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500强里的“中国信号”
2020-03-17《思想理论动态参阅》课题组
《思想理论动态参阅》课题组
中企成績亮眼,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活力
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数量首超美国,是中国经济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又一体现。在当下世界经贸环境出现变化的大背景下,这一数字也再次凸显了中国经济的韧劲十足。尤其是相比于2018年,2019年新上榜中国企业达到13家之多,其中既有格力电器这样的老牌家电企业,更有小米这一互联网新贵,说明中国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新经济两方面都保持了持续增长,这一方面是因为相关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创新、产品创新等路径,实现了行业领先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政府近年来推行的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系列政策利好,让创业和营商环境不断得以优化,从而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有力的外部支持。
从中国2019年经济半年报可以看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45.0933万亿元,同比增长6.3%。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最大的增长来源。宏观经济层面的持续向好,让企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企业的经营规模、创新能力、成长性等指标亮眼,又形成了中国跃居世界500强首位的成果。
其中,世界500强的中国新势力更多来自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良好、活力十足的证明。尤其是以中国“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创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不仅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传统巨头持续进入500强榜单,众多曾经被归类为传统行业的企业也纷纷加速布局。比如:海尔就在加快数字化转型;格力则在推动空调主业的智能化升级,涉足智能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新兴领域。新科技、新模式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将释放更多新动能,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引擎。
中国正在推动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创新经济的更多扶持,包括科创板的开市,也在希望通过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输血,让实体行业、科创类行业获得更便利、高效、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实现金融普惠与产业扶持,这也有望催生下一个“阿里巴巴”、下一个“格力”。
中国企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两次大变革浪潮: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波浪潮是从最早基本由国有企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变成民营企业崛起、占据半壁江山的经济结构,各种榜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第二波浪潮则是电商、在线社交、在线旅游、在线订餐、网约车、互联网金融等爆发性增长所带来的新经济能量,让一大批互联网企业跻身世界500强。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科创行业成为投资和创业风口,未来有望出现更多与国际先进产业对标的一流企业,让世界500强的中国新势力更加壮大,也将成为中国经济继续向好的基础所在。这或许就是在世界500强榜单之外,我们更希望看到的发展前景。
中国企业仍存内在矛盾和问题
财富500强是“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行榜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强调的是规模。中国公司入榜数量超过美国,这体现了中国市场规模扩大带来的效应,其背后的逻辑是中国经济依赖消费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越来越明显。这一方面显示了拥有14亿人口市场的内部消费在规模性增长,另一方面则是中国经济的结构性正在改善。就宏观经济而言,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状态。但从微观来看,企业规模大并不等同于竞争力强。尤其是从行业看,中国上榜企业主要集中于金融、能源、地产、工程建筑等传统行业,有的依靠某些非市场因素维持规模优势。这与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500强企业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大部分处于竞争性行业。
我们过去强调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很多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内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也非常重视,被当作地方招牌和政绩,这种导向也强化了企业战略追求规模扩张,降低了企业发展质量,提升了债务规模。
虽然进入榜单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位次不断前移,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仍存在一些内在的矛盾和问题。
第一,中国上榜企业数量增加,有企业改革和重组带来的外部扩张步伐加快的特殊因素。如宝武集团,能够上升13位,就与企业重组关系十分密切。不然,按照目前钢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国钢企是很难实现位次前移目标的。
第二,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还比较弱。《财富》杂志披露的数据显示,此次上榜的世界500强平均利润为43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5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达到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而且,如果排除榜单中的银行类企业,中国企业的利润水平只有美国企业的大约1/3。这种现象的出现,毫无疑问与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等有密切关系,与品牌培育和市场影响力有密切关系。所以,如何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效应,十分重要。
第三,民企还需更加努力,制造业需要新的突破。虽然新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有多家民企,但是从数量和位次来看,民企与制造企业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位次比较靠后,且盈利能力不强。而民企和制造企业,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与基础。所以,如何更好地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更好地发展制造业,对中国来说,仍然是个重大课题。
中国企业全球化必须提高科技含量
早在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就指出:“近代以来,中国屡屡被经济总量远不如我们的国家打败,为什么?其实,不是输在经济规模上,而是输在科技落后上。”
2018年5月,他再次强调,“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更是一次次被经济总量、人口规模、领土幅员远远不如自己的国家打败。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
因此,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转向了追求发展的效率与质量,重点是通过科技创新做强企业,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企改革也将目标设为“做强做优做大”,即通过国资改革,优先做强。当前央企一系列合并重组也并非追求规模,而是资产重组后剥离非核心资产,做强主业。
中国进入500强榜单企业有一个明显缺陷,即它们的业务主要在国内,国际化程度普遍不够高,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较少,这说明缺乏全球竞争力。
中国企业全球化必须靠提高科技含量,就像华为公司,通过技术优势占领更多国际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塑造品牌形象,并通过这些中国品牌促进形成国家软实力。中国应该鼓励发展隐形冠军,做好基础研究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工作,支撑中国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强化科技创新,帮助中国企业在终端商品与服务领域塑造国际品牌。
中国正在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以及扩大开放引入国际竞争,提高中国企业竞争力,中国企业也要敢于通过提质增效、创新发展进入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规模优势,中国企业应该利用这种罕见的优势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走向世界。我们不仅需要500强企业,也需要更多的隐形冠军与国际品牌,后两者才是真正强大的标志。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