政课程中,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展团体性的活动,通过阶段性的深入和渗透,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稳步提升。例如,思政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小组竞赛、团体辩论赛、合作讨论等特色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养成互信的习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另一方面教师可开展以诚信教育为基础的责任心和诚实教育活动。例如,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活动,一旦学生在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就必须重新开始挑战。在学生了解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后,应将活动完成的情况进行如实报告,一旦学生出现不诚信的问题,教师就可终止学生的活动,并组织学生重新开始挑战。利用这种教学辅助活动,大学生不但能更加真实体会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还能认识到一旦出现不诚信的问题就需要付出代价,进而更加主动地对客观事物负责和对他人负责,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和操守。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诚信的教育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关键,重视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利于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既能够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又能够对学生诚信品质的发展给予辅助。因此,高校应依托思政教育,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充分展现校园文化的现代化特色,丰富其文化的底蕴和内涵,为诚信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例如,高校可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展览会,展示高校办学和发展的历程。还可设置诚信考场,引导学生自觉遵守考试的规定,提升学生诚信的境界。另外,诚信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高校首先可利用校园宣传栏和广播等,宣传社会中的诚信案例,用真实的实践和舆论引导学生,并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主动性,将诚信学习融于各个环节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高校还可将诚信教育渗透到课堂之外,通过加强与各大企业的联系,组织学生进入企业中进行实习,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自觉养成诚信的习惯,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及行为存在的问题,要想加强学生诚信品质,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良好发展,高校应在完善思政教学内容和制度的基础上,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教育,纠正学生思想和行为存在的问题。当代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在自身出现不诚信行为时,他们往往能够认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但受到利益的诱惑会放松对自己的约束,导致不诚信事件的发生。针对这种问题,高校应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心态,在遇到诱惑时能坚定自身信念,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意义。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在不诚信问题的发生过后解决学生心理愧疚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避免不诚信问题的再次发生。另外,高校可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在校园中建立学生诚信的档案,可在档案中记录学生的真实信息,并赋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学生诚信档案可提交给工作单位,使诚信记录能够延伸到社会中。利用这种方式约束学生的行为,不但能保障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与思政课程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诚信度,还能够将其应用到校园之外,使学生终生树立诚信的意识和理念,并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也为学生职业的更好发展提供帮助。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高校对于大学生诚信的教育也将面临多元化的挑战。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和意志力的教育方式,思政课程应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认识到自身肩負的教育重任,主动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手段,将诚信教育落实到理论课程中并走出课堂之外,走进大学生的心里。既能够不断增强诚信教育的时效性,还能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转型步伐,发挥思政课堂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促进作用,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诚信度,进而实现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和大学生诚信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眉.大学生自律诚信意识培养路径研究:以设立诚信考场为例[J].科技风,2020(2):192-193.

[2]周素华,魏英,王一群,等.电类基础课课程思政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学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41-44.

[3]杨维.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角度探析诚信教育路径:以高职院校“思修”课程教育和实践活动形式为例[J].智库时代,2018(24):61,63.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诚信思政大学生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