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策略探讨
2020-03-17钟铧
钟铧
[摘 要] 作为医学教育的基础性课程,人体解剖学是学生接触基础医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而作为现阶段高校新型思政教育手段,课程思政在人体解剖学中的渗透与应用,可充分挖掘出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理论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融合教学,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综合培养。从课程思政内涵的分析入手,并提出人体解剖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措施,以期为优化人体解剖学教学提供启示。
[关 键 词] 人体解剖学;内涵;课程思政;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068-02
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习总书记明确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需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并做到在高校教育事业全过程、全阶段、全方位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贯穿与渗透。传统高校思政教育中,因思政课时占比低、思政地位边缘化、思政教师匮乏等因素的限制,致使思政教育的实施举步维艰。而课程思政的提出,旨在课时多、地位高的专业课程中进行思政教育的融合与渗透,实现在专业教学中同步开展思政、知识教育,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充分践行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观念。
一、课程思政内涵与必要性阐述
(一)内涵分析
课程思政本质为教育理念,并非单指某课程或学科,分析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体现为:(1)要求专业课程教学期间,需在保证技能、知识培养效果的前提下,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步开展,帮助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树立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2)要求教师重视对专业课程德育功能的发掘与体现,通过对思政元素的融合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
分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联,二者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思政课程是专业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前提与依据,也是思政教育全面开展的重要基础。而课程思政则是思政课程的升华,是大学思政教育开展的全新手段。通过对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育,可彰显出专业教育中蕴含的思政功能,并引导学生从多维度进行思政的感悟与内化[1]。
(二)课程思政融于人体解剖学的必要性分析
医学教育有着极高的要求与标准,为病人消除病痛折磨,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医生所遵循的使命与义务。所以,未来从事医学工作的学生,需要在掌握扎实医学技术的基础上,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现阶段医学教学中,专业知识、技术教育仍是侧重点,而对思政教育有所忽视,这对学生职业素养、医德医风的养成产生了一定影响。再加上学生学习期间极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易产生注重个人利益、拜金等不良思想观念,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严重限制[2]。所以,高校必须借助课程思政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出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认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期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医学事业接班人。
二、人体解剖学与课程思政融合教学的措施
(一)注重教学大纲的优化与革新
传统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的设置与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不相符,所以需通过革新教学大纲,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为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融合教育提供依据。具体教学期间,依据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特点的分析,基于课程能力、知识培养目标的树立,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对课程总体目标的完善与优化。具体的课程教育总目标可设置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与责任感,具备科学、严谨的作风,形成献身于医疗事业的精神与使命,能够在掌握扎实医学技术与知识的基础上,具备高尚医德[3]。同时,因思政元素在人体解剖学课程中的不同章节有着不同的体现,所以需结合对课程章节内容的分析,为不同单元设立针对性教学目标。例如,理论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责任感、职业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与树立;实践环节则重点培育学生严谨、科学的作风,以及高尚医德的形成,凸显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的德育功能。
(二)注重对思政元素的提炼
要想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作用与功能的发挥,提炼出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至关重要。而不同教学章节、单元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不同,所以在课程教学期间教师需依据课程内容提炼出高价值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实施课程思政教学,需注意,针对思政元素的提炼贵在精而并非多,倘若授课期间罗列过多的思政元素,不仅无法强化课程思政的效用,甚至会限制教学期间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因此,教师可于集体备课阶段进行思政元素的提炼与精简,甄选出2~3个高价值思政元素,保证专业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十分契合,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同步开展[4]。
例如教学“骨学”时,教师可将思政教育融于骨髓功能理论教学中。红骨髓的主要作用体现为人体造血,倘若人体出现失血现象,机体造血功能会被激发,此时人体骨内的骨髓会转变成红骨髓,实现对血液中有害、多余物质的消除,促进血液新陈代谢。教学期间,教师在介绍骨髓重要性的同时,可告知现阶段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受到较大的阻碍,大部分民众尚未正确认知无偿献血的重要性,致使部分地区存在血库资源紧缺的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事业中,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内化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无偿奉献精神以及仁爱之心。
再如,教学人体解剖学发展历程时,教师可立足我国解剖学发展历程为学生介绍先人在解剖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与成就,以此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并端正对解剖学的态度[5]。例如《洗冤集录》中宋慈详细阐明人体胚胎结构与骨骼构造;《医林改错》中王清任对人体器官系统的详解,以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三)注重对教学方案的合理制定
教学方案是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所以授课前教师需以思政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思政元素为核心进行教学方案的合理编制,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如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直接讲授等,以期运用最为契合的教学手段进行思政元素的全面体现,实现将专业教学与思政元素深度融合,做到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政教育,避免出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教学不搭边的现象。
例如,教学人体解剖实践时,在首次接触尸体时大部分新生会因气味、外形而产生厌恶、恐惧的心理,出现对尸体标本不尊重、不珍惜的问题,这对学生未来从事医学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和限制[6]。对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手段融合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标本来源与制作的过程,引导学生感知尸体标本的重要性与价值,认知尸体标本其实是每一位学生的“老师”,进而端正学生对标本的态度,认知到实践学习的重要性,在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同时,养成严谨、科学的工作作风,树立良好的生命文化素养。
(四)注重对思政教学评价的实施
課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融合,需做到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学评价中。传统成绩评价手段不再适用于现阶段医学高等教育,无法为思政教育融合效果的评价提供帮助[7]。对此,教师可立足专业知识、价值观形成、情感态度养成等方面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具体包括:(1)将适量的思政试题融于人体解剖学考核试题中,从结果方面进行学生思政教育效果的评价。(2)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融合应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进行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的掌握。(3)实施成果展示。要求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结束后,以资料综述、辩论演讲、心得感悟等方式进行学习结果的展示。而教师需在学生成果展示后予以客观的总结评价,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素质养成、品格塑造等方面进行评价,指正学生存在的不足,以此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内化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作风以及医学态度。
综上所述,进行课程思政与人体解剖学的融合教学,可以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发挥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品质道德、人文素养、精神态度的良好养成。而纵观现阶段课程思政的落实,虽然仍尚存些许限制性因素有待完善,但是其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所以,高校应立足教学现状进行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探索,落实科学措施来促进专业课程育人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秦永亭,张晓蕾,陈珊珊,等.课程思政融入人体解剖学教学的探索[J].解剖学研究,2019,41(4):356-358.
[2]安雷雷,赵翌如,刘恒兴.《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初探[J].科技视界,2019(29).
[3]马莉,杨勇.人体解剖学教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2):337,339.
[4]陈敏,骆降喜,田顺亮,等.人文教育融入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43).
[5]章明星,刘建卫,赵伟,等.探讨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合与实践[J].解剖科学进展,2015,21(1):107-108.
[6]孙振山,马欣宇,李铁成.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0(2).
[7]李怀斌,吴锋,缪化春,等.人体解剖学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9):1250-1251.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