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转型升级
——以新兴县农产品供应链为例
2020-03-17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101149)
一、引言
物联网技术成为影响未来制造业发展颠覆性技术之一。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GPS技术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面临各种问题,将物联网技术集成运用于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可以实现对农产品的位置跟踪、来源追溯、实现信息共享,尤其是可以对农产品整个流通过程进行温湿度监控。
二、新兴县农产品供应链现状分析
新兴县农产品物流传统的运作模式,使得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新兴县农产品供应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产品信息不透明
1.无法实时跟踪农产品物流信息,包括农产品目前所在地、农产品加工处理信息、时间等,使得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无法实现无缝连接,增加了农产品流通时间。
2.农产品生产、运输、存储、销售的全过程都无法对农产品的生产农场、农产品、饲养情况、防疫数据等原始信息进行追溯,存在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3.农业生产者无法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生产结构,供求信息不对称,造成盲目生产,最终导致农产品出现交替性的短缺和过剩。
(二)农产品冷链断链。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关键不是强调“冷”,而是强调“链”,要保证各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才能保证产品品质[2]。然而当地农产品冷链物流经常出现冷链断链的现象,导致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率高。
三、基于物联网模式的农产品供应链解决方案
(一)构建农产品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通过互联网和射频技术,可以将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中的信息实现自动、快速、实时、非接触式处理,实现对农产品供应链高效管理。本文构建农产品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农产品信息流透明化、可视化,见图1。
图1 农产品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1.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物流信息跟踪系统。物流信息跟踪系统用于采集农产品在物流过程各节点上的信息,包括农产品进入流通过程的初始信息、农产品当前的位置信息、目的地、时间信息等。通过 EPC 编码技术对农产品做出唯一的标准编码,根据编码为每组农产品建立一个档案,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射频技术(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物联网技术进行数据信息采集[3]。采集到的这些农产品物流信息将会传输到农产品物联网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可以实时查询各环节的物流信息,实现物流信息透明化,促使农产品供应链无缝连接。
2.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原始信息追溯系统。借鉴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成功经验,建立基于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追溯系统是较为切实可行的食品安全管理[4]。在农产品中嵌入EPC标签,记录农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原始信息。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实时记录农产品的产地、饲养的饲料、使用的肥料类型等信息;在流通到市场之前,将卫生检疫部门的检疫信息记录在EPC标签中;在流通过程中,把涉及到农产品质量问题的信息实时记录在EPC标签中。消费者在购物时可以根据农产品的EPC标签,在农产品原始信息追溯系统查询农产品流通过程的原始信息,实现农产品原始信息的追溯。
3.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系统。零售商利用RFID技术与EPC标签记录农产品的销售情况,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系统中则会实时更新农产品的销售数据,生产者可以通过该信息共享系统,实时查询到农产品的销售情况,从而决定增产还是减产,促使供需匹配。同时,利用零售卖场的RFID技术、传感器以及 GPS 技术,可以对零售库存的农产品实时监控,生产商可以实时查询零售卖场的库存水平,以便及时补货,避免农产品短缺。
(二)构建环境监控与预警系统。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物品物理性能的日益关注,推动各类感知技术的集成应用,已经广泛应用于特殊产品的环境监测[5]。借助感知技术集成应用,结合RFID技术,构建监控与预警系统应用于农产品流通、仓储中的环境监测,包括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当农产品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数据超出预设数值上限或下限时,监控与预警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远程进行实时调控,保证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处于冷藏低温状态。
四、总结
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构建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具有现实可行性、可推广性。本文分析了新兴县农产品供应链的现状,发现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之间信息不透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冷链断链现象。基于此构建基于物联网模式下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一方面,可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实时、智能的监控;另一方面,实现农产品全过程的信息共享,保证各环节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