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学历再做题,现在的年轻人流行这样交朋友
2020-03-17佘晓晨
佘晓晨
方露在上海读了六年书,她没想到自己会在网上认识一个在外地读书的北方男生,甚至见了几次面。
之前从来没用过交友软件的李萌,也没预料到自己现在的男友居然是在一个校园社交app上认识。
社交是人类永恒的刚需。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用户规模达到7.37亿人,预计2020年将达到8.2亿人。QuestMobile数据显示,交友软件Soul用户规模超过千万。
尽管微信微博地位稳固,第二梯队也有陌陌这样的产品,但这个赛道从不缺乏竞争者。
最近一年,Summer、青藤之恋、“她说”等校园恋爱产品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这些产品的共同特点是:以学历为重要匹配标准之一;成为好友之前,需要回答对方设置的问题。
第一次使用“她说”的95后女生陈晓梦调侃说,提交学历信息加答题,堪比找工作。方露则觉得,学历提高了筛选效率;而答题机制可以让她从答案中,勾勒出屏幕背后这个人的大致画像。
校园加恋爱,学历加答题,现在的年轻人流行这样交朋友。
真实和质量缺一不可
在江苏某个985高校读研的李萌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幸运的用户。她在研一上学期期末开始用Summer,从注册账号到和男友在一起,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
登录Summer需要上传自己的校园卡或毕业证、填写年级信息,人工审核通过后才有个人主页。这层实名审核有点类似于当初的人人网,但两个产品的初衷和用户群体显然不同。成立伊始,Summer的口号就是“谈一场恋爱再毕业”。
尽管李萌所在的学校属于综合类,但她读的是中文系,女生占了多数。“学校男女比例挺平衡的,除了我院。”在学姐的推荐之下,她下载了Summer——不全是为了脱单,系统会根据地理位置推荐用户,李萌也想看看有没有同校的朋友可以认识。
很多用户认为,虽然学历未必能代表品质与契合程度,但至少多了一层线上筛选。而实名认证也是Summer等产品重头的宣传点。李萌觉得,相比于其他不需要认证的社交软件,这样让人安心些。
Summer创始人王荣山向表示,实名认证使得用户信息都经过了平台的背书,用户也可以很快跟匹配到的同校好友见面。相比于完全陌生化的交友软件,双方的信任度要更高,也會觉得更加靠谱。
“她说”不需要实名认证,但想要获得匹配资格,也要填写就读院校。2019年8月,也是在别人推荐之下,方露开始使用“她说”。这不是她第一次使用交友软件,但以前用都是随便看看,“到底还是对‘网恋不太放心。”
小程序的使用成本相较于应用产品更低一些,“她说”的界面非常简单,只有“消息”“推荐”和“我的”。每天系统会推荐21个可匹配对象,匹配双方互相点赞页面后,就算匹配成功。
正值求职季的方露,把每天“滑动”匹配对象当成了一种放松,“能脱单最好,不能的话认识些朋友也行。”
在恋爱社交中,学历信息在某种程度上,让用户认为可以保证交友的质量和效率。
“男嘉宾的质量还挺高的,就用下去了。”方露就读于一所全国Top5高校,她会优先注意那些同等层次学校的男生,最好是研究生。她认为,教育水平不匹配的话,很难聊到一起。作为一个文科女,方露所在的学院一直都是女生居多,读研之后发现自己的社交圈更小了,实习太忙,没时间也没机会认识新的朋友,男朋友就更不可能了。
学习商科的的研一男生肖新坦言,选择“她说”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希望能交一些好学校的朋友。他身边还有三个同学都在用小程序,希望能拓展人脉。
Summer和“她说”都看准了这些高学历人群的交友需求:真实、优质、且追求效率。事实上,王荣山当初有创办Summer的想法,也是看到了高校男女比例不平衡的问题。另外,他发现男女比例均匀的学校,脱单率也比较低,他认为没有合适的机会认识异性也是重要的原因。
可以说,建立在学历和地理位置基础上的社交,将高校线下联谊移植到了线上,然后又打破了地理的限制。平台在匹配的过程中为高学历人群进行了第一次筛选和匹配,而后面的交友,就靠用户自己了。
走心交友靠“做题”
在这类校园社交产品中,“搭讪”的方式变成了严肃的答题。
“她说”上的女生用户有出题特权,对方回答完毕发送回去,再由女生决定是否通过好友,成为好友后就可以在应用里聊天。Summer上的男女双方都可以出题,答题机制是:想认识一个同学,就需要回答对方设置的考卷,由对方进行阅卷评分,超过60分算通过,双方成为好友自由对话。
这个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洞察到了年轻人们的交友需求——精神世界也得合得来。
实际上,风靡一时的社交软件Soul也有答题模式,刚进入Soul时,用户需要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得到自己标签属性,进行匹配。和Soul不一样的是,Summer和“她说”的出题者是用户自己,其他用户来回答其问题。这让用户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几年前,Jenny从美国读完MBA回国,如今在咨询行业工作。她对伴侣的要求很高,作为一个经常相亲的人,她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使用“她说”的两个多月里,Jenny和两三位匹配对象在线下见过面,最近的这个聊天对象,终于入了她的“法眼”。之前她也尝试过各类相亲方式,“线下的相亲市场上的男生,说实话质量都不怎么样。”这次,她觉得质量和效率都很高。
Jenny认为,答题这个过程可以过滤掉明显和自己三观及知识水平不相同的人。
“你对‘见识这个词怎么看?你觉得见识重要么?”——这是她设置的第一个问题。有人会觉得这个题太难了,但她还是看到了满意的答案。她希望通过这样的问题考察对方的智识水平,也看看对方是否具备诚意。
“有的人匹配了却根本没回答,有的人一看就是乱回答的。”对于那些人,Jenny会直接pass。
王荣山认为,在应用内加好友时,如果没有成本付出,一些品质不好的用户可能会骚扰别人,被骚扰用户对平台的好感度会迅速降到冰点,就会离开应用,对产品口碑也有负面影响。“双向筛选的机制,让双方都在交流中付出成本,就更走心了。”
李萌当初在Summer上做男友出的题,得到的回馈是98分,“当时觉得这个男生还挺大方。”这个分数成为了他们交往的起点。据了解,Summer的推荐算法是根据学校层次,距离,年龄等多个纬度。李萌和男友来自同一所学校的,聊天之后就发现他们有不少共同好友。
但李萌的室友也体验过“学历匹配的不靠谱”。系统给室友匹配了不少学历高的“优质青年”,但答题环节之后,室友觉得这些男生都不太合适,还吐槽说,“有的人读到了博士,思想观念还是很陈旧。”她还觉得,很多用户仍然就是“看脸”。
在用户眼中,地理位置和学校是第一关硬性条件的过滤,而答题,则是精神层面的重要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