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增能理论实践研究

2020-03-17吴玉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2期
关键词:困难机会群体

吴玉伟

[摘           要]  大学生就业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和难点。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增能理论的观点、大学生“实践”增能三个方面,指出了增能的两种模式、三个层次和具体途径。

[关    键   词]  大学生;就业困难;增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2-0018-02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历来是社会关心的重点。对个人来讲,它关系着个体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能否有实现梦想的机会与平台;对国家来说,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来讲,关系个体是否能各司其位和功能单位能否正常运转。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就业认知与意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第一,悲观态度。他们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持悲观态度,因此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第二,缺乏规划。就业困难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就业目标不清楚,因此容易产生“迷茫”的心理,不知道努力的方向无法做到有效提升自身能力。第三,就业局限。就业困难学生,对职场的形势和岗位分布不了解,对自己就业方向经常局限在公务员等所谓“铁饭碗”上,缩小了自己的选择空间。

二、增能理论的观点

增能是指“个人在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互动中,获得更大对生活空间的掌控能力和自信心,促进环境资源和机会的运用以进一步帮助个人获得更多能力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在综合运用各种资源,促进自身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理论认为个人的能力受制于环境的压迫,使个人产生无力感。但这种环境可以改变,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这些环境障碍,在个人和他人及社会的互动之中能力可以逐步提升。除此之外,我們的服务对象也是有能力和价值的,我们作为社会工作者和我们的服务对象之间是平等的合作性伙伴关系。

三、大学生“实践”增能

在增能理论视觉下,就业困难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的潜能的,我们需要用平等合作的观念去对待他们。尽管就业困难大学生在某些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和存在着特殊性。但是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和群体之下的独立个体,仍然具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只要我们找到特定的视角和条件是能够实现发展和进步的。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和社会就业过程中,增能理论能够改变人们对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刻板印象和固定观念,重新认识这个群体,从而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发展。就业困难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和潜力的,这种能力的发挥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赋能。从增能角度出发,我们能对就业困难大学生进行帮扶,促进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展,在助人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实现自助,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一)增能的两种模式

1.个体主动增能模式

在这种增能模式之下,个人在增能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个人拥有对自己的绝对权力,赋予自己能够挖掘自己潜能的权力和自信。通过此种增能,个人获得了良好的自我体验,能够感受到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以此为自己不断创造机会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机会和资源。在此过程中自我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即自我主观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

2.外部推动增能模式

在这种增能模式之下,外部环境的助推力和引导力是被反复强调的重点。我们通过外部力量去刺激弱势群体和激活他们的潜能,通过这类群体和外部环境的良性循环互动不断地促进其能力提升,以达到持续增能的目的。外部环境的改变和外来力量的加持,可以有效改变弱势群体所处的环境,扫除其面临的障碍,充分挖掘其存在的潜能,培养其能力。

在增能过程中,如果只强调一种模式,难免有失偏颇。若一味认为内部力量可以改变一切就会陷入唯心主义。个人的意愿和能力在增能过程中占主导地位但并不是唯一的。外部环境的监督和促进,能给个人增能提供强大的动力,促使个人不断进步。但同时个体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若只看到外部力量的推动,而不顾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会把个人当作社会的附属物,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个人将无法获得良好的自我感受和自我体验,就会失去要改变目前不良状态的意愿和动力。因此,我们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增能的过程中,要将两种模式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合理采用不同方法。

(二)增能的三个层次

1.个体层次的增能

主要体现为个人掌控力,包括对周围环境的掌控力和对自己的掌控力。我们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培养正确的自我认知能力和意识,建立健全自我意识和自我个性,增强自制力,学会妥善掌控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

2.人际关系层次的增能

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和他人交往,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属性。通过和他人的交往,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拓宽交往范围,以便获得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提高大学生融入社会的信心,帮助大学生困难就业群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有助于社会改变他们对这类学生的刻板印象,使社会能更有意愿接受他们。

3.社会参与层面的增能

其主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增强公平性,社会要公平地分配资源,平等地创造机会,甚至是要做到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社会参与方面面临着许多困难,由于本身比较消极和腼腆,会错失很多社会实践和兼职的机会。这个时候,社会要消除相关障碍,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并且鼓励他们参加,以便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社会真正的一份子。

(三)增能的具体途径

1.双方平等对待

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比还是处在一个弱势的地位。用人单位掌握着主动权,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挑选甚至提出不平等的条款。公司企业要学会培养人才而不是以某些苛刻的人才标准将大学生拒之门外。毕竟这不是所谓的“卖方市场”而应该是“双选会”,大家在信息充分交换的情况之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和最适合自己岗位的人才才能解决双方的矛盾。

2.增加实践机会

大学里面的社会实践机会比较少,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由于自身因素,更加没有接触相关的实践机会。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之下,大家过分执着于课本而忽略了实践。因此我们要积极把握住实习和实践机会,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不仅仅是社会上的兼职和工作,还包括社会调研、社团活动、志愿活动和科研活动,其中尤其要重点关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

3.增强自我认同

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里面,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自信心不足。这类群体由于客观环境和主观心态的影响,自我认同较低,往往“习得性无助”。在面临困难时随波逐流,认为自己的努力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丧失了进一步行动和奋斗的动力,从而造成就业困难。

4.提升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的提升,即个体增能。这意味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找工作最重要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展现。首先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失败时要敢于寻找原因而不是一味认为是自己的原因,如果是自身原因,也需要找到根源才能对症下药,及时改正。其次要具有突出的个人能力,找工作时,HR会着重看应聘者的能力展现以及其是否适合这个岗位,因此我們在平常的学习中,就要努力增强个人技巧和能力,“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在应聘过程中展现的是我们多年以来学习的积累。最后还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会多次面试,参加各地的双选会和招聘会。在短时间内,会一直奔波在求职道路,如果身体素质不好,可能会错过很多好机会。

5.政府增能

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在求职时显得力不从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家制度层面的因素。很多大城市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往往只招收本地户籍的学生,这不利于其他省市的学生的公平竞争和自由流动。经济发达、政策好和福利高的地区只有少量工作岗位提供给这些学生,造成恶性竞争。政府要在户籍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上加大力度,并且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政策的帮助,做到不断开源。

6.社会增能

一个社会往往具有一些突出的特征,不好的社会风气和习惯会造成一系列困难。在求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态度比较苛责,不懂得培养人才,提出某些过分的要求。一般人的就业意识认为大学生毕业一定要找一份体面舒适的工作,这对那些有意向步入蓝领和自主创业的学生,形成了心理压力,这类的社会风气需要改变。社会应该提供透明的就业信息,提供培训活动帮助这类学生就业。

7.学校增能

学校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助是最有潜力的。首先,高校培养学生要改变应试教育,学会互动,师生共同进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开设就业指导与规划的相关课程,举办各类讲座,邀请相关人员进校传播就业经验,开设各类创业就业帮扶中心,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最后,大学要和用人单位展开合作,提供各类的就业服务,要提供机会给大学生去展开实习。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帮助。

四、总结

总而言之,运用增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帮助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他们的顺利就业体现着社会的人文精神和社会关怀,增能理论为我们解决这类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关键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肖雯.大学生就业的“难”与“新”[J].今日中国,2019(2).

[2]庄青.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J].考试周刊,2018(89).

[3]周甡喆,李丹,于汶莉.大学生就业指导路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9).

[4]范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体性发挥的依据:基于增能理论的阐释[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1).

[5]罗永仕,韦柳温.社会工作在高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基于增能理论的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5(9).

◎编辑 王海文

猜你喜欢

困难机会群体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没机会下手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成长的机会
给指甲贴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