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2020-03-17王豪

家庭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心气熟地黄主症

王豪

风湿性心瓣膜病(简称风心病),是风湿热后遗留的、以心脏瓣膜损害为主的心脏病。二尖瓣最常受累,主动脉瓣次之,常导致心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从而出现心脏杂音、心脏增大和心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以心悸、气喘、浮肿等为主要症状。通过心脏彩超、心电图、X线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正气内虚、反复感邪是病机

风湿性心瓣膜病属于中医“心悸”“怔忡”“喘证”“水肿”等范畴。其发生主要是因正气内虚,复因风、寒、湿、热、毒邪反复侵袭机体,由关节肌肉到血脉经络直至心脏受累。《素问·痹论》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

痹症诸邪,内含于心 正气内虚,风、寒、湿、热、毒诸邪乘虚侵入,内含于心,邪闭诸经,则可出现心悸、心律失常。心痹既成,复感于邪,心受邪而不能主脉,导致一系列心虚之症及由心虚而出现痰饮淤血病变。

心气阳虚,波及五脏 外邪反复内舍于心,轻者损伤心气,气虚不能运血,心神失养,宗气内损,可见心悸、自汗、疲倦、四肢乏力、短气等症状,每于活动后加剧。气虚日久,继则内损心阳,血脉失却温通,淤滞凝固,则面苍、怔忡、神疲、自汗、畏寒肢冷、气促眩晕甚则晕厥,脉虚数或结代,颈脉显露而动疾。心病及脾,心脾阳虚,则食欲不振,腹胀而有便溏;心病及肺,肺失治节之令,不能助心行脉,肺络淤滞,失于宣肃之气,则气促、咳唾、咯血,遇劳尤甚;心病及肝,肝气不舒,则胸胁满痛;心肝血淤,则肝区癥积压痛,肝络淤甚,胆汁外溢则黄疸;心病及肾,肾不纳气则气喘倚息,三焦气化无能,则尿少、下肢水肿,甚则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心肾虚极,阳脱于外,则四肢厥冷、大汗淋漓、神识昏蒙、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直至阴阳离绝。

痰饮淤血,邪正相涉 心气阳虚,运血无力,是血淤的主因。肺络淤滞、肝脉不畅、肾阳虚以致心脉失于温煦而凝滞,以及外邪侵入营血等均可导致血淤形成。症见颧红唇绀,舌质暗,脉结、促、代、涩。淤于肺则咯血;淤于肝则见肝大、黄痘;淤于脑络则中风。病久可见肌肤甲错。

总之,风心病由于正气内虚、反复感邪,痹证风寒湿热之邪内舍于心,久则心气阳虚,心不主脉,出现一系列血脉运行障碍,继则波及五脏。在血供障碍基础上又出现气化失常,并内生淤痰水饮诸邪,进一步阻滞气机、阴阳升降和气血运行,并反侮脏器,使实者更实、虚者更虚,形成以悸、喘、肿、淤为临床特征的顽疾。

辨证施治是关键

中医治疗风心病,一定要辨清证型,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收获佳效。

1.心虚胆怯证

主症:心悸气短,心跳剧烈,胸闷,少寐多梦而易惊醒,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结代。治以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为主。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磁石、龙齿(先煎)、党参各20克,茯神、石菖蒲、茯苓、柏子仁各12克,远志10克,夜交藤18克,甘草6克,琥珀(研末冲)3克。

加减:心气不足,加人参10克,以益气养心;心阴不足,加五味子6克,酸枣仁15克,以养心安神;痰热内扰、胃失和降、心神不安者,去党参、龙齿、磁石,加黄连温胆汤清痰热、安心神。

2.心脾两虚证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心脏严重杂音,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少,少寐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结代。治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为主。

方药:归脾汤加减。茯神、白术、当归各12克,党参20克,黄芪25克,炙甘草6克,大枣、酸枣仁各15克,远志9克,木香(后下)>10克。

加减:热病后期,损及心阴,用生脉散以益气养阴;血虚甚者,加当归10克,熟地黄24克;失眠多梦,加合欢皮15克,夜交藤30克,柏子仁15克。

3.气阴两虚证

主症:心悸而烦,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多梦,健忘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或结代。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

方药:炙甘草汤加减。桂枝、炙甘草各10克,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党参各30克,阿胶(另烊)、火麻仁、麦冬、大枣各15克,熟地黄24克,五味子5克。

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30克;阴虚甚者,加沙参、玉竹、石斛各15克。

4.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悸气短,胸闷,思虑劳心尤甚,心中烦热,少寐多梦,头晕目眩,耳鸣,腰酸,口干,盗汗,面颊烘热,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结代。治以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为主。

方药:黄连阿胶汤加减。黄连10克,黄芩、白芍、阿胶(另烊)、酸枣仁、知母、黄柏各15克,熟地黄24克,珍珠母(先煎)>30克,生牡蠣(先煎)30克。

加减:兼五心烦热,梦遗腰酸者,加知柏地黄丸以清火;阴虚夹有淤热者,加丹参20克,赤芍15克,牡丹皮12克。

5.心血淤阻证

主症:心悸,胸闷心痛,或面唇紫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疼斑,脉理结代。治以活血化淤、理气通络为主。

方药:桃仁红花煎加减。赤芍、延胡索、香附、当归、桃仁各12克,丹参20克,川芎10克,青皮、红花各6克,生地黄15克,田七末(冲)3克。

加减: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30克,黄精15克;兼血虚者,加熟地黄24克,枸杞子15克,何首乌20克;兼阴虚者,加麦冬、玉竹各15克,女贞子、墨旱莲各18克;兼阳虚者,加附子12克,肉桂3克,淫羊藿、巴戟天各15克;气滞血淤者,加柴胡、枳壳各12克。

6.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胸闷气喘,不能平卧,伴恶心呕吐,咳吐泡沫痰涎,面浮足肿,尿少,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滑结代。治以振奋心阳、化气行水为主。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葶苈子、防己、桂枝各15克,白术30克,泽泻、茯苓皮、猪苓各20克,黄芪25克,炙甘草6克。

加减:水饮上逆,恶心呕吐者,加半夏12克,陈皮6克,生姜皮15克,以和胃降逆;若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者,合用真武汤以温阳利水。

中成药治疗,首选这几种

心血康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

通心络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宁心宝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复方北芪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滋心阴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补心气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生脉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心宝九:每次2粒,每日3次,适用于水饮凌心、心阳不振型。

固心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适用于气阴两虚、心血淤阻者。

益智健脾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适用于本病脾胃弱者。

猜你喜欢

心气熟地黄主症
郭淑云“抓主症”诊疗特色简析*
《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中白芍和熟地黄配伍浅析
水管通了 心气顺了
有“心气”才大气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从阴阳气血化生浅议熟地黄的临床使用
熟地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生物活性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中医证候临床评价的探讨
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标准(201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