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围、体脂率、脂质蓄积指数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探讨
2020-03-17郭高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顺德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东佛山528305
李 芝,陈 怡,郭高明,李 舸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顺德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广东佛山 528305)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与日俱增。众所周知,糖尿病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目前我国估计有1.482亿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如何及早地发现糖尿病前期是内分泌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问题,只有早期发现、及时干预才是疾病的主要预防方式[2]。目前在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中,超重与肥胖已确定为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对糖尿病早期相关危险因素的文献报道尚少,而在不多的相关性研究中,肥胖仍是焦点[3-4]。为此本研究尝试以腰围(WC)、体脂率(BF%)、脂质蓄积指数(LAP)预测糖尿病早期的风险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和分组
收集2018年1-12月在我院门诊体检的人员786人,均已排除各种糖尿病、严重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肝、肾、肺等疾病,精神病,感染,结缔组织病等)及近期使用激素者。所有入选对象均完成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得空腹血糖(FPG)及服糖后2 h血糖(2hPG)。根据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126例(男58例、女68例)糖尿病前期患者,包括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及糖耐量减低者(7.8 mmol/L≤2 hPG<11.1 mmol/L和/(或)6.1 mmol/L≤FPG<7.0 mmol/L)[5]。对 照 组 为660例(男304例、女356例)健康体检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WC、BF%、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测定,计算LAP,LAP(男)=[WC(cm)-65]×TG(mmol/L),LAP(女) =[WC(cm)-58]×TG(mmol/L)[6]。对比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相关指标探讨其相关性。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取双人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如TG、TC)取自然对数进行正态化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对糖耐量异常诊断标准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考虑男、女性别在WC、BF%方面存在的差异,故以不同性别进行比较。同性别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性别观察组的WC、BF%、BMI、LAP、TG、HDL-C、FPG、2hPG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详见表1。
2.2 两组诊断ROC曲线分析
以糖耐量异常为阳性事件,男性TG、BMI、WC、BF%、LAP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64 mmol/L、25.71、86.91 cm、37.46%、59.66;女性TG、BMI、WC、BF%、LAP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53 mmol/L、24.89、82.46 cm、35.04%、56.76。ROC曲线分析结果详见表2、3。
表1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s)
images/BZ_71_207_1414_2273_1552.png年龄/岁WC/cm BF%BMI/(kg/m)LAP TC/(mmol/L)TG/(mmol/L)LDL-C/(mmol/L)HDL-C/(mmol/L)FPG/(mmol/L)2hPG/(mmol/L)2 56.72±14.56 95.15±8.08 38.7±4.2 26.89±2.96 69.47±39.87 5.28±1.02 2.42±1.16 3.12±0.56 1.45±0.36 6.34±0.71 8.21±0.84 55.59±15.01 88.67±9.07 28.5±5.1 23.47±2.56 30.31±16.63 5.19±1.25 1.59±0.92 2.96±0.45 1.29±0.35 5.12±0.60 6.62±0.92>0.05<0.01<0.01<0.01<0.01>0.05<0.01<0.05<0.01<0.01<0.01 53.78±13.66 82.42±6.84 41.8±3.9 26.73±2.63 73.12±41.56 5.02±1.66 2.58±1.63 3.38±0.59 1.34±0.33 6.52±0.67 8.56±0.79 54.42±14.67 80.17±5.67 30.4±4.6 22.51±2.50 33.77±19.26 4.95±1.72 1.42±0.67 3.01±0.64 1.21±0.37 4.91±0.76 6.71±0.82>0.05<0.01<0.01<0.01<0.01>0.05<0.01<0.01<0.01<0.01<0.01
表2 男性TG、BMI、WC、BF%、LAP对糖耐量异常的诊断价值
表3 女性TG、BMI、WC、BF%、LAP对糖耐量异常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在糖尿病早期,强化生活方式可使糖耐量异常患者转变为糖尿病的概率降低,如何在早期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是预防糖尿病的关键。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WC、BF%、BMI、LAP、TG、HDL-C均高于对照组,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的肥胖检出率均高于非糖尿病人群,提示肥胖与糖尿病前期有密切的关系。WHO推荐BMI作为判断人体是否肥胖的指标,但其并未将脂肪分布与肌肉含量的因素考虑在内,并不能充分反映肥胖指数[7]。而临床上使用CT或MRI扫描第4~5腰椎间盘水平计算内脏脂肪面积来反映肥胖的方法,存在价格昂贵、技术成本高的不足,因而不能普遍推广以及用于普查项目。近年来BF%这一指标较多应用于肥胖人群,其原理是用生物电阻性测定体内脂肪含量,从而能弥补BMI的不足,理论上更能精确反映全身脂肪的情况[8-9]。而LAP这一概念是由Kahn[10]提出并证实它能比BMI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发生,它综合考虑了WC与TG的因素,可以反映脂质蓄积的程度及代谢的异常。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了LAP对糖尿病早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其他指标,其次是BF%,两者均优于BMI。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为胰岛细胞功能缺陷及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始终贯穿糖尿病全程。腹型肥胖可导致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TG则考虑与内脏脂肪指数有密切关系,亦可以反映体内脂肪蓄积情况[11]。根据目前的生理病理模型,当体内的脂质超过人体脂肪组织的储存能力时,它会异位储存至其它器官,比如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细胞的损伤,最终发展到糖尿病[12-13]。由于本研究是以体检人群为基础,因而未完善胰岛素水平测定,不能对胰岛素抵抗进行分析,只能从理论上推断,故不能对致病机制进行更深入探讨。下一步可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进行生活干预,定期复查以上指标以及完善胰岛素测定,跟踪其转归情况[14-15]。